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包括雙軸驅動馬達、兩個小同步帶輪、兩個同步帶、兩個大同步帶輪、進料法蘭、電機調節螺絲、進料堵塞、主控開關、底架、風扇固定套、風扇固定套螺栓、均質塊、料杯、高壓單向閥、高壓彎管、卡箍、橫板、曲軸箱上蓋板、出料法蘭、90°彎管、兩個高壓泵頭、十字頭定位螺栓、油嘴、手柄彈簧套筒、兩個曲軸箱及其曲軸、兩個導向板、風扇固定套、數顯壓力表、漲緊圈、高壓直管、出料彎管、手柄固定法蘭、加壓手柄外套筒、加壓手柄、進料管,兩個小同步帶輪通過所述兩個同步帶分別與兩個大同步帶輪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在高達1500bar的壓力下穩定工作,而且實現了更大的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均質機,具體地,涉及一種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
技術介紹
高壓均質機以高壓往復泵為動力輸送機構,將物料輸送至工作閥(一級均質閥及二級乳化閥)部分。要處理物料在通過工作閥的過程中,在高壓下產生強烈的剪切、撞擊和空穴作用,從而使液態物質或以液體為載體的固體顆粒得到超微細化。“均質”是指物料在均質閥中發生的細化和均勻混合的加工過程,高壓均質機是液體物料均質細化和高壓輸送的專用設備和關鍵設備,均質的效果影響產品的質量。均質機的作用主要有:提高產品的均勻度和穩定性;增加保質期;減少反應時間從而節省大量催化劑或添加劑;改變產品的稠度;改善產品的口味和色澤等等。因此,高壓均質機作為一種樣品處理裝置,廣泛應用于食品、乳品、飲料、制藥、精細化工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生產、科研和技術開發。目前市場上的高壓均質機為單箱體與單模塊結構,即一個壓力模塊,單軸電機帶動I個曲軸箱體,I組皮帶傳送。單模塊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在O壓力和最高壓力間有脈沖,特別是在超高壓下脈沖非常大,設備的工作很不穩定,而且流量受限制。有鑒于此,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高壓均質機顯得尤為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本專利技術可以實現在高達1500bar的壓力下穩定工作,不但可以實現更大的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設備的穩定性。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包括:第一大同步帶輪、第二大同步帶輪、第二同步帶、電機調節螺絲、第二小同步帶輪、第一同步帶、進料堵塞、進料法蘭、手柄固定法蘭、出料彎管、數顯壓力表、主控開關、高壓單向閥、高壓彎管、橫板、第二高壓泵頭、進料管、第一小同步帶輪、風扇固定套、底架、90°彎管、卡箍、料杯、風扇固定套螺栓、曲軸箱上蓋板、十字頭定位螺栓、油嘴、第二曲軸箱、第一曲軸箱、第二導向板、高壓直管、均質塊、加壓手柄外套筒、加壓手柄、手柄彈簧套筒、出料法蘭、第一高壓泵頭、壓力表定位塊、雙軸驅動馬達、第一導向板、漲緊圈和曲軸;所述均質塊與所述壓力表定位塊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橫板與所述第一高壓泵頭、所述第二高壓泵頭、所述壓力表定位塊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高壓單向閥通過螺紋分別與所述高壓彎管和所述高壓直管連接而形成高壓單向組件,所述高壓單向組件的一端與所述壓力表定位塊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橫板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高壓泵頭、所述第二高壓泵頭通過螺栓分別與所述第一曲軸箱和所述第二曲軸箱連接;所述第一高壓泵頭與所述第一曲軸箱之間設置所述第一導向板,所述第二高壓泵頭與所述第二曲軸箱之間設置所述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二小同步帶輪和所述第一小同步帶輪設置在所述雙軸驅動馬達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小同步帶輪和所述第一小同步帶輪分別通過所述第二同步帶、所述第一同步帶與所述第二大同步帶輪、所述第一大同步帶輪連接;所述第二大同步帶輪、所述第一大同步帶輪通過所述漲緊圈分別與所述第二曲軸箱和所述第一曲軸箱的曲軸連接。優選的,所述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還包括變頻流量控制器,所述變頻流量控制器的一端通過導線與所述雙軸驅動馬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主控開關連接,以實現物料流量的可控調節。優選的,所述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還包括底腳、底腳支撐板、底腳輪和底腳固定筒。優選的,所述90°彎管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雙軸驅動馬達通過電力輸入轉化為動力輸出,帶動兩個小同步帶輪轉動,兩個小帶同步帶輪通過皮帶把動力輸入到兩個大同步帶輪上,兩個大同步帶輪帶動兩個曲軸轉動,兩個曲軸的轉動帶動兩個十字頭以及柱塞的錯位往復運動,物料在柱塞作用下進入可調節壓力大小的閥組中,經過一定寬度的限流縫隙后,瞬間失壓的物料以極高的流速噴出,碰撞在均質閥組件之一的沖擊環上,產生三種效應:空穴效應、撞擊效應和剪切效應,經過這三種效應處理后,物料粒徑可均勻細化,達到需要的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雙壓力模塊的設計方式采用雙軸電機帶動兩個相互對稱的壓力模塊,兩個模塊的結構讓壓力脈沖180度相互抵消,可以實現在高達1500bar的壓力下穩定工作,不但可以實現更大的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提高了設備的穩定性,另外本專利技術通過變頻流量控制器控制電機轉速和調節柱塞單位時間的運動頻率,可實現流量的調節,使用方便。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的B向側視圖。圖3是圖1所示的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的A向側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的的俯視圖。圖中:1為第一大同步帶輪、2為第二大同步帶輪、3為第二同步帶、4為電機調節螺絲、5為第二小同步帶輪、6為第一同步帶、7為進料堵塞、8為進料法蘭、9為手柄固定法蘭、10為出料彎管、11為數顯壓力表、12為主控開關、13為高壓單向閥、14為高壓彎管、15為橫板、16為第二高壓泵頭、17為進料管、18為底腳輪、19為底腳、20為底腳固定筒、21為底腳支撐板、22為第一小同步帶輪、23為風扇固定套、24為底架、25為90°彎管、26為卡箍、27為料杯、28為變頻流量控制器面板、29為變頻流量控制器、30為風扇固定套螺栓、31為曲軸箱上蓋板、32為十字頭定位螺栓、33為油嘴、34為第二曲軸箱、35為第二導向板、36為高壓直管、37為均質塊、38為加壓手柄外套筒、39為加壓手柄、40為手柄彈簧套筒、41為出料法蘭、42為第一高壓泵頭、43為壓力表定位塊、44為雙軸驅動馬達、45為第一曲軸箱、46為第一導向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專利技術。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的一種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包括:第一大同步帶輪1、第二大同步帶輪2、第二同步帶3、電機調節螺絲4、第二小同步帶輪5、第一同步帶6、進料堵塞7、進料法蘭8、手柄固定法蘭9、出料彎管10、數顯壓力表11、主控開關12、高壓單向閥13、高壓彎管14、橫板15、第二高壓泵頭16、進料管17、底腳輪18、底腳19、底腳固定筒20、底腳支撐板21、第一小同步帶輪22、風扇固定套23、底架24、90°彎管25、卡箍26、料杯27、變頻流量控制器面板28、變頻流量控制器29、風扇固定套螺栓30、曲軸箱上蓋板31、十字頭定位螺栓32、油嘴33、第二曲軸箱34、第二導向板35、高壓直管36、均質塊37、加壓手柄外套筒38、加壓手柄39、手柄彈簧套筒40、出料法蘭41、第一高壓泵頭42、壓力表定位塊43、雙軸驅動馬達44、第一曲軸箱45、第一導向板46、漲緊圈和曲軸;所述均質塊37與所述壓力表定位塊43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橫板15與所述第一高壓泵頭42、所述第二高壓泵頭16、所述壓力表定位塊43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高壓單向閥13通過螺紋分別與所述高壓彎管14和所述高壓直管36連接而形成高壓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模塊超高壓納米均質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大同步帶輪(1)、第二大同步帶輪(2)、第二同步帶(3)、電機調節螺絲(4)、第二小同步帶輪(5)、第一同步帶(6)、進料堵塞(7)、進料法蘭(8)、手柄固定法蘭(9)、出料彎管(10)、數顯壓力表(11)、主控開關(12)、高壓單向閥(13)、高壓彎管(14)、橫板(15)、第二高壓泵頭(16)、進料管(17)、第一小同步帶輪(22)、風扇固定套(23)、底架(24)、90°彎管(25)、卡箍(26)、料杯(27)、風扇固定套螺栓(30)、曲軸箱上蓋板(31)、十字頭定位螺栓(32)、油嘴(33)、第二曲軸箱(34)、第二導向板(35)、高壓直管(36)、均質塊(37)、加壓手柄外套筒(38)、加壓手柄(39)、手柄彈簧套筒(40)、出料法蘭(41)、第一高壓泵頭(42)、壓力表定位塊(43)、雙軸驅動馬達(44)、第一曲軸箱(45)、第一導向板(46)、漲緊圈和曲軸;所述均質塊(37)與所述壓力表定位塊(43)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橫板(15)與所述第一高壓泵頭(42)、所述第二高壓泵頭(16)、所述壓力表定位塊(43)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高壓單向閥(13)通過螺紋分別與所述高壓彎管(14)和所述高壓直管(36)連接而形成高壓單向組件,所述高壓單向組件的一端與所述壓力表定位塊(43)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橫板(15)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高壓泵頭(42)、所述第二高壓泵頭(16)通過螺栓分別與所述第一曲軸箱(45)和所述第二曲軸箱(34)連接;所述第一高壓泵頭(42)與所述第一曲軸箱(45)之間設置所述第一導向板(46),所述第二高壓泵頭(16)與所述第二曲軸箱(34)之間設置所述第二導向板(35);所述第二小同步帶輪(5)和所述第一小同步帶輪(22)設置在所述雙軸驅動馬達(44)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小同步帶輪(5)和所述第一小同步帶輪(22)分別通過所述第二同步帶(3)、所述第一同步帶(6)與所述第二大同步帶輪(2)、所述第一大同步帶輪(1)連接,所述第二大同步帶輪(2)、所述第一大同步帶輪(1)通過所述漲緊圈分別與所述第二曲軸箱(34)和所述第一曲軸箱(45)內的曲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童舸,嵇洪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正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