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主要包含有一棘輪扳手、一驅動頭、一制齒、一套環、一轉向盤及一固定件所共同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棘輪扳手作用端具一容置孔,在容置孔內周緣具環狀排列之咬合齒,容置孔內容置驅動頭及制齒;該驅動頭整體可容置在棘輪扳手的容置孔內,驅動頭中央貫穿形成可旋動各式螺合件的多角槽,在其周面予定位置形成平整面而具一抵制緣,上方凸伸一直徑略小、再于最上方設有螺紋部;一制齒設成半弧狀,整體可容置在驅動頭的抵制緣與棘輪扳手容置孔所圍成的卡制空間內,制齒體積略小于該卡制空間,能在該卡制空間內左右游離,而靠抵在卡制空間的左側或右側,制齒在外側周面具有可與棘輪扳手咬合齒相嚙合的卡制齒,制齒上端具一控制孔;一套環成環形狀并具彈性,可套在驅動頭的上方,套環在予定位置彎折一控制腳可套入制齒上端的控制孔內,套環相對于控制腳對角處設一控制端;一轉向盤中央貫穿可套入于驅動頭的上方,轉向盤底部凸伸一控制桿可插入于套環的控制端;一固定件再置在轉向盤上方,固定件中央貫穿并設有螺紋部可固設在驅動頭上方的螺紋部上。(*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尤指一種具有雙向及高扭力制動之棘輪扳手結構,屬工具類。一般來說,棘輪扳手在作用端具有容置孔,容置孔的周面上設具環狀排例的咬合齒,再在容置孔內容置驅動頭與制齒等構件,俗稱為H柄之棘輪扳手,亦即棘輪扳手頭部具有環形齒的棘輪扳手,如美國專利5568751號主要系在棘輪扳手作用端具有一容置孔,容置孔在其周面上具環狀排列之咬合齒,容置孔內容置一驅動頭,驅動頭再在其內容置制齒,制齒的兩側設有齒可分別與容置孔周面的咬合齒相嚙合,當正逆轉時,一控制結構可控制使制齒旋轉一固定角度,使制齒某一側之齒可與容置孔的咬合齒相嚙合,如此棘輪扳手即可具一方向旋動螺合件之功效,當此結構之棘輪扳手需另一方向旋動螺合件時,僅需利用控制結構使制齒旋轉成另一固定角度,使制齒的另一側之齒與容置孔之咬合齒相嚙合時,如此棘輪扳手即可具另一方向的旋動,因此利用旋轉制齒的方式,使制齒某一側之齒與咬合齒相嚙合而改變棘輪扳手旋動的方向,即為該美國專利的旋動方式。但此旋動方式之結構具有下述無法改進的缺失,亦即制齒與容置孔之咬合齒間僅靠制齒左右少數幾個齒的相互咬合而傳動,因此若扭力太大時,則常造成制齒或容置孔的齒損壞,而無法再使用。另一美國專利5916339號的棘輪扳手旋動結構,主要系在棘輪扳手作用端具有一容置孔,容置孔在其周面上具環狀排列之齒,容置孔內容置一驅動頭,驅動頭一側形成缺槽,因此驅動頭的缺槽與容置孔間即形成卡制空間,卡制空間內容置一制齒,此棘輪扳手系利用各種控制方式使制齒靠抵在卡制空間的某一側面上,亦即制齒靠抵在卡制空間的位置有所改變,即可改變驅動頭的旋動方向,因此制齒并非僅在左右兩側具有齒,而需設計成制齒的外側周面上均為齒,使容置孔的齒與制齒間可具有較多的咬合齒,與前述美國專利5568751號能承受較大的扭力,但此棘輪扳手亦具下述缺失制齒需利用各種控制方式使制齒靠抵卡制空間的某一邊面上,如此產生棘輪扳手雙向旋動功效,一般而言美國專利5916339或此類型之各專利案主要利用轉向盤凸伸一凸塊,凸塊插入在心形彈簧一端,使轉向盤可連動一心形彈簧,心形彈簧再跨過驅動頭,使心形彈簧另端再插入在制齒上,進而由轉向盤控制制齒在卡制空間內移動,因此由于心形彈簧的限制,驅動頭中央部份并無法設具多角槽,而直接旋動螺合件,驅動頭在設計上僅能凸伸一套合端接合套筒后再旋動螺合件,這些無法克服的缺失。另一類形之棘輪扳手即俗稱葫蘆形棘輪扳手,所謂葫蘆形棘輪扳手與H槽棘輪扳手最大的差別乃在于葫蘆形棘輪扳手系在驅動頭上具有環形齒,而在棘輪扳手近柄部之一側具有容置槽以容置各式控制結構控制驅動頭的正逆轉或單向旋動,如美國專利6044731之棘輪扳手在驅動頭上具有環齒而非在棘輪扳手的容置孔內設具環齒即為葫蘆形棘輪扳手,該專利在容置槽內的控制結構與美國專利5916339相當類似,均為利用轉向盤與一圓形彈簧,而達到控制制齒移位的目的,所以葫蘆形棘輪扳手在原理上因其控制結構系設置在容置槽上,使驅動頭本身即可設計成多角槽而直接旋動螺合件,此即為葫蘆形棘輪扳手相較H柄棘輪扳手的優點。但葫蘆形棘輪扳手也存在缺點,即在棘輪扳手近柄部之一側具有容置槽以容置各式控制結構,因此棘輪扳手頭部較H柄棘輪扳手為大,一般略成梯形狀而非如H柄棘輪扳手,其頭部可為圓形設計,在外觀上不美觀。本技術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目的是該棘輪扳手結構能克服上述棘輪扳手在結構設計上的缺點,達到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具有雙向旋動及高扭力制動之功效,操作使用方便。本技術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主要包含有一棘輪扳手、一驅動頭、一制齒、一套環、一轉向盤及一固定件所共同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棘輪扳手作用端具一容置孔,在容置孔內周緣具環狀排列之咬合齒,容置孔內可容置驅動頭及制齒;一驅動頭整體可容置在棘輪扳手的容置孔內,驅動頭中央貫穿形成多角槽以旋動各式螺合件,在其周面適當位置形成平整面而具一抵制緣,上方凸伸一直徑略小、再于最上方設有螺紋部;一制齒略成半弧狀,整體可容置在驅動頭的抵制緣與棘輪扳手容置孔所圍成的卡制空間內,制齒體積略小于該卡制空間,亦即制齒可在該卡制空間內左右游離,而靠抵在卡制空間的左側或右側,制齒在外側周面具有可與棘輪扳手咬合齒相嚙合的卡制齒,制齒上端具一控制孔;一套環成環形狀并略具彈性,可套在驅動頭的上方,套環在適當位置彎折一控制腳可套入制齒上端的控制孔內,套環相對于控制腳對角處設一控制端;一轉向盤中央貫穿可套入于驅動頭的上方,轉向盤底部凸伸一控制桿可插入于套環的控制端;一固定件再置在轉向盤上方,固定件中央貫穿并設有螺紋部可固設在驅動頭上方的螺紋部上;藉此,當制齒靠抵在卡制空間一側,棘輪扳手即可一方向旋動,當旋轉轉向盤,轉向盤連動套環,套環再連動制齒,使制齒靠抵在卡制空間的另一側,棘輪扳手即可具另一方向的旋動,進而控制棘輪扳手的雙向制動。本技術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優點是驅動頭可直接旋動螺合件,能雙向旋動和高扭力制動,操作使用方便。本技術具有如下附圖圖1本技術棘輪扳手之立體分解圖。圖2本技術棘輪扳手組合立體圖。圖3本技術棘輪扳手組合俯視圖。圖4本技術棘輪扳手順時針旋動示意圖。圖5本技術棘輪扳手逆時針旋動跳齒示意圖。圖6本技術棘輪扳手逆時針旋動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如下10棘輪扳手101容置孔11咬合齒 20驅動頭21多角槽 22抵制緣 23螺紋部 30制齒31卡制齒 32控制孔 40轉向盤 41控制桿50套環51控制腳 52控制端60固定件 61螺紋部茲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如下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主要包含有一棘輪扳手10、一驅動頭20、一制齒30、一套環50、一轉向盤40及一固定件60所共同組合而成;棘輪扳手10作用端具一容置孔101,在容置孔101內周緣具環狀排列之咬合齒11,容置孔101內可容置驅動頭20及制齒30;一驅動頭20整體可容置在棘輪扳手10的容置孔101內,但驅動頭20底端直徑略大于棘輪扳手10的容置孔101直徑,驅動頭20中央貫穿形成多角槽21以旋動各式螺合件,在其周面適當位置形成平整面而具一抵制緣22,上方凸伸一直徑略小、再于最上方設有螺紋部23;一制齒30略成半弧狀,整體可容置在驅動頭20的抵制緣22與棘輪扳手10的容置孔101所圍成的卡制空間內,制齒30體積略小于此卡制空間,亦即制齒30可在該卡制空間內左右游離,而靠抵在卡制空間的左側或右側,制齒30在外側周面具可與棘輪扳手10之咬合齒11相嚙合的卡制齒31,制齒30上端具一控制孔32;一套環50成環形狀并略具彈性,可套在驅動頭20的上方,套環50在適當位置彎折一控制腳51可套入制齒30上端的控制孔32內,套環50相對于控制腳51的對角處設一控制端52;一轉向盤40中央貫穿可套入驅動頭20的上方,轉向盤40底部凸伸一控制桿41可插入套環50的控制端52;一固定件60再置在轉向盤的上方,固定件60中央貫穿并設有螺紋部61可固設在驅動頭20上方的螺紋部23上;當組合時,首先驅動頭20由棘輪扳手10底端套入棘輪扳手10的容置孔101內,在卡制空間內再置入制齒30,套環50之控制腳51插入制齒30的控制孔32,在其上再套入轉向盤40,轉向盤40的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蕭景日,
申請(專利權)人:蕭景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