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透明水槽的槽鋼立柱平面度的調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先用激光投線儀投射出一個垂直的激光面作為基準面,然后基于該激光面對需要保持平面度的多個槽鋼立柱中的一個進行調整,使其平行于基準面,并且與基準面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后依次調整余下槽鋼立柱使其同樣平行于基準面并與基準面保持同樣的距離。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便,且調測結果精度高,可廣泛應用于類似的多立柱裝置的平面度調整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平面度調整方法,尤其有關一種透明水槽的槽鋼立柱平面度調整方法。
技術介紹
疏浚技術的發展要求用特定的水槽在室內模擬河道。現有技術的缺點是:現有水槽主要是使用鋼筋混凝土作為主體結構并在鋼筋混凝土墻壁的中間部位安裝了窗戶大小的鋼化玻璃,這種結構的水槽雖然成本低、強度高,但可視化效果一般,密封性能差,水槽壁面平面度得不到保證,玻璃內部應力大。也有部分金屬框架的小型水槽,在調整立柱平面度的時候采用研磨工藝,成本高,設備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便,且調測結果精度高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包括如下步驟:a、在水槽底座的四個邊處依次布置若干個槽鋼立柱,相對邊上的槽鋼立柱兩兩相對布置; b、將激光投線儀放置在水槽底座的第一邊處,調節激光投線儀,使其投射出一個垂直的第一激光面,同時使第一激光面與水槽底座的第一邊大致平行; C、從所述第一邊開始,將三個調節桿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水槽底座的第一邊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的相應調節孔上和與其對面的、且位于水槽底座的第二邊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的相應調節孔上,使用角尺測量第一邊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上不同處的3至4個點與第一激光面之間的間距,通過旋轉三個調節桿上螺紋連接的螺母來調節第一邊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使得該第一個槽鋼立柱上所測量的點與第一激光面之間的間距保持一致,調節完畢后拆掉三個調節桿; d、將三個調節桿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水槽底座的第一邊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的相應調節孔上和與其對面的、且位于水槽底座的第二邊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的相應調節孔上,使用角尺測量第一邊處的第二槽鋼立柱上不同處的3至4個點與第一激光面之間的間距,通過旋轉三個調節桿上螺紋連接的螺母來調節第一邊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使得該第二個槽鋼立柱上所測量的點與第一激光面之間的間距與第一邊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與第一激光面之間的間距保持一致,調節完畢后拆掉三個調節桿,第一邊處余下的各槽鋼立柱均按此步驟調節; e、將激光投線儀放置在水槽底座的第二邊處,調節激光投線儀,使其投射出一個垂直的第二激光面,且第二激光面與在水槽底座的第一邊處投射出的第一激光面平行; f、按步驟C、d的方法調節水槽底座的第二邊處的各槽鋼立柱; g、按步驟b的方法分別在水槽底座的相對的第三邊、第四邊處分別投射出第三激光面和第四激光面,直接用角尺測量第三邊處的各槽鋼立柱上3至4個點與相應的第三激光面之間的距離,以及第四邊處的各槽鋼立柱上3至4個點與相應的第四激光面之間的距離,采用三個調節桿上螺紋連接的螺母來調節或手動調節上述第三邊處的各槽鋼立柱以及第四邊處的各槽鋼立柱與相應的第三激光面、第四激光面之間的間距。還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h、水槽底座的四個邊處的各槽鋼立柱調整好之后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凝結之前再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步驟b、C、d、e、f、g調一次; 步驟1、調整完成、拆掉三個調節桿之后將各槽鋼立柱上部的調節孔密封起來。所述槽鋼立柱上的調節孔呈一上兩下的等腰三角形布置。所述三個調節桿的兩端分別穿過相應槽鋼立柱的相應調節孔,在槽鋼立柱的內外兩側均有分別擰在三個調節桿上的螺母抵靠,以使三個調節桿與槽鋼立柱裝連。在步驟a中,在水槽底座的四個邊處依次布置的槽鋼立柱之間保持相同的間距。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平面度調整方法所采用的調節工具操作方便,所采用的計量工具都是常見的儀器和量具,容易獲得,整個方法操作起來簡單方便,并且調測的結果精度高,可廣泛應用于類似的多立柱裝置的平面度調整上。附圖說明以下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的步驟示意 圖2為調節桿在槽鋼立柱上的位置分布示意 圖3為調節桿和槽鋼立柱的連接關系及螺母安裝位置示意 圖4為測量槽鋼立柱上的多點與激光平面之間距離的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3、4所示,一種,包括如下步驟: a、在水槽底座I的四個邊處依次布置若干個槽鋼立柱2,相對邊上的槽鋼立柱2兩兩相對布置; b、將激光投線儀4放置在水槽底座I的第一邊A處,調節激光投線儀4,使其投射出一個垂直的第一激光面5,同時使第一激光面5與水槽底座I的第一邊A大致平行; C、從所述第一邊A開始,將三個調節桿3-1、3-2、3-3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水槽底座I的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的相應調節孔8上和與其對面的、且位于水槽底座I的第二邊B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B1的相應調節孔8,上,使用角尺6測量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上不同處的3至4個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通過旋轉三個調節桿3-1、3-2、3-3上螺紋連接的螺母7來調節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使得該第一個槽鋼立柱4上所測量的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保持一致,調節完畢后拆掉三個調節桿3-1、3-2、3-3 ; d、將三個調節桿3-1、3-2、3-3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水槽底座I的第一邊A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A2的相應調節孔8上和與其對面的、且位于水槽底座I的第二邊B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B2的相應調節孔8’上,使用角尺6測量第一邊A處的第二槽鋼立柱A2上不同處的3至4個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通過旋轉三個調節桿3-1、3-2、3-3上螺紋連接的螺母7來調節第一邊A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A2,使得該第二個槽鋼立柱A2上所測量的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與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保持一致,調節完畢后拆掉三個調節桿3-1、3-2、3-3,第一邊A處余下的各槽鋼立柱A 3、-An-l> A n均按此步驟調節; e、將激光投線儀4放置在水槽底座I的第二邊B處,調節激光投線儀4,使其投射出一個垂直的第二激光面,且第二激光面與在水槽底座I的第一邊A處投射出的第一激光面5平行; f、按步驟c、d的方法調節水槽底座I的第二邊B處的各槽鋼立柱B2,-B㈠、Bn g、按步驟b的方法分別在水槽底座I的相對的第三邊C、第四邊D處分別投射出第三激光面和第四激光面,直接用角尺6測量第三邊C處的各槽鋼立柱C1X2上3至4個點與相應的第三激光面之間的距離,以及第四邊D處的各槽鋼立柱DpD2、-D n_1、D 上3至4個點與相應的第四激光面之間的距離,采用三個調節桿3-1、3-2、3-3上螺紋連接的螺母7來調節或手動調節上述第三邊C處的各槽鋼立柱Q、C2、-C n_1、C n以及第四邊D處的各槽鋼立柱DpD2、-D n_1、D n與相應的第三激光面、第四激光面之間的間距。如圖1、2、3所示,還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h、水槽底座I的四個邊處的各槽鋼立柱2調整好之后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凝結之前再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步驟b、C、d、e、f、g調一次; 步驟1、調整完成、拆掉三個調節桿3-1、3-2、3-3之后將各槽鋼立柱2上部的調節孔8、8,密封起來。如圖1、2、3所示,所述槽鋼立柱2上的調節孔8、8’呈一上兩下的等腰三角形布置。如圖1、2、3所示,所述三個調節桿3-1、3-2、3-3的兩端分別穿過相應槽鋼立柱2的相應調節孔8、8’,在槽鋼立柱2的內外兩側均有分別擰在三個調節桿3-1、3-2、3-3上的螺母7抵靠,以使三個調節桿3-1、3-2、3-3與槽鋼立柱2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透明水槽的槽鋼立柱平面度的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在水槽底座(1)的四個邊處依次布置若干個槽鋼立柱(2),相對邊上的槽鋼立柱(2)兩兩相對布置;b、將激光投線儀(4)放置在水槽底座(1)的第一邊(A)處,調節激光投線儀(4),使其投射出一個垂直的第一激光面(5),同時使第一激光面(5)與水槽底座(1)的第一邊(A)大致平行;c、從所述第一邊(A)開始,將三個調節桿(3?1、3?2、3?3)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水槽底座(1)的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的相應調節孔(8)上和與其對面的、且位于水槽底座(1)的第二邊(B)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B1)的相應調節孔(8’)上,使用角尺(6)測量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上不同處的3至4個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通過旋轉三個調節桿(3?1、3?2、3?3)上螺紋連接的螺母(7)來調節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使得該第一個槽鋼立柱(A1)上所測量的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保持一致,調節完畢后拆掉三個調節桿(3?1、3?2、3?3);d、將三個調節桿(3?1、3?2、3?3)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水槽底座(1)的第一邊(A)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A2)的相應調節孔(8)上和與其對面的、且位于水槽底座(1)的第二邊(B)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B2)的相應調節孔(8’)上,使用角尺(6)測量第一邊(A)處的第二槽鋼立柱(A2)上不同處的3至4個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通過旋轉三個調節桿(3?1、3?2、3?3)上螺紋連接的螺母(7)來調節第一邊(A)處的第二個槽鋼立柱(A2),使得該第二個槽鋼立柱(A2)上所測量的點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與第一邊(A)處的第一個槽鋼立柱(A1)與第一激光面(5)之間的間距保持一致,調節完畢后拆掉三個調節桿(3?1、3?2、3?3),第一邊(A)處余下的各槽鋼立柱(A?3、…A?n?1、?A?n)均按此步驟調節;e、將激光投線儀(4)放置在水槽底座(1)的第二邊(B)處,調節激光投線儀(4),使其投射出一個垂直的第二激光面,且第二激光面與在水槽底座(1)的第一邊(A)處投射出的第一激光面(5)平行;f、按步驟c、d的方法調節水槽底座(1)的第二邊(B)處的各槽鋼立柱(B1、B2、…B?n?1、?B?n);g、按步驟b的方法分別在水槽底座(1)的相對的第三邊(C)、第四邊(D)處分別投射出第三激光面和第四激光面,直接用角尺(6)測量第三邊(C)處的各槽鋼立柱(C1、C2、…C?n?1、C?n)上3至4個點與相應的第三激光面之間的距離,以及第四邊(D)處的各槽鋼立柱(D1、D2、…D?n?1、D?n)上3至4個點與相應的第四激光面之間的距離,采用三個調節桿(3?1、3?2、3?3)上螺紋連接的螺母(7)來調節或手動調節上述第三邊(C)處的各槽鋼立柱(C1、C2、…C?n?1、C?n)以及第四邊(D)處的各槽鋼立柱(D1、D2、…D?n?1、D?n)與相應的第三激光面、第四激光面之間的間距。...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磊,蔣爽,李洪彬,倪福生,余方超,湯雷,王建軍,張浩,李俊賢,朱東江,李志剛,李雯,張德義,
申請(專利權)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