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告了一種LED顯示單元箱體及其LED顯示模組。該LED顯示單元箱體包括箱體框架及設置在箱體框架一側的若干LED顯示模組。該LED顯示模組包括模組主體、防水膠圈和防水后蓋板;模組主體包括模組底殼、模組面罩,以及安裝在兩者之間的燈板;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固定連接而封蓋住模組主體的后側,且將防水膠圈緊壓在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之間。采用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方案LED顯示模組的LED顯示單元箱體,由于在模組主體后側設置有防水后蓋板,且在防水后蓋板和模組主體之間設置有防水膠圈,使得LED顯示模組成為一個獨立的防水結構,從而采用了該LED顯示模組的LED顯示單元箱體,即使其模組框架上的安裝面不夠平整,也能保證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LED顯示屏
,具體涉及一種LED顯示單元箱體及其LED顯示模組。
技術介紹
LED顯示屏在市場上的需求量已經非常大,越來越多的公共場合(城市商業廣場、機場、火車站等)都開始使用LED屏作為大型顯示屏。LED顯示屏一般包括多個LED顯示單元箱體,而每個LED顯示單元箱體又包含若干個LED顯示模組。LED顯示屏一般需要具備一定的防水性能,尤其是戶外使用的LED顯示屏。而LED顯示屏實際上是由一個個相互獨立的LED顯示單元箱體拼接而成的,因此LED顯示屏的防水性能,實際上就是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現有的LED顯示單元箱體,其多個LED顯示模組安裝于其箱體框架的一側,為了實現防水,將LED顯示模組安裝至箱體框架上時,需要在兩者之間加裝防水膠圈,通過螺絲將LED顯示模組固定在箱體框架上的同時,擠壓兩者之間的防水膠圈而實現防水。但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此種結構的LED顯示單元箱體,往往需要很大的力量擠壓防水膠圈才能達到一定的防水性能,有時甚至無法實現有效防水。究其原因,我們發現主要是因為箱體框架上用于安裝LED顯示模組的安裝面加工平面度難以保證所致,而且實際上在那樣大面積的一個安裝面上要保證足夠平整也是難以實現的,或者即使能夠實現成本也太高。而且隨著顯示精度的提高,LED顯示模組的LED燈之間的點間距越來越小,這樣就難以從LED顯示模組的正面打螺絲固定LED顯示模組,若LED顯示屏背面靠墻或者其它障礙物安裝時,則不便安裝,而且在日后的維護、維修中,也不便拆卸LED顯示模組。綜上所述,現有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難以保證,需要改進。專利技術內容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提供一種LED顯示模組,解決現有技術中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難以保證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LED顯示模組,其用于安裝至LED顯示單元箱體的箱體框架上構成LED顯示單元箱體,該LED顯示模組包括模組主體,所述模組主體包括模組底殼、模組面罩,以及安裝在模組底殼、模組面罩兩者之間的燈板,還包括防水膠圈和防水后蓋板;所述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固定連接而封蓋住模組主體的后側,且將所述防水膠圈緊壓在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兩者之間。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LED顯示模組還包括多個用于將LED顯示模組固定安裝至所述箱體框架上的固定磁鐵,所述固定磁鐵固定設置在所述防水后蓋板上。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后蓋板上開設有磁鐵安裝孔;所述固定磁鐵具有用于與箱體框架磁力作用的固定部,還具有用于將固定磁鐵固定設置于防水后蓋板上的固定部;安裝后所述固定磁鐵及以其固定部固定設置與所述磁鐵安裝孔處。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后蓋板上開設有供LED顯示模組與外界連接的線纜通過的線纜通過孔,且所述線纜通過孔的上方及左右兩側均設置有防水檐。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檐延伸至線纜通過孔的左右兩側。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是相應提供一種LED顯示單元箱體,解決現有技術中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難以保證的問題,同時可從LED顯示模組的正面拆卸LED顯示模組,實現快速維護,降低維護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LED顯示單元箱體,包括箱體框架,以及設置在箱體框架一側的若干LED顯示模組,所述LED顯示模組包括模組主體、防水膠圈和防水后蓋板;所述模組主體包括模組底殼、模組面罩,以及安裝在模組底殼、模組面罩兩者之間的燈板;所述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固定連接而封蓋住模組主體的后側,且將所述防水膠圈緊壓在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兩者之間。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LED顯示模組還包括多個用于將LED顯示模組固定安裝至所述箱體框架上的固定磁鐵,所述固定磁鐵固定設置在所述防水后蓋板上;LED顯示模組通過所述固定磁鐵磁力作用于所述箱體框架,從而將LED顯示模組固定安裝在箱體框架上。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后蓋板上開設有磁鐵安裝孔;所述固定磁鐵具有用于與箱體框架磁力作用的固定部,還具有用于將固定磁鐵固定設置于防水后蓋板上的安裝部;安裝后所述固定磁鐵即以其安裝部固定設置于所述防水后蓋板的磁鐵安裝孔處。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后蓋板上開設有供LED顯示模組與外界連接的線纜通過的線纜通過孔,且至少所述線纜通過孔的上方設置有防水檐。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檐延伸至線纜通過孔的左右兩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模組主體后側設置有防水后蓋板,且在防水后蓋板和模組主體之間設置有防水膠圈,使得LED顯示模組成為一個獨立的防水結構,從而采用了該LED顯示模組的LED顯示單元箱體,即使其模組框架上的安裝面不夠平整,也能保證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而且使用固定磁鐵后,LED顯示模組可以通過固定磁鐵通過磁力作用而固定安裝至箱體框架上,不但安裝方便,而且解決了高密度顯示屏因為LED燈之間點間距過小,無法從顯示屏正面打螺釘固定而導致的安裝及維護不便的問題。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LED顯示模組的分解圖;圖2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模組主體的分解圖;圖3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LED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防水后蓋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固定磁鐵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實際上取決與LED顯示模組的防水性能,也就是說若LED顯示模組本身能防水,則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就能大大提升。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LED顯示單元箱體,也包括箱體框架,以及設置在箱體框架一側的若干LED顯示模組。如圖1所示,所述LED顯示模組包括模組主體1、防水膠圈4和防水后蓋板3。如圖2所示,所述模組主體I包括模組底殼11、模組面罩13,以及安裝在模組底殼11、模組面罩13兩者之間的燈板12。裝配后如圖3所示,所述防水后蓋板3與模組底殼11固定連接而封蓋住模組主體I的后側,且將所述防水膠圈4緊壓在防水后蓋板3與模組底殼11兩者之間。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防水后蓋板3通過多顆螺絲2與模組底殼11固定連接。本具體實施方式的LED顯示單元箱體,由于在其LED顯示模組的模組主體后側設置有防水后蓋板3,且在防水后蓋板3和模組主體I之間設置有防水膠圈4,使得LED顯示模組成為一個獨立的防水結構,從而采用了該LED顯示模組的LED顯示單元箱體,即使其箱體框架上的安裝面不夠平整,也能保證LED顯示單元箱體的防水性能。優選的技術方案中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LED顯示模組還包括多個用于將LED顯示模組固定安裝至所述箱體框架上的固定磁鐵5,所述固定磁鐵固定設置在所述防水后蓋板上;LED顯示模組通過所述固定磁鐵5磁力作用于所述箱體框架,從而將LED顯示模組固定安裝在箱體框架上。圖中還可以看到模組面罩13上的若干遮光檐131,以及燈板12上的若干LED燈122。此種方式相比打螺釘固定的方式,不受LED燈122之間間距的影響,而且也不受LED顯示屏后方墻壁或者其它障礙物的影響,安裝及維護都很方便。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如圖4所示,所述防水后蓋板3上不但開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ED顯示模組,其用于安裝至LED顯示單元箱體的箱體框架上構成LED顯示單元箱體,該LED顯示模組包括模組主體,所述模組主體包括模組底殼、模組面罩,以及安裝在模組底殼、模組面罩兩者之間的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顯示模組還包括防水膠圈和防水后蓋板;所述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固定連接而封蓋住模組主體的后側,且將所述防水膠圈緊壓在防水后蓋板與模組底殼兩者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衛華,潘河,矯人全,周擁,王黎山,吳涵渠,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奧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