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甘蔗種莖包裝儲運方法,是取砍收的蔗莖進行雙芽或單芽切割得到甘蔗種莖;將甘蔗種莖用種莖消毒液浸泡,取出晾干;將甘蔗種莖裝入真空袋中,抽氣后再充氮氣,然后密封;將包裝好的甘蔗種莖存放于干燥、溫度為15~25℃的庫房中存儲。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對甘蔗種莖先消毒,后真空包裝,再存儲、運輸等過程,在保證種莖質量的同時,有效地提高甘蔗種莖的存儲期,提高發芽率,解決了甘蔗種苗的產業化繁育,可實現規模化育苗,使甘蔗種苗繁育做到標準化、商品化、產業化,對甘蔗良種繁育產業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生物栽培
,涉及,具體是一種采用種莖砍收、切段、消毒、包裝充氣密封、存儲、運輸等步驟的甘蔗種莖包裝儲運方法。
技術介紹
甘鹿(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甘蔗食糖占我國食糖總產量的94%左右。甘蔗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重要經濟作物,是這些地區縣級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來源。近年來,還將甘蔗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作物加以研究和利用。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和海南等省區,種植面積保持在2300萬畝左右,甘蔗總產量在9000萬噸左右,甘蔗食糖在1100萬噸左右。目前我國甘蔗平均單產67.9噸/公頃(海南甘蔗單產低于此平均水平),比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75 90噸/公頃)低。在甘蔗生產中,多年多季無性繁殖與宿根栽培,易遭一些病原物的反復侵染和危害。據調查,危害甘蔗生產的主要病害有鳳梨病、赤腐病、黑穗病、赤斑病、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等。其中甘鹿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危害更為嚴重,干旱時這兩種病害的感病率可聞達100%。據研究,所有甘蔗品種的健康良種在生產上使用5年后,均100%感染宿根矮化病,巴西由于宿根矮化病、病毒病導致甘蔗產量的損失在10 50%,干旱蔗區更為嚴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品種能夠抗宿根矮化病。在我國蔗區,花葉病、宿根矮化病也相當普遍,所有的栽培品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一般宿根矮化病可使甘蔗減產10% 30%,花葉病使甘蔗減產10% 40%,干旱地區病害更為嚴重。花葉病、宿根矮化病已成為我國蔗區甘蔗單位面積產蔗量和產糖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解除這些病害的為害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現實意義。近年來,中國科研單位采用生物技術的手段培育出了健康的甘蔗種莖,這些種莖在我國廣西、云南、海南的廣大蔗區推廣應用,均表現較好。目前,常規的甘蔗種莖是保存在蔗田里——即在未收獲時繼續生長在地里,需要種植時才將甘蔗種莖收獲運到種植地種植,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儲存成本低。但是存在以下問題:(1)種莖儲存在蔗地里,受天氣等自然因素(如下雨、霜凍等)影響較大;(2)種莖儲存蔗地里,受季節影響大,由于甘蔗是宿根性作物,如果當季種莖不按時砍收,將影響到下一季甘蔗的生長;(3)種莖儲存在蔗地里,受農時的影響,目前農村勞動力較為緊缺,往往需要甘蔗種莖種植甘蔗時,農戶首先忙于自家的甘蔗種植,而不可能來幫種業企業砍收種莖,造成急需種莖,又砍不出種莖;(4)種莖儲存在蔗地里,砍收后需要在短時間內種植,時間長了(如I個月)就嚴重影響種莖發芽,對種業企業對農戶都不利;(5)種莖儲存蔗地里,甘蔗種業就難于實現工廠化、產業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解決了甘蔗種苗的產業化繁育,在保證種莖質量的同時,可實現規模化育苗,為甘蔗種苗繁育提供一條有效途徑,使甘蔗種苗繁育做到標準化、商品化、產業化。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其具體步驟如下:1、種莖砍收與切段過程在甘蔗種苗種植田選取健康的甘蔗種苗砍收蔗莖,然后將蔗莖進行雙芽或單芽切割得到甘蔗種莖。蔗莖的砍收按照整株(半年生蔗株)或上半株(I年生的蔗株)選取。所述雙芽甘蔗種莖長25 35厘米。所述單芽甘蔗種莖長15 20厘米。2、種莖消毒處理過程將切割好的甘蔗種莖用種莖消毒液浸泡20 25分鐘,取出晾干。所述種莖消毒液的配制:每100 kg水里,加入氯蟲苯甲酰胺(原藥)8 12g、噻蟲嗪(原藥)8 12g、殺菌劑 180 220g。所述殺菌劑是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真空包裝過程將經消毒處理后晾干的甘蔗種莖裝入真空袋中,經真空包裝機抽氣后再充氮氣,然后密封。所述真空袋是鋁箔真空袋、鍍鋁包裝袋或尼龍真空袋。4、種莖存儲過程將包裝好的甘蔗種莖存放于庫房中存儲,庫房的要求:溫度控制在15 25°C,干燥。存儲時間可達40 50天,種莖發芽率達70 80%。存儲后的甘蔗種莖裝放到運輸車上運輸到種植地。所述運輸車是指在離車廂底板I米處安裝I個隔層,在車底板和四周進行防潮處理(用防潮布膜進行鋪墊)。裝放種莖時,先放下層,再放上層;疊高6 8層。本專利技術通過對甘蔗種莖先消毒,后真空包裝,再存儲、運輸等過程,在保證種莖質量的同時,有效地提高甘蔗種莖的存儲期,提高發芽率,解決了甘蔗種苗的產業化繁育,可實現規模化育苗,為甘蔗種苗繁育提供一條有效途徑,使甘蔗種苗繁育做到標準化、商品化、產業化,對甘蔗良種繁育產業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按照制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實施例一配制種莖消毒液:每100 kg水里,加入氯蟲苯甲酰胺(原藥)10g、噻蟲嗪(原藥)10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g。 在甘蔗種苗種植田選取健康的半年生蔗株砍收整株蔗莖,然后將蔗莖進行單芽切割得到長15 20厘米的甘蔗種莖;將切割好的甘蔗種莖用種莖消毒液浸泡20分鐘,取出晾干;然后將經消毒處理后晾干的甘蔗種莖裝入40X60 cm的真空袋中,每袋裝15 20 kg種莖,經真空包裝機抽氣后再充氮氣,然后密封;將包裝好的甘蔗種莖存放于干燥的庫房中存儲,庫房的要求:溫度控制在15 25 V。分別于存儲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和50天后取樣300段種莖,裝放到在車廂底板和四周用防潮布鋪墊的運輸車上運輸到種植地種植,測定發芽率,結果見表I。實施例二配制種莖消毒液 每100 kg水里,加入氯蟲苯甲酰胺(原藥)Sg、噻蟲嗪(原藥)llg、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90g。在甘蔗種苗種植田選取健康的一年生蔗株砍收上半株蔗莖,然后將蔗莖進行雙芽切割得到長25 35厘米的甘蔗種莖;將切割好的甘蔗種莖用種莖消毒液浸泡25分鐘,取出晾干;然后將經消毒處理后晾干的甘蔗種莖裝入45X70 cm的真空袋中,每袋裝15 20kg種莖,經真空包裝機抽氣后再充氮氣,然后密封;將包裝好的甘蔗種莖存放于干燥的庫房中存儲,庫房的要求:溫度控制在15 25 V。分別于存儲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和50天后取樣300段種莖,裝放到在車廂底板和四周用防潮布鋪墊的運輸車上運輸到種植地種植,測定發芽率,結果見表I。實施例三配制種莖消毒液 每100 kg水里,加入氯蟲苯甲酰胺(原藥)12g、噻蟲嗪(原藥)9g、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210g。在甘蔗種苗種植田選取健康的半年生蔗株砍收整株蔗莖、一年生蔗株砍收上半株蔗莖,然后將蔗莖進行雙芽或單芽切割得到甘蔗種莖,其中雙芽甘蔗種莖的長25 35厘米,單芽甘蔗種莖的長15 20厘米;將切割好的甘蔗種莖用種莖消毒液浸泡23分鐘,取出晾干;然后將經消毒處理后晾干的甘蔗 種莖裝入45X65 cm的真空袋中,每袋裝15 20 kg種莖,經真空包裝機抽氣后再充氮氣,然后密封;將包裝好的甘蔗種莖存放于干燥的庫房中存儲,庫房的要求:溫度控制在15 25 V。分別于存儲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和50天后取樣300段種莖,裝放到在車廂底板和四周用防潮布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甘蔗種莖包裝儲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體步驟如下:1)、種莖砍收與切段過程在甘蔗種苗種植田選取健康的甘蔗種苗砍收蔗莖,然后將蔗莖進行雙芽或單芽切割得到甘蔗種莖;2)、種莖消毒處理過程將切割好的甘蔗種莖用種莖消毒液浸泡20~25分鐘,取出晾干;所述種莖消毒液的配制:每100㎏水里,加入氯蟲苯甲酰胺8~12g、噻蟲嗪8~12g、殺菌劑180~220g;3)、真空包裝過程將經消毒處理后晾干的甘蔗種莖裝入真空袋中,經真空包裝機抽氣后再充氮氣,然后密封;4)、種莖存儲過程將包裝好的甘蔗種莖存放于庫房中存儲,庫房的要求:溫度控制在15~25℃,干燥;存儲后的甘蔗種莖裝放到運輸車上運輸到種植地。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本鵬,武媛麗,蔡文偉,伍蘇然,曾軍,張樹珍,彭李順,王俊剛,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