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齒輪軸,尤其是涉及一種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群體陣列使用的斜紋齒輪變速軸。產品由前端面、軸伸螺紋、軸伸、軸銷槽、前軸、前軸頸、齒輪、后軸頸、后端斜邊、后端面十個組成部分結合形成;其中的齒輪組成部分,還包括前輪軸、斜紋輪齒、輪齒倒角、齒輪倒圓、后輪軸五個小的組成部分;與公知的齒輪變速軸相比,除了具有與公知齒輪變速軸相同的優點之外,還具有配合更默契、使用壽命更長、調試更方便、適應性更廣等優點,且實施簡單,制造簡易,所形成產品結構堅實耐用,市場空間廣闊,具有一定的社會應用價值和經濟附加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齒輪軸,尤其是涉及一種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群體陣列使用的斜紋齒輪變速軸。
技術介紹
齒輪變速軸,是指一種帶有齒輪、用于變換轉速的金屬旋轉軸。齒輪變速軸是旋轉作業工具必備的部件之一,目前公知的齒輪變速軸,所帶齒輪的輪齒,一般使用直紋形式,即其輪齒中心線并行于旋轉軸軸心線,兩者之間傾角為0°。公知齒輪變速軸雖具有制造簡易、維修方便、安裝快捷的特點,但也存在著致命特點:當其群體陣列使用時,輪齒之間配合存在較大間隙,動力傳遞時震動較大,使用壽命較短,且變速步長不均稱,快慢失當,難以適應精密機械的使用需要,從而影響到齒輪變速軸的應用范圍和社會經濟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齒輪變速軸功能單一、適應性不強等缺陷,向公眾提供一種獨特的齒輪變速部件。該部件除了能夠像公知的齒輪變速軸一樣緊密應用于機械變速傳動之外,還通過設置斜紋輪齒、設置前后輪軸、設置齒輪倒圓、設置輪齒倒角等措施,使產品具有結構緊固、配合默契、安裝簡易等等優點。本專利技術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⑴將變速齒輪與旋轉軸兩個部件合二為一,使產品結構更為緊湊,使用壽命更長。(2)將變速齒輪的輪齒設置為斜紋形式,使輪齒中心線與旋轉軸軸心線形成15°至17°之間的傾角。(3)在齒輪前后兩端,設置前后輪軸,使之與旋轉軸融為一體,確保齒輪的緊固耐用。(4)在輪軸與齒輪之間,設置較大半徑值的倒圓,使齒輪更為堅固。(5)在斜紋輪齒兩端,設置傾角為45°的輪齒倒角,使產品安裝更簡易,調試更便捷。(6)在前后輪軸的兩端,設置旋轉軸的軸頸,用于套嵌使用滾動軸承,使產品便于安裝到作業設備中。(7)沿著前軸頸軸心線,向外延伸出前端旋轉軸,并在其中設置軸銷槽,用于對外配套動力輪。(8)在前軸前端,設置軸伸螺紋,用于緊固配套設置的動力輪。通過以上一系列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專利技術所形成產品與公知的齒輪變速軸相比,除了具有與公知齒輪變速軸相同的優點之外,還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I)配合更默契——由于使用了斜紋輪齒,當產品與其它相同模數、相同傾角的斜紋齒輪陣列配合使用時,僅需調整產品在作業設備中軸向位置,即可使它們之間的配合默契,陣列緊密無間,動力傳遞與轉速變換也因此變得穩定和均稱。(2)使用壽命更長——由于加大了前后輪軸長度、采用了齒輪倒圓等措施,使齒輪在旋轉軸中的位置更堅固,使用壽命更長久。(3)調試更方便——由于采用了輪齒倒角的措施,改善了齒輪的配合功能,使產品的安裝和調試工作更為方便簡捷。(4)適應性更廣——產品不但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群體陣列配合使用;不但可以適應于粗放變速機械,也可適應于精密變速設備,適應性更廣。另外,本專利技術實施簡單,制造簡易,所形成產品結構美觀大方,堅實耐用,市場空間廣闊,具有一定的社會應用價值和經濟附加價值。下面,結合一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產品組織結構示例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產品實體形態示例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產品齒輪局部結構不例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產品尺寸示例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產品應用不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作為一項產品制造的技術方案,通過相應組成部分的有機結合,可使方案得到具體實施。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產品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圖1中,實施例產品由前端面、軸伸螺紋、軸伸、軸銷槽、前軸、前軸頸、齒輪、后軸頸、后端斜邊、后端面十個組成部分結合形成,其中的齒輪組成部分,還包括前輪軸、斜紋輪齒、輪齒倒角、齒輪倒圓、后輪軸五個小的組成部分。實施例中,產品實體的結構形態及其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如圖2所示。圖2中,產品的結構包括前端面(I)、軸伸螺紋(2 )、軸伸(3 )、軸銷槽(4 )、前軸(5)、前軸頸(6)、齒輪(7)、后軸頸(8)、后端斜邊(9)、后端面(10)十個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I ;其中,前端面(I)、軸伸螺紋(2)、軸伸(3)、前軸(5)、前軸頸(6)、齒輪(7)、后軸頸(8)、后端斜邊(9)、后端面(10)這九個組成部分,自前而后依次串連排列。在成型產品中,軸銷槽(4)置于軸伸(3)表面的象限點上,且軸銷槽(4)的中心線,與軸伸(3)的軸心線平行;軸銷槽(4)寬度值與軸銷槽(4)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4.1至1:4.5之間;軸銷槽(4)長度值與軸伸(3 )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 1.02至1: 1.05之間。實施例中,齒輪(7)這一組成部分最為特殊,其結構形態如圖3所示。圖3中,齒輪(7)是指產品中介于前軸頸(6)與后軸頸(8)之間的實體組成部分,其結構包括前輪軸(11)、斜紋輪齒(12)、輪齒倒角(13 )、齒輪倒圓(14 )、后輪軸(15)五個小的組成部分,其中,斜紋輪齒(12)的數量為20,輪齒倒角(13)的數量為斜紋輪齒的2倍,齒輪倒圓(14)的數量為2,前輪軸(11)與后輪軸(15)的數量各自為I ;在成型產品中,輪齒倒角(13)對稱分布在斜紋輪齒(12)的兩端,前輪軸(11)與后輪軸(15)對稱分布在齒輪(7)兩端。在成型產品中,齒輪(I)組成部分中的斜紋輪齒(12 ),其中心線與整個產品軸心線所形成的傾角,在15°至17°之間。實施例中,成型產品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尺寸比例關系,如圖4所示。圖4中,集合前端面(I)、軸伸螺紋(2)、軸伸(3)、軸銷槽(4)、前軸(5)、前軸頸(6)、齒輪(7)、后軸頸(8)、后端斜邊(9)、后端面(10)十個組成部分生成的成型產品,使用合金結構鋼制造,產品最大直徑值與產品最大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3.5至1:3.8之間;齒輪(7)頂徑值與產品最大直徑值相等,齒輪(7)長度值與產品最大長度值的比例,在1:2.6 至 1:2.8 之間。在齒輪(7 )組成部分中,前輪軸(11)和后輪軸(15 )之間的直徑值相等,長度值相等;前輪軸(11)與后輪軸(15)的長度值之和,與整個產品最大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3.6至1:3.9之間;齒輪倒圓(14)半徑值與整個齒輪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18.2至1:18.6之間;齒輪倒圓(14)半徑值與整個產品最大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65至1:69之間。通過前端面(I)、軸伸螺紋(2)、軸伸(3)、軸銷槽(4)、前軸(5)、前軸頸(6)、齒輪(7)、后軸頸(8)、后端斜邊(9)、后端面(10)十個組成部分結合生成的成型產品,其組成部分結構之所以必需各具特色,目的在于使產品能夠適應多種作業場合的需要,尤其是使之能夠適應于與其它斜紋齒輪之間的陣列配合使用。其使用情況如圖5所示。圖5中,產品在使用時,先將外部的前軸承零件(18)和后軸承零件(20)分別套嵌到產品的前軸頸(6)和后軸頸(8)位置上,再將產品放置到作業容器(16)中,使之與其它相同模數、相同傾角的斜紋齒輪(17、19)配合;沿著產品軸心線方向通過調整產品在作業容器(16)中的位置,能夠實現各齒輪之間配合的最佳默契度,從而實現產品以及產品所裝配設備平穩運行、安全耐用的目的。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產品各組成部分的形狀、規格、方位等,均可以根據功能的需要而靈活變通,從而實現多種規格、多種型號的有機組合,形成多種實施方案,開拓出千姿百態的廣品。權利要求1.一種斜紋齒輪變速軸,由前端面、軸伸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斜紋齒輪變速軸,由前端面、軸伸螺紋、軸伸、軸銷槽、前軸、前軸頸、齒輪、后軸頸、后端斜邊、后端面十個組成部分結合形成,其特征是:⑴?在成型產品中,所述的前端面、軸伸螺紋、軸伸、軸銷槽、前軸、前軸頸、齒輪、后軸頸、后端斜邊、后端面十個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1;其中,前端面、軸伸螺紋、軸伸、前軸、前軸頸、齒輪、后軸頸、后端斜邊、后端面九個組成部分,自前而后依次串連排列;⑵?所述的軸銷槽,置于軸伸表面的象限點上,且軸銷槽中心線與軸伸的軸心線平行;軸銷槽寬度值與軸銷槽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4.1至1:4.5之間;軸銷槽長度值與軸伸長度值之間的比例,在1:1.02至1:1.05之間;⑶?所述的齒輪,是指產品介于前軸頸與后軸頸之間的實體組成部分,其結構包括前輪軸、斜紋輪齒、輪齒倒角、齒輪倒圓、后輪軸五個小的組成部分,其中,斜紋輪齒的數量為20,輪齒倒角的數量為斜紋輪齒的2倍,齒輪倒圓的數量為2,前輪軸與后輪軸的數量各自為1;在成型產品中,輪齒倒角對稱分布在斜紋輪齒的兩端,前輪軸與后輪軸對稱分布在齒輪兩端;⑷?所述齒輪組成部分中的斜紋輪齒,其傾角在15°至17°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婕,
申請(專利權)人:鐘婕,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