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包括箱體、浮力裝置、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箱體下面設有浮力裝置,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包括污油收集槽、左、右隔離擋板、導油槽、控制閥、箱體內設置左、右隔離擋板形成左、中、右室,中室內裝有吸油處理裝置和污油收集槽,左室上部通過導油槽與中室上部連通,中室通過裝在右隔離擋板下端的控制閥與右室連通,位于左、右室外壁下端分別設有油水混合物進口和出水口;吸油處理裝置包括電動機、滾筒、傳送帶、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電動機通過滾筒與傾斜設置的傳送帶傳動連接,位于傳送帶下部分別設置二個雙向錐形滾筒。本發明專利技術與傳統水上油污處理裝置相比,結構簡便,且移動性較大,較為方便,活動靈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器人,尤其是一種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
技術介紹
市場上現有大多水上油污清理裝置體形都較為龐大,裝置極為復雜,導致材料的浪費,且處理的效率不高,造成材料和能源的浪費。目前市場上對油水分離的裝置以及方法很多,基本可概括為兩種方法,即物理分離和化學分離,由此衍生出很多類型的油污清理裝置,但都并非完美,每個裝置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油污清理效率是關鍵。公開的專利有:專利號200820125889,一種船載海上油污清理設備;專利號201020128844,一種水面油污清理裝置以及CN2602013,多功能污油污水回收處理裝置。水域受到含油污水的污染后,水資源明顯減退,魚產量集聚下降。當油膜和油塊黏住魚卵和幼魚時,將會使其死亡。另外,浮在水面上的油膜也會使水生植物無法生長,水域變臭等。油中的有毒物質能積累于生物中,從而對人的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油污會對岸邊的水工建筑物的壽命產生影響。處理水面上的油污,保護環境, 以上各個裝置都能達到油水分離清理水上油污的功能,但若考慮到裝置成本、效率及環保等問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市場推廣性不強。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裝置克服這些局限性,具有簡便、環保、高效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要提供一種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從清理的效率上著手,以高效、環保為目標,另外針對市面上大多設備顯現的缺點,包括材料較為浪費、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等缺點,該機器人能達到高效、環保、簡便的目的和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包括箱體、浮力裝置、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其特點是:箱體下面設有浮力裝置,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包括污油收集槽、左、右隔離擋板、導油槽、控制閥、箱體內設置左、右隔離擋板形成左、中、右室,中室內裝有吸油處理裝置和污油收集槽,左室上部通過導油槽與中室上部連通,中室通過裝在右隔離擋板下端的控制閥與右室連通,位于左、右室外壁下端分別設有油水混合物進口和出水口;吸油處理裝置包括電動機、滾筒、傳送帶、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電動機通過滾筒與傾斜設置的傳送帶傳動連接,位于傳送帶下部分油處分別設置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浮力裝置包括四個對稱浮力球,四個對稱浮力球通過支撐架和防浮動柔性連接件與箱體底部連接。傳送帶上涂有親油疏水材料層。電動機與太陽能電池板連接。箱體內裝有用于探測內部水面高度的紅外線測距儀,且紅外線測距儀與自動排水閥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本專利技術與傳統水上油污處理裝置相比,結構簡便,且可行性(移動性)較大,較為方便,活動靈活。浮力箱體的設計,采用四個對稱浮力球作為安放箱體的底座,增加整體裝置的穩定性。吸油部分:采用傾斜式帶輪設計,增大與油水的接觸面積,且箱體左室的油水直接排到帶輪上,更增加了接觸面積,增強了吸油效率。分離部分,采用雙向錐形滾筒,通過擠壓裝有吸油材料的帶輪將油收集到集油桶里,雙向錐形滾筒采用斜身放置,便于油的流動收集,增加效率。裝置還采用了紅外線測距儀探測左、中、右三室水位高低,并通過控制閥,調節整體裝置的運行情況。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技術特點: 1.裝置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2.裝置具有自動搜索水面上油污的功能。3.吸油的傳動裝置盡量與油水接觸,增大吸油效率。4.動力源采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節能環保。5.裝置內部具有紅外線測距儀,探測裝置內部水面高度使之能實現自動排水。6.裝置要設計成可拆裝的,以便及時取出廢油和更換材料,方便清理。7.使用的材料簡便易得,節省成本,且裝置輕巧,便于移動。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是浮力裝置結構立體示意 圖3是吸油處理裝置結構剖視 圖4是吸油處理裝置的集油部分滾輪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至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包括油水混合物進口 1、箱體2、污油收集槽3、左隔離擋板4、法蘭5、箱蓋6、電動機7、聯軸器8、導油槽9、滾筒10、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傳送帶13、右隔離擋板16、控制閥17、出水口 18、防浮動柔性連接件19、浮力裝置20、支撐架21。軸套22、涂有親油疏水材料層24。箱體2下面裝有浮力裝置20,箱體2內裝有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并設置左、右隔離擋板4,16形成左、中、右室,中室內裝有吸油處理裝置和污油收集槽3,左室上部通過導油槽9與中室上部連通,中室通過裝在右隔離擋板16下端的控制閥17與右室連通,位于左、右室外壁下端分別設有油水混合物進口 I和出水口 18。吸油處理裝置由電動機7、滾筒10、傳送帶13、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組成,電動機7通過滾筒10與傾斜設置的傳送帶13傳動連接,位于傳送帶13下部分油處分別設置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傳送帶13上涂有親油疏水材料層24。電動機7與太陽能電池板連接。箱體2內裝有用于探測內部水面高度的紅外線測距儀,且紅外線測距儀與自動排水閥連接。油水混合物由氣液混合泵抽取,從油水混合物進口 I進入箱體2的左室,并積累到一定高度,經過左隔離擋板4上的導油槽9,從左室進入中室。混合物進入中室前,必須經過傾斜的傳送帶13,進行分離工作。傳送帶13由電動機7通過聯軸器8和軸帶動滾筒10轉動而運動。傳送帶13上附有的親油疏水材料吸收油污,并由正反面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對傳送帶進行擠壓,油污被擠壓出來后,由污油收集槽3收集后處理。中室和右室由連通器原理,油水在中室靜置分離后,下層的水從控制閥17流進右室,并從出水口 18流出。如圖1所示,箱體2采用長方體結構設計,內部設有擋板和聯通板(底下部分中空)結構。如圖2所示,浮力裝置包括四個對稱浮力球,四個對稱浮力球通過支撐架21和防浮動柔性連接件19與箱體2底部連接。浮力裝置20提供足夠的浮力。因裝置浮于水面上,會對整個裝置的平穩性產生影響,所以,防浮動柔性連接件19的設計能夠很好的減少水波的震蕩對裝置的影響。浮力裝置使箱體能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易側翻或者波動較大影響工作。如圖3所示吸油處理裝置采用傾斜的帶輪設計,增大吸油面積。采用滾輪擠壓帶,增大分離效率。吸油處理裝置主要有集油和分離兩個部分。傳送帶13順時針轉動,附于上面的親油疏水材料24能夠很好的吸收水中的油污,經過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的擠壓,把油污處理下來,并由污油收集槽3收集處理。如圖4所示,集油部分采用滾輪的形式收集帶輪上的油,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能對傳送帶13上的親油疏水材料進行充分的擠壓,傾斜放置是利于油污被擠壓出來后,更容易從傳送帶上順勢流下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油污是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水上油污的清理,具有難度大,分布廣等特點。近年來,海上油污泄漏也成為一項重要問題,針對水上油污清理問題,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采用太陽能供能,環保無污染,自動化程度高,是油污清理技術的一項革新,具有很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水上油污污染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因此其處理裝置也備受關注。本裝置可以實現綠色環保、簡單方便,具有較高的分離效率,并能夠達到一般分離標準。在這樣的可持續發展、環保的世界里,本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權利要求1.一種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包括箱體(2)、浮力裝置(20)、油水混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上油污清理機器人,包括箱體(2)、浮力裝置(20)、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2)下面設有浮力裝置(20),油水混合物處理裝置包括污油收集槽(3)、左、右隔離擋板(4,16)、導油槽(9)、控制閥(17),箱體(2)內設置左、右隔離擋板(4,16)形成左、中、右室,中室內裝有吸油處理裝置和污油收集槽(3),左室上部通過導油槽(9)與中室上部連通,中室通過裝在右隔離擋板(16)下端的控制閥(17)與右室連通,位于左、右室外壁下端分別設有油水混合物進口(1)和出水口(18);吸油處理裝置包括電動機(7)、滾筒(10)、傳送帶(13)、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電動機(7)通過滾筒(10)與傾斜設置的傳送帶(13)傳動連接,位于傳送帶(13)下部分油處分別設置第一,二雙向錐形滾筒(11,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江,趙麗麗,李幫華,何坤山,余海濤,馮巧波,朱建學,金淑婷,陸天一,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電力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