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含有通式(1)所示的芘化合物的發光元件材料,該發光元件材料可以形成高效率且耐久性優異的發光元件;另外還提供使用該發光元件材料的發光元件,其中,R1~R18可以分別相同或不同,是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鏈烯基、環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原子、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氧化膦基和甲硅烷基中的基團,R1~R18中的相鄰的取代基之間可以形成環,n是1~3的整數,X是選自-O-、-S-和-NR19-中的基團,R19是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鏈烯基、環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和氨基中的基團,R19可以與R11或R18結合形成環,Y是單鍵、亞芳基或亞雜芳基,R1~R10中的任意n個和R11~R19中的任意1個、用于與Y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可用作熒光色素、電荷傳輸材料的發光元件材料,以及使用該材料的發光元件。本專利技術的發光元件可在顯示元件、平板顯示器、背光源、照明、內部裝飾、標識、廣告牌、電子照相機和光信號發生器等領域中應用。
技術介紹
近年來有關從陰極注入的電子和從陽極注入的空穴在夾于兩極間的有機發光體內再結合時發光的有機薄膜發光元件的研究十分活躍。該元件的特征是薄型、在低驅動電壓下高亮度發光,通過選擇發光材料可產生多色發光,因此倍受關注。自從伊士曼柯達公司的C.ff.Tang等人揭示了有機薄膜發光元件高亮度發光以來,很多研究機構對該技術進行了研究。柯達公司的研究小組所提出的有機薄膜發光元件的代表性構成是,在ITO玻璃基板上依次設置空穴傳輸性的二胺化合物、作為發光層的三(8—羥基喹啉)合鋁(III),以及作為陰極的Mg:Ag (合金),在IOV左右的驅動電壓下可發出1000cd/m2的綠色光(參照非專利文獻I)。另外,有機薄膜發光元件通過在發光層上使用各種熒光材料,可以得到各種發光色,因此其在顯示器等方面的應用研究迅速發展。在三原色發光材料中,發綠光材料的研究進展最大,目前,對于紅光發光材料和藍光發光材料,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特性。有機薄膜發光元件的最大課題之一在于提高元件的耐久性。特別是對于藍光發光元件,可提供耐久性優異、 可靠性高的元件的藍光發光材料還很少。例如,有人公開了使用了被芳基進行了取代的芘化合物的藍光發光元件(參照專利文獻I 5)。另外,還公開了在藍光發光元件中使用具有4個咔唑基的芘化合物(參照專利文獻6)的例子,但是它們的耐久性都不充分。專利文獻1:特開2000 - 273056號公報(權利要求1 2)專利文獻2:特開2002 - 63988號公報(權利要求1)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4 / 096945號小冊子(專利權利要求書)專利文獻4:特開2004 - 75567號公報(權利要求1 4)專利文獻5:特開2004 - 139957號公報(權利要求1)專利文獻6:特開2003 - 272864號公報(權利要求1)非專利文獻1: 7 7。9 4 F 7 ^ ^ 7- V ^ 一文'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美國)1987年、51卷、12號、913 915頁
技術實現思路
如上所述,以往的有機薄膜發光元件無法提供發光效率高且耐久性優異的藍光發光元件。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可以制成發光效率高且耐久性優異的藍光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材料以及使用該材料的發光元件。本專利技術是含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芘化合物的發光元件材料。權利要求1.一種發光元件材料,含有通式(I)所示的芘化合物,:寒:-4 )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材料,R3、R6和R8中的至少I個是與R1不同的基團。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元件材料,R1為芳基或雜芳基,Y的至少I個連接在R6或R8的位置處。4.根據權利要求1 3的任一項所述的發光元件材料,R2為烷基或環烷基,Y的至少I個連接在R6或R8的位置處。5.根據權利要求1 4的任一項所述的發光元件材料,通式(I)中的R11 R18的至少I個是選自烷基、環烷基、芳基和雜芳基中的基團,或Rn R18中的相鄰的至少2個結合形成環。6.一種發光元件,具有陽極、陰極和在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存在的有機層,該有機層至少含有發光層,該發光層利用電能進行發光,該有機層含有通式(I)所示的芘化合物,:雜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光元件,發光層含有基質材料和摻雜材料,并且基質材料是通式(I)所示的芘化合物。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發光元件,在發光層和陰極之間進而存在電子傳輸層,該電子傳輸層含有下述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含有電子接受性氮,由選自碳、氫、氮、氧、娃和磷中的元素構成,含有雜芳環結構。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含有通式(1)所示的芘化合物的發光元件材料,該發光元件材料可以形成高效率且耐久性優異的發光元件;另外還提供使用該發光元件材料的發光元件,其中,R1~R18可以分別相同或不同,是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鏈烯基、環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原子、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氧化膦基和甲硅烷基中的基團,R1~R18中的相鄰的取代基之間可以形成環,n是1~3的整數,X是選自-O-、-S-和-NR19-中的基團,R19是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鏈烯基、環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和氨基中的基團,R19可以與R11或R18結合形成環,Y是單鍵、亞芳基或亞雜芳基,R1~R10中的任意n個和R11~R19中的任意1個、用于與Y連接。文檔編號C07D405/10GK103193697SQ20131008968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8日專利技術者村瀨清一郎, 長尾和真, 杉本和則, 石垣剛, 小川貴史 申請人:東麗株式會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光元件材料,含有通式(1)所示的芘化合物,R1~R18可以分別相同或不同,是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鏈烯基、環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原子、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氧化膦基和甲硅烷基中的基團,R1~R18中的相鄰的取代基之間可以形成環,n是1~3的整數,X是選自?O?和?S?中的基團,Y是單鍵、亞芳基或亞雜芳基,R1~R10中的任意n個和R11~R18中的任意1個、用于與Y連接。FDA00002940943300011.jpg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村瀨清一郎,長尾和真,杉本和則,石垣剛,小川貴史,
申請(專利權)人:東麗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