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所述藥物由下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柴胡12克;郁金12克;枳實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術10克;當歸15克;炒棗仁30克;遠志10克;節菖蒲15克;熟地15克;炒山藥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淡大云12克;川連6克;肉桂3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本發明專利技術中的每味中藥之間,通過數次臨床組方配伍后得出,服用后,藥物從人的總體入手,標本兼治,具有養肝、滋腎、補腎助陽、長志安神、安神益智、舒肝健脾等功效,并通過上百例的臨床實驗證明,本藥物在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方面治療效果明顯,治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
技術介紹
肝脾不和癥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兩臟關系失調,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癥。多由情志不遂,久郁傷肝,或飲食失調,勞倦傷脾等引起,兩者可相互影響。肝脾不和癥的臨床表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發作性腹痛腹瀉,舌苔白或膩,脈弦。胸脅脹滿竄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納呆腹脹,便溏不爽,腸鳴矢氣;或腹痛欲瀉,瀉后痛減;舌苔白或膩,脈弦。肝脾不和證,以胸脅脹滿竄痛,納呆腹脹便溏為辨證要點。胸脅脹滿竄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為肝氣郁結的表現;納呆腹脹,便溏不爽為脾失健運之表現;腹痛欲瀉,后痛減為肝木橫逆脾土。心腎不交證是因心腎既濟失調所致的病證,指心與腎生理協調失常的病理現象。多由腎陰虧損,陰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腎不交是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系失常的病態。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關系,稱為心腎不交。臨床表現:心煩失寐,心悸不安,眩暈,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腰膝酸軟,遺精帶下,舌紅,脈細數。失眠.多夢.虛煩.遺精等癥。多見于神經官能癥及慢性虛弱病人。目前,在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癥狀時多以西藥為主,中藥的治療效果差,治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本藥物對肝脾不和、心腎不交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下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柴胡12克;郁金12克;積實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術10克;當歸15克;炒棗仁30克;遠志10克;節菖蒲15克;熟地15克;炒山藥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淡大云12克;川連6克;肉桂3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退熱,舒肝,升陽之功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等癥。郁金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的功效,可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枳實對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后重、結胸、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有顯著作用。佛手有理氣化痰、止嘔消脹、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種藥用功能。木香可行氣止痛;調中導滯。炒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痰飲眩個季,水腫。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炒棗仁具有養心,安神,斂汗的功效,用于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盜汗。遠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的功效,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 節菖蒲具有開竅化痰,醒腦安神等功效,用于熱病神昏、癲癇、神昆官能癥、耳鳴耳聾、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外治癰疽瘡癬。熟地是一種上好中藥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亦可用于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癥。山藥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癥。山萸肉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枸杞子具有養肝、滋腎、潤肺的功效,主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一清;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淡大云具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閉經,不孕,陽痿,遺精,小便淋漓,聲啞失音,便秘,虛寒泄瀉,癥瘕。川連具有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的功效,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疫,湯火燙傷。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用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將上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后,用水煎服。本專利技術中的每味中藥之間,通過數次臨床組方配伍后得出,服用后,藥物從人的總體入手,標本兼治,具有養肝、滋腎、補腎助陽、長志安神、安神益智、舒肝健脾等功效,并通過上百例的臨床實驗證明,本藥物在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方面治療效果明顯,治愈率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特點。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所述藥物由下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制成:人參10克;炒白術15克;獲神15克;炒棗仁30克;遠志10克;節菖蒲15,將上述中藥原料混合后加水煎服。部分治愈患者的病例如下:病例1,患者張某,女,63歲,臨床表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發作性腹痛腹瀉,舌苔白或膩,脈弦,經診斷為肝脾不和,月艮用本藥物后,胸脹消失,面色紅潤,睡眠充足,其它癥狀也逐漸減少,服用兩個療程后痊愈。病例2,患者張某,男,58歲,臨床表現:急躁易怒,納呆腹脹,便溏不爽,腸鳴矢氣,經診斷為肝脾不和,服 用本藥物后,上述癥狀逐漸消失,服用一個療程后痊愈。病例3,患者李某,女,54歲,臨床表現:心煩失寐,心悸不安,眩暈,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咽干口燥,經診斷為心腎不交,服用本藥物后,心態平和,其它癥狀也逐漸消失,服用兩個療程后痊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下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柴胡12克;郁金12克;枳實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術10克;當歸15克;炒棗仁30克;遠志10克;節菖蒲15克;熟地15克;炒山藥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淡大云12克;川連6克;肉桂3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肝脾不和、心腎不交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下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制成: 柴胡12克;郁金12克;積實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術10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延革,
申請(專利權)人:王延革,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