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該中藥制劑是由海藻,昆布,牡蠣,桑枝,天花粉,桃仁,丹參,絲瓜絡(luò),川芎,白藥子,甘草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shù)屬于中藥
,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
技術(shù)介紹
脂肪瘤(I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多見于40 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zhì)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于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膚正常。腫瘤單發(fā)或多發(fā),見于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癥狀。西醫(yī)治療本病時,單發(fā)性可以手術(shù),多發(fā)性不影響功能的可以不治,必要時可以手術(shù),但是脂肪瘤過多時仍然不好治療,也不能防止新的脂肪瘤生長。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shù)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本專利技術(shù)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海藻,昆布,牡蠣,桑枝,天花粉,桃仁,丹參,絲瓜絡(luò),川芎,白藥子,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jīng)過加工制成。制備本專利技術(shù)中藥制劑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海藻5-15份,昆布20-30份,牡蠣10_20份,桑枝10-20份,天花粉5-15份,桃仁5-15份,丹參8_15份,絲瓜絡(luò)8_15份,川芎5_10份,白藥子3-10份,甘草5-15份。本專利技術(shù)中藥制劑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海藻10份,昆布25份,牡販15份,桑枝15份,天花粉10份,桃仁10份,丹參12份,絲瓜絡(luò)12份,川芎7份,白藥子6份,甘草10份。本專利技術(shù)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海藻:咸、寒。歸肝、腎經(jīng)。消痰軟堅,利水消腫。用于瘰疬、癭瘤、睪丸腫痛、腳氣浮腫及水腫。昆布:咸、寒,歸肝、腎經(jīng)。消痰軟堅,利水消腫。用于瘰疬、癭瘤、睪丸腫痛、腳氣浮腫及水腫。牡蠣:咸、澀,微寒,歸肝、腎經(jīng)。平肝潛陽,軟堅散結(jié),收斂固澀。主要用于肝陽上亢,頭暈?zāi)垦#岛耍ю撸Y瘕積聚等。桑枝:苦、平,歸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利關(guān)節(jié)。用于風濕痹痛,四肢拘攣,水腫等。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清熱生津、清肺潤燥、解毒消癰。主治熱病口渴,消渴多飲,癰腫瘡瘍。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jīng)。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用于多種瘀血證,腸燥便秘,肺癰,腸癰。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活血調(diào)經(jīng),涼血消癰,安神。用于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瘕積聚,風濕痹痛,瘡瘍癰腫等。絲瓜絡(luò):甘、平。歸肺、胃、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解毒化痰。用于風濕痹痛,胸痹,胸脅痛等。川芎:辛、溫,歸肝、膽、心經(jīng)。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血瘀氣滯的疼痛,風濕痹痛等。白藥子:辛、苦、涼,歸肺、胃經(jīng)。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涼血止血。主治咽喉腫痛,熱毒癰腫,風濕痹痛等。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用于痰多咳嗽、熱毒瘡瘍。本專利技術(shù)中海藻、昆布祛濕化痰,牡蠣、桑枝、天花粉、丹參、桃仁、絲瓜絡(luò)、川芎、白藥子破血行氣,祛風通絡(luò),軟堅散結(jié)。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多發(fā)性脂肪瘤具有獨特的療效。本專利技術(shù)中藥制劑于2009年至2019年臨床觀察多發(fā)性脂肪瘤50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1、一般資料50例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32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62歲,病程多在6個月到20年,平均年齡41.8歲。其中有家族史的8例。2、治療方法2.1處方:海藻IOg,昆布25g,牡蠣15g,桑枝15g,天花粉IOg,桃仁IOg,丹參12g,絲瓜絡(luò)12g,川芎7g,白藥子6g,甘草10g。2.2制備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guī)工藝制成湯劑。2.3服用方 法:每次I劑,每日2次,2個月為I療程。3、治療結(jié)果:50例患者中,痊愈30例(60 % ),顯效13例(26 % ),有效4例(8 % )無效3例(6% ),總有效率為94%。4、典型病例4.1女,33歲,2年前發(fā)現(xiàn)腹部、腰部、背部皮下有大小不等的腫塊,壓之無疼痛感,經(jīng)診斷為多發(fā)性脂肪瘤。服用兩個療程后,大的脂肪瘤變軟變小,小的脂肪瘤消失,服用三個療程后,脂肪瘤全部消失。4.2男,45歲,3年前開始長有多個脂肪瘤,2年前曾進行過手術(shù)進行切除,但以后逐漸增多,以腰腹部最多,四肢次之,大者如雞蛋,小者如花生米,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經(jīng)服用本專利技術(shù)的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兩個療程后,脂肪瘤變軟變小,繼續(xù)服用一個療程,較小的脂肪瘤消失,較大的脂肪瘤顯著縮小,四個療程以后,大的脂肪瘤消失,隨訪至今未復發(fā)。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shù)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shù)而對本專利技術(shù)沒有限制。實施例1,一種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海藻5g,昆布20g,牡蠣IOg,桑枝IOg,天花粉5g,桃仁5g,丹參8g,絲瓜絡(luò)8g,川芎5g,白藥子3g,甘草5g。實施例2,一種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海藻10g,昆布25g,牡蠣15g,桑枝15g,天花粉10g,桃仁10g,丹參12g,絲瓜絡(luò)12g,川芎7g,白藥子6g,甘草 10g.實施例3,一種治療多發(fā)性 脂肪瘤的中藥制劑,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海藻15g,昆布30g,牡蠣20g,桑枝20g,天花粉15g,桃仁15g,丹參15g,絲瓜絡(luò)15g,川芎10g,白藥子IOg,甘草 15g。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一種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藥制成:海藻5?15份,昆布20?30份,牡蠣10?20份,桑枝10?20份,天花粉5?15份,桃仁5?15份,丹參8?15份,絲瓜絡(luò)8?15份,川芎5?10份,白藥子3?10份,甘草5?15份。
【技術(shù)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多發(fā)性脂肪瘤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藥制成:海藻5-15份,昆布20-30份,牡蠣10-20份,桑枝10-20份,天花粉5_15份,桃仁5_15份,丹參8_15份,絲瓜絡(luò)8-15份,川芎5-10份,白藥子...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張冠珍,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張冠珍,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