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燈殼結構主要在其燈殼座內部形成有一凹狀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底面設有一固定部,該容置空間兩側相對于該固定部上方相對伸入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一適當深度,使于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分別形成嵌固部,可利用該固定部供設置光源模組,且藉由各嵌固部供卡掣至少一定位件,可利用該定位件將該光源模組固定于該固定部上;從而可增加發光二極管元件的組裝彈性,以及提升對發光二極管元件的固定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燈殼結構,主要提升對發光二極管元件的固定效果,以及增加發光二極管元件的組裝彈性。
技術介紹
按,發光二極管的照明應用類型可以廣泛包含一般照明、輔助照明以及指示照明等用途,以目前發光二極管的發展趨勢而言,照明市場應該為發光二極管應用的主要目標之一,并且依循傳統白熾燈泡、日光燈管的使用習慣而制作成燈泡或燈管造型的發光二極管照明元件。如圖1所示,一般發光二極管燈管由一燈殼10、一發光二極管元件20,以及兩個插頭30所組成;其中,燈殼10由一長條狀的燈殼座11與一長條狀的透光罩12相嵌合構成一管狀結構體;原則上,該透光罩12與燈殼座11的二長邊端緣處分別設有嵌合槽與嵌合緣,并且于該燈殼座二長邊的內側緣處各設有一容置滑槽供發光二極管元件20的基板嵌入,使該發光二極管元件20得以裝設在該燈殼10內部,并且與相對設于該燈殼10兩端的插頭30電性連接。然而,上揭習用發光二極管燈管的燈殼10當中的燈殼座11僅可供發光二極管元件20的基板嵌入,并無可同時利用螺絲將基板與燈殼座11相鎖固的結構設計,相對適用性較低,且有發光二極管元件20無法確實固定之虞。然,亦有另種發光二極管燈管結構,如圖2及圖3所不,同樣由一燈殼10、一發光二極管元件20,以及兩個插頭30所組成,該燈殼10由一長條狀的燈殼座11與一長條狀的透光罩12相嵌合構成一管狀結構體,該燈殼10設有一容置空間111,該容置空間111兩側內壁分別構成一道第一嵌固槽112,可利用該兩道第一嵌固槽112供發光二極管元件的基板21嵌入,且該容置空間的底面上設有至少一道鎖固槽113,可利用該至少一道鎖固槽113供螺絲40鎖入,可以嵌入或螺絲鎖固等方式將發光二極管元件固定于該燈殼座的容置空間當中,以達到固定的效果;惟,藉由螺絲的固定,需要工具才得以進行拆卸或鎖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針對燈殼結構加以改良,藉以提升對發光二極管元件的固定效果,以及增加發光二極管元件的組裝彈性。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種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燈殼座,為一斷面蓋呈半圓狀的結構體,其相對于半圓的內部形成有一凹狀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底面設有一固定部,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相對于該固定部上方分別形成嵌固部;一透光罩,供與該燈殼座的容置空間開口相蓋合;光源模組,設有一電路板及復數設于該電路板上的發光元件,光源模組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以及至少一定位件,該定位件設有二彈性臂以及連接二彈性臂的壓抵部,二彈性臂壓抵于各嵌固部下方,該壓抵部可使該電路板定位于該燈殼座的固定部上。本技術的燈殼結構具有一燈殼座,以及一透光罩;其中,燈殼座為一斷面蓋呈半圓狀的結構體,其相對于半圓的內部形成有一凹狀的容置空間,該透光罩供與該燈殼座的容置空間開口相蓋合;該容置空間底面設有一固定部,該容置空間兩側相對于該固定部上方相對伸入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一適當深度,使于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分別形成嵌固部,可利用該固定部供設置光源模組。各嵌固部可供卡掣至少一定位件,可利用該定位件將該光源模組固定于該固定部上,以增加發光二極管元件的組裝彈性,并可提升對發光二極管元件的固定效果。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征,所述透光罩的兩端設有朝向內部凸伸的嵌固條,該燈殼座在其容置空間開口兩側的外壁面分別設有一道嵌固槽供該透光罩的嵌固條嵌入。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征,所述燈殼座在其相對于半圓的外部設有若干散熱鰭片。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征,所述容置空間的底面兩側相對伸入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一適當深度,以形成嵌固部。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征,所述燈殼座的容置空間兩側內壁朝向開口方向外張。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征,所述燈殼座的固定部與該電路板之間可增設有導熱膠。本技術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藉由簡單的卡掣動作,即可使該定位件令該光源模組的電路板達到定位效果,而不需要其它輔助工具,組裝簡便。2.利用定位件的彈性即可將該光源模組的電路板進行定位,可達到穩定定位的效果O3.該定位件的彈性,使該光源模組的電路板可緊密貼合于該光源模組的固定部,讓光源模組的工作熱源得以藉由該燈殼散去,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一現有發光二極管燈管的外觀結構圖。圖2為另一現有發光二極管燈管的燈殼結構分解圖。圖3為另一現有發光二極管燈管的組裝分解圖。圖4為本技術的燈殼外觀結構圖。圖5為本技術的燈殼結構分解圖。圖6為本技術中燈殼的結構示意圖。圖號說明:燈殼10燈殼座11容置空間111第一嵌固槽112鎖固槽113透光罩12發光二極管元件20基板21插頭30螺絲40燈殼50燈殼座51容置空間511固定部512嵌固部513散熱鰭片514嵌固槽515透光罩52嵌固條521定位件53彈性臂531壓抵部532光源模組60電路板61發光元件62。具體實施方式如圖4至圖6所不,本技術的燈殼50具有一燈殼座51,以及一透光罩52 ;其中:該燈殼座51為一斷面蓋呈半圓狀的結構體,其相對于半圓的內部形成有一凹狀的容置空間511,該容置空間511底面設有一固定部512,該容置空間511兩側相對于該固定部512上方相對伸入該容置空間511兩側內壁一適當深度,使于該容置空間511兩側內壁形成嵌固部513 ;另外,該燈殼座51在其相對于半圓的外部則設有若干散熱鰭片514。至于,該透光罩52供與該燈殼座51的容置空間511開口相蓋合;于實施時,該透光罩52的兩端設有朝向內部凸伸的嵌固條521,上揭燈殼座51在其容置空間511開口兩側的外壁面分別設有一道嵌固槽515,利用該兩道嵌固槽515供該透光罩52的嵌固條521嵌入,使構成該透光罩52與該燈殼座51的穩固結合。本技術的燈管于使用時,該光源模組60設置于該容置空間511內,該光源模組60設有一電路板61及復數設于該電路板61上的發光兀件62,該電路板61放置于該燈殼座的固定部512上,利用至少一定位件53將該電路板61定位于該固定部512上;其中,該定位件53設有二彈性臂531以及連接二彈性臂531的壓抵部532,二彈性臂531壓抵于各嵌固部513下方,該壓抵部532可使該電路板61定位于該燈殼座的固定部512上,以增加發光二極管元件20的組裝彈性。以及,可于該燈殼座的固定部與該電路板的間可增設有導熱膠,以提供光源模組另一固定方式。再者,本技術燈殼座51的容置空間511兩側內壁設計成朝向開口方向外張的斜面狀,以增加光源模組60的光源投射效果;以及,利用該燈殼座51在其相對于半圓外部所設的若干散熱鰭片514增加光源模組60的廢熱排放效果,且利用該定位件53的彈性,使該光源模組的電路板61可緊密貼合于該光源模組的固定部512,讓光源模組的工作熱源得以藉由該燈殼座的若干散熱鰭片514散去,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燈殼座,為一斷面蓋呈半圓狀的結構體,其相對于半圓的內部形成有一凹狀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底面設有一固定部,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相對于該固定部上方分別形成嵌固部; 一透光罩,供與該燈殼座的容置空間開口相蓋合; 光源模組,設有一電路板及復數設于該電路板上的發光元件,光源模組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 以及至少一定位件,該定位件設有二彈性臂以及連接二彈性臂的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燈殼座,為一斷面蓋呈半圓狀的結構體,其相對于半圓的內部形成有一凹狀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底面設有一固定部,該容置空間兩側內壁相對于該固定部上方分別形成嵌固部;一透光罩,供與該燈殼座的容置空間開口相蓋合;光源模組,設有一電路板及復數設于該電路板上的發光元件,光源模組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以及至少一定位件,該定位件設有二彈性臂以及連接二彈性臂的壓抵部,二彈性臂壓抵于各嵌固部下方,該壓抵部可使該電路板定位于該燈殼座的固定部上。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佳慶,
申請(專利權)人: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