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進、出水閥門結構改良,包含有泵浦的進、出水用閥門本體和用以往復擠壓做進、出水操作組裝的柱塞式塞桿,閥門本體為階級狀軸桿結構,其較粗環(huán)徑設留有環(huán)列的進水孔道及中央的出水孔,其進水側端面外側以一進水閥片封閉進水孔道出口,進水閥片中央設有與出水孔相通的閥孔,閥片體外端以彈性件推頂,并以一環(huán)蓋罩覆于外,環(huán)蓋中空內(nèi)部形成一貯水室,同步固定進水閥片及彈性件與閥門本體做同體組裝,而環(huán)蓋中央設留塞桿穿置的中孔,供塞桿往復操作,達到泵浦進、出水閥片的啟閉連動操作;閥門本體較細徑端,內(nèi)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出水室于出水孔口外端側,設留有出水閥片封閉,并以彈性件推頂組立,出水室的管形口內(nèi)緣以出水套插組卡固定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進、出水閥門結構改良,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柱塞泵浦的進、出水簡化組裝改良,主要將進、出水閥組予以設裝于同一閥門本體上,供整體結構得以簡化組裝,更且方便使用后的維修換裝操作實用便利目的。
技術介紹
一般柱塞泵浦的進、出水閥組設計,通常以單一塞桿便設裝有獨立的進、出水閥門組設計,以內(nèi)裝塞桿的往復作動,達到增壓的往復操作,整個壓放操作主要提供高壓出水操作,故塞桿往復操作,對于進、出水的控制,是極重要的,傳統(tǒng)的泵浦進、出水結構設計,大致設如圖4、圖5所示,依柱塞式泵浦的結構本體30于輸出端,設裝一連接進水管的壓缸后座31,座體的外端則接裝出水座32,座體上分設有進水閥門組及出水的閥門組,分別以進水閥片33及出水閥片34做啟閉控制,配合彈性件35的推頂,達到自動復位的連續(xù)往復控制,而傳統(tǒng)進、出水閥門組的結構組裝,如圖所示,依實際組裝位置為求組裝的便利,通常集中分置于出水座32中央所設貯水室36的上、下或環(huán)列的不同角度位置處,呈相同數(shù)量的相對稱設計,即在實際進水量的控制上,為求使進水的迅速,通常需將進水孔道做較大環(huán)徑狀設計,以達到實際進水補充的迅速,且需將進、出水閥片33、34組裝,呈類似等距的安裝,供配合塞桿37往復沖壓操作時,可收到進、出水操控確實的同步連動控制,即當塞桿37伸出壓擠操作時,貯水室36內(nèi)的水流向出水閥片34 —側做擠出施壓,使閥片34開啟,達到出水操作,同時間令擠出水流壓力,同步關閉進水閥片33,形成進水中斷,待塞桿37回復行程時,因為擠出壓力解除,進水閥片33將因為進水壓力及塞桿37回復抽吸的真空輔助,自然開啟做進水的操作,使水流流入到貯水室36內(nèi),供再一次的擠壓出水操作,而此一進、出水閥片33、34分別獨立組裝,不僅組裝配件多且分別組裝于不同角度位置,形成實際組裝上的不便,且容易造成實際進、出水流量不穩(wěn)定的情形,不僅組裝成本及技術較高,更容易造成實際使用安全穩(wěn)定缺失,尤其不方便于使用后的維修換裝,為使現(xiàn)行泵浦進、出水閥門的構造組合做簡化改良設計,期使現(xiàn)行的進、出水閥門的結構組裝設計,能大幅簡化并為獨立制作換裝便利,實有其改良設計的空間及必要,而基于實際組裝便利與實用需要,也才會有本創(chuàng)作的改良設計開發(f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進、出水閥門組裝拆換的出水閥門結構改良。相應地,本技術的一種進、出水閥門結構改良,包含有泵浦的進、出水用閥門本體及其組裝配件,和用以往復擠壓做進、出水操作組裝的柱塞式塞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本體為階級狀軸桿結構,閥門本體在其較粗環(huán)徑設留環(huán)列的進水孔道及中央的出水孔,其進水側端面外側以一進水閥片封閉進水孔道出口,進水閥片中央設有與出水孔相通的閥孔,閥片體外端以彈性件推頂,并以一環(huán)蓋罩覆于外,并緊配組裝做壓抵插卡固或直接鎖接組裝結合;環(huán)蓋中空內(nèi)部形成一貯水室,同步固定進水閥片及彈性件與閥門本體做同體組裝,而環(huán)蓋中央設留塞桿穿置的中孔,供塞桿往復操作,達到泵浦進、出水閥片的啟閉連動操作;閥門本體較細徑端,內(nèi)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出水室末端組裝有出水套,以緊配合壓抵插卡固或直接鎖固組裝,于出水孔口外端側,設留有出水閥片封閉,并以彈性件推頂組立,出水室的管形口內(nèi)緣以出水套插組卡固定位。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閥門本體設成凸字狀軸桿構設,本體環(huán)設有進水孔道與中央的出水孔,本體一端以環(huán)蓋罩覆中空貯水室及彈性推頂?shù)拈y片,供進水封閉,而本體凸出的出水一端,具內(nèi)凹的出水室,供設留彈性推控閥片以封閉出水口,整個進、出水的閥組呈連體組裝,有效簡化整個進、出水閥組的組裝,確實克服現(xiàn)行進、出水閥門結構不易組裝拆換的使用困擾。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技術進、出水閥組結構組裝分解參考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進、出水閥組結構組裝平面參考圖。圖3所示為本技術進、出水閥組結構使用平面參考圖。圖4所示為傳統(tǒng)塞桿回復進水操作結構示意參考圖。圖5所示為傳統(tǒng)塞桿擠壓出水操作結構示意參考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nèi)。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技術進、出水閥門結構改良,為一種方便組裝使用的進、水用閥門結構的組裝改良設計,整個結構改良,以閥門本體10為組裝的主體,將本體10的形狀設成階級狀的凸字軸桿形狀設計,較粗環(huán)徑設留環(huán)列的進水孔道11及中央的出水孔12,其粗環(huán)徑的端面外側設以一閥片13封閉進水孔道11出口端,而中央設留與出水孔12相通的閥孔131,供由進水端的閥片13外端以彈性件14做推頂,而閥片13的外側,以一長的環(huán)蓋15鎖固或以預設相對插卡合槽凹做簡便緊配壓入式的插固組裝,使其中空內(nèi)部形成一貯水室狀,并可同步固定閥片13及彈性件14與本體10做同體的組裝,而于環(huán)蓋15中央設留供塞桿20穿置的中孔151,通過塞桿20的往復操作,達到泵浦進水端的閥片13啟閉連動操作;又在閥門本體10末端較細徑的部份,其內(nèi)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狀,供于出水孔12出口端,以一閥片16做出水端的封閉組裝,并以一彈性件141做推頂組立,配合管口內(nèi)緣,以預設成U形狀的出水套17直接插組前述的閥片16及彈性件141等構件組裝,再置入到閥門本體10出水端的管孔形內(nèi),其可以內(nèi)凹環(huán)緣做簡便插卡合或直接以鎖接組裝,或以緊配合的壓入固定組裝,出水套17設有環(huán)列多個出水口狀的出水閥面,形成出水閥門的結構組裝,整個進、出水的活門控制結構,可完整的組裝于同一閥門本體10上做組裝,達到拆換組裝便利簡易的實用目的。本技術的閥門本體10,其設成階級狀的結構設計,主要通過中段較細徑的頸部,恰位于與泵浦的進水室21內(nèi),使本體10周圍環(huán)列的進水孔道11得以經(jīng)由泵浦內(nèi)置塞桿20的往復操作,在塞桿20吸入位移時,同步將進水閥片13開啟,使水流由進水室21經(jīng)進水孔道11流入到環(huán)蓋15中空內(nèi)部的貯水室中,當塞桿20做擠出移位時,則擠出的水壓同步將進水端閥片13貼壓在本體10的進水端面,使進水孔道11端面出口封閉,暫停進水操作,而被擠壓的水流將由中央的出水孔12向出水一側做壓擠出,同步擠開出水端的閥片16,做為出水的操作,而整個進、出水的操控,完全依賴塞桿20的往復做循環(huán)變換,而本技術主要的改良特色,在將進、出水的活門結構,通過進水端閥片13與出水端閥片16可同體組裝于一閥門本體10的兩側,配合環(huán)蓋15及另一端的出水套17的共同定位組裝,結合成連體式的結構,不僅使整個閥組組裝結構,得以獨立預制成型,更方便于實際修護或保養(yǎng)拆換組裝時,可依閥門本體10 —并拆卸后,再依所需換裝或修護的構件做簡便的拆解組裝,其可使整個構件的拆換或組裝,達到更簡便容易的實施,更且不會有構件太多拆卸遺失或不方便組裝的操作缺失,使泵浦的進、出水的閥組結構組裝,大幅簡化并達到組裝便利安全實用的功效,其獨立預制成型的結構組裝,對于泵浦進出閥門組裝設計而言,是一極具實用價值的創(chuàng)新結構設計,其所具有的創(chuàng)新實用簡便功效,可說是同類結構使用所無法相提比擬者。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進、出水閥門結構改良,包含有泵浦的進、出水用閥門本體及其組裝配件,和用以往復擠壓做進、出水操作組裝的柱塞式塞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本體為階級狀軸桿結構,閥門本體在其較粗環(huán)徑設留環(huán)列的進水孔道及中央的出水孔,其進水側端面外側以一進水閥片封閉進水孔道出口,進水閥片中央設有與出水孔相通的閥孔,閥片體外端以彈性件推頂,并以一環(huán)蓋罩覆于外,并緊配組裝做壓抵插卡固或直接鎖接組裝結合;環(huán)蓋中空內(nèi)部形成一貯水室,同步固定進水閥片及彈性件與閥門本體做同體組裝,而環(huán)蓋中央設留塞桿穿置的中孔,供塞桿往復操作,達到泵浦進、出水閥片的啟閉連動操作;閥門本體較細徑端,內(nèi)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出水室末端組裝有出水套,以緊配合壓抵插卡固或直接鎖固組裝,于出水孔口外端側,設留有出水閥片封閉,并以彈性件推頂組立,出水室的管形口內(nèi)緣以出水套插組卡固定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志新,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凱發(fā)閥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