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圖像形成裝置。頭罐(101)包括:負壓連動閥(105),當頭罐(101)內部的負壓比所定值大時打開;大氣開放閥(111),能使得頭罐(101)內部的墨室(106)與外部氣體連通;排氣流路(112),使得大氣開放閥(111)和頭罐(101)內部的墨室(106)相通;以及浮子閥(110),根據頭罐(101)內的墨室(106)的墨液量,閉塞排氣流路(112)。當由吸引裝置(130)從排氣流路(112)進行排氣時,驅動加壓泵(78)從墨盒(76)加壓供給墨液。不會為了排出氣泡而浪費地消耗多量液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圖像形成裝置,尤其涉及設有排出液滴的記錄頭的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介紹
作為打印機,傳真機,復印裝置,繪圖器,上述復合機等的圖像形成裝置,例如,作為使用排出墨液滴的記錄頭的液體排出記錄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噴墨記錄裝置等為人們所公知。作為用作記錄頭的液體排出頭(液滴排出頭),壓電型頭或熱型頭為人們所公知,所述壓電型頭通過壓電驅動器等使得振動板變位,使得液室內體積變化,提高壓力,排出液滴,所述熱型頭設有發熱體,通過向液室內通電使其發熱,由發熱體發熱產生氣泡,提高液室內壓力,排出液滴。在這種液體排出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尤其希望提高圖像形成生產量,S卩,圖像形成速度高速化,實行以下供墨方式:從設于本體的大容量的墨盒(主罐)通過管向記錄頭上部的頭罐(包含稱為副罐,緩沖罐者)供墨。通過設為這種使用管供墨方式,能使得搭載記錄頭或頭罐的滑架部輕量化,也包含構造系統、驅動系統,能使得裝置大幅度小型化。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印刷生產量,若頭的噴嘴數增加,伴隨頭驅動的高頻化的墨液流量增加,為了短時間干燥的墨液高粘度化進展,則因管流體阻力的壓力損失產生墨液供給不足問題。尤其在大的印刷介質上進行記錄的裝置中,因管長度長,壓力損失大,上述問題更深刻。以往,在 頭的墨液供給上游側設置差壓閥,當副罐內的負壓比所定壓力大時,供給墨液,為了提高頭部的氣泡排出性,設有能強制打開差壓閥的機械機構,進行扼流清洗(choke cleaning),這為人們所公知(專利文獻I)。又,在頭罐內設有浮球閥,因從頭罐排氣,墨液面上升,浮球閉塞排氣流路,僅僅能排出空氣,這也為人們所公知(專利文獻2,3)。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第403295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16535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120340號公報但是,在專利文獻I公開的構成中,通過扼流清洗只能排出混入到墨液供給系統通道的空氣,存在氣泡排出性不充分的課題。又,為了排出氣泡,與氣泡一起,不得不大量排出墨液,存在伴隨墨液浪費的課題。又,在專利文獻2公開的構成中,排氣流路的閉塞依賴于排氣流路的與外部的開口部的彎液面保持力,因此,當因某種原因彎液面被破壞時,頭罐內稱為大氣壓,存在發生墨液從頭的噴嘴垂下等的不良狀況的課題。又,在專利文獻3公開的構成中,基本上為由壓差形成頭罐負壓的墨液供給方式,因此,存在不能提高排氣速度的課題。即,若提高排氣速度則頭罐內負壓增大,存在發生從 噴嘴卷入空氣的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來的,其目的在于,不伴隨浪費的液體消耗,提高氣泡排出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以下技術方案:(I)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液體排出頭,排出液滴;頭罐,向上述液體排出頭供給液體;液體儲存容器,儲存上述液體;以及液體供給手段,從上述液體儲存容器向上述頭罐供給上述液體;上述頭罐包括:供給閥,當上述頭罐內部的負壓比所定值大時打開;排氣流路,使得上述頭罐內部與外部氣體連通;浮子閥,根據上述頭罐內的上述液體的量,閉塞上述排氣流路;以及大氣開放閥,開閉上述頭罐的排氣流路;當開放上述大氣開放閥,由吸引裝置從上述排氣流路進行排氣時,驅動上述液體供給手段,加壓供給上述液體。(2)在上述技術方案(I)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氣流路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彈性部件形成;當關閉上述浮子閥時,上述彈性部件變形,閉塞上述排氣流路。(3)在上述技術方案(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氣流路由槽以及覆蓋上述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彈性部件構成;上述槽的短方向截面為圓弧形狀。(4)在上述技術方案(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彈性部件的與上述排氣流路相反側的面形成液體層。(5)在上述技術方案(I)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設有排氣壓力檢測部,檢測當將上述吸引裝置連接到上述大氣開放閥吸引排氣時的排氣壓力;上述排氣壓力檢測部設在上述吸引裝置和上述大氣開放閥之間。(6)在上述技術方案(I)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引裝置兼作為從上述記錄頭的噴嘴吸引上述液體的手段。(7)在上述技術方案(1)-(6)任一個記載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浮子閥的與上述排氣流路的接觸部設有多孔質體;使得上述多孔質體的至少一部分與上述液體接觸。(8)在上述技術方案(1)-(6)任一個記載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浮子閥的浮子部設在上述排氣流路內。(9)在上述技術方案(I)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液體供給手段設有加壓泵,加壓供給上述液體儲存容器的上述液體;在上述加壓泵和上述頭罐之間,設有壓力緩沖器,該壓力緩沖器暫時儲存上述液體,具有可彈性變形的壁面。(10)在上述技術方案(9)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設有加壓部件,將上述壓力緩沖器的上述可彈性變形的壁面向著內側推壓;上述壓力緩沖器的向上述頭罐的液體流出口設在通過上述可彈性變形的壁面向著內側變形能關閉的位置。(11)在上述技術方案(9)或(10)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液體儲存容器和加壓泵之間,以及上述加壓泵和上述壓力緩沖器之間,設有僅僅容許單方向送液的閥手段。(12)在上述技術方案(I)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用相同驅動源驅動上述液體供給手段和上述吸引裝置。(13)在上述技術方案(6)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吸引罩,罩住排出上述液體排出頭的上述液體的噴嘴形成的噴嘴面;以及排氣罩,罩住通過上述大氣開放閥與下游側的上述排氣流路相通的開口形成的面;上述吸引罩內分割為多個空間;上述吸引罩的多個空間和上述排氣罩通過流路切換手段與相同吸引手段相通。下面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效果:按照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不伴隨浪費的液體消耗,能提高氣泡排出性。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作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形態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噴墨記錄裝置的概略平面說明圖。圖2是該裝置的概略正面說明圖。圖3是該裝置的概略側面說明圖。圖4是用于說明該裝置的記錄頭的主要部分放大說明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形態的頭罐的正面說明圖。圖6是沿圖5的A-A線的斷面說明圖。圖7是供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說明圖。圖8是供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向記錄頭的墨液初始充填的正面說明圖。圖9是其正面說明圖。圖10是其正面說明圖。圖11是其正面說明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說明圖。圖13是圖12的主要部分放大說明圖。圖14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說明圖。圖15是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說明圖。圖16是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說明圖。圖17是供說明該實施形態作用的說明圖。圖18是供說明該實施形態作用的正面說明圖。圖19是本專利技術第六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說明圖。圖20是供說明該實施形態的因有無壓力緩沖室引起的壓力變動的說明圖。圖21是供說明該實施形態的頭罐的負壓連動機構部分的模式說明圖。圖22是本專利技術第七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模式說明圖。圖23是本專利技術第八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模式說明圖。圖24是本專利技術第九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統的模式說明圖。圖25是供說明本專利技術第十實施形態的墨液供給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液體排出頭,排出液滴;頭罐,向上述液體排出頭供給液體;液體儲存容器,儲存上述液體;以及液體供給手段,從上述液體儲存容器向上述頭罐供給上述液體;上述頭罐包括:供給閥,當上述頭罐內部的負壓比所定值大時打開;排氣流路,使得上述頭罐內部與外部氣體連通;浮子閥,根據上述頭罐內的上述液體的量,閉塞上述排氣流路;以及大氣開放閥,開閉上述頭罐的排氣流路;當開放上述大氣開放閥,由吸引裝置從上述排氣流路進行排氣時,驅動上述液體供給手段,加壓供給上述液體。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1.23 JP 2012-010939;2012.09.05 JP 2012-19551.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液體排出頭,排出液滴; 頭罐,向上述液體排出頭供給液體; 液體儲存容器,儲存上述液體;以及 液體供給手段,從上述液體儲存容器向上述頭罐供給上述液體; 上述頭罐包括: 供給閥,當上述頭罐內部的負壓比所定值大時打開; 排氣流路,使得上述頭罐內部與外部氣體連通; 浮子閥,根據上述頭罐內的上述液體的量,閉塞上述排氣流路;以及 大氣開放閥,開閉上述頭罐的排氣流路; 當開放上述大氣開放閥,由吸引裝置從上述排氣流路進行排氣時,驅動上述液體供給手段,加壓供給上述液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氣流路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彈性部件形成; 當關閉上述浮子閥時,上述彈性部件變形,閉塞上述排氣流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氣流路由槽以及覆蓋上述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彈性部件構成; 上述槽的短方向截面為圓弧形狀。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彈性部件的與上述排氣流路相反側的面形成液體層。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設有排氣壓力檢測部,檢測當將上述吸引裝置連接到上述大氣開放閥吸引排氣時的排氣壓力; 上述排氣壓力檢測部設在上述吸引裝置和上述大氣開放閥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加藤知己,伊東陽一,野田浩司,一之渡潤,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理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