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拆包分揀裝置和熱洗分離裝置;分別與所述拆包分揀裝置和所述熱洗分離裝置相連的氣浮緩沖裝置;與所述氣浮緩沖裝置相連的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分別與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相連的兩相分離器和三相分離器,所述兩相分離器和所述三相分離器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可實現污泥分類預處理-氣浮緩沖-污泥濃縮調質-離心分離-油水分離的整個含油污泥處理過程;而且可處理多種來源的污泥,油回收率較高,設備故障率小,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污泥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含油污泥的組成一般由水包油、油包水以及懸浮固體雜質組成,含油污泥成分極其復雜,其成分與其來源有關,屬難過濾性污泥,因此不易實現油-水-泥的三相分離。含油污泥直接外排會污染水、土壤和空氣,惡化生態環境;直接用于回注則造成大量石油資源被浪費。含油污泥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中的含油廢物類,《國家清潔生產促進法》和《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須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無論是從環境保護、維護正常生產還是從回收能源的角度出發,都必須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人們對含油污泥的處理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現有的含油污泥處理裝置對污泥的處理量小,油回收率低,處理后污泥中的含油量仍較高;而且對一些袋裝含油污泥的袋子無法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解決了污泥處理量小,油回收率低,處理后污泥中的含油量仍較高的問題,而且能夠對袋裝污泥的袋子進行處理,彌補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拆包分揀裝置和熱洗分離裝置;分別與所述拆包分揀裝置和所述熱洗分離裝置相連的氣浮緩沖裝置;與所述氣浮緩沖裝置相連的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分別與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相連的兩相分離器和三相分離器,所述兩相分離器和所述三相分離器相連。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兩相分離器和所述三相分離器相連的污水回收罐。再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還包括:順次連接在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和所述三相分離器之間的加熱罐和絮凝混合>J-U ρ α裝直。優選地,所述處理系統通過PLC控制裝置進行全自動控制。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適應性廣:可以針對任何含油污泥,包括清罐底泥、多種濾料、老化油泥、落地油泥以及粘有污油的磚頭、樹枝、編織袋等,在離心分離之間添加不同的藥劑,可以達到以往含油污泥處理設備無法處理的含聚合物高的污泥。2、處理量大:引入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將通過前期預處理過程產生的不含泥的油水混合液直接進入兩相分離器,減小離心機的工作負荷,在離心機的規格相同的情況下,處理量將遠高于其他處理裝置。3、技術成熟,自動化水平高:以往的含油污泥處理設備對袋裝含油污泥所用的袋子無法處理,該系統完全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參與,勞動強度低,工作環境衛生整齊。4、效率更高:可回收90% 95%的原油,處理后污泥中含油量彡2%,可用于鋪路和塾井場,最終污泥含水率< 60*%。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的工作流程圖。圖中:1、預處理裝置;2、拆包分揀裝置;3、熱洗分離裝置;4、氣浮緩沖裝置;5、污泥濃縮調質裝置;6、兩相分離器;7、三相分離器;8、污水回收罐;9、加熱罐;10、絮凝混合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 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1,包括相互連接的拆包分揀裝置2和熱洗分離裝置3 ;分別與所述拆包分揀裝置2和所述熱洗分離裝置3相連的氣浮緩沖裝置4 ;與所述氣浮緩沖裝置4相連的污泥濃縮調質裝置5 ; 分別與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5相連的兩相分離器6和三相分離器7,所述兩相分離器6和所述三相分離器7相連。其中,在含油污泥預處理過程中,拆包分揀裝置2可以對袋裝或含雜草等軟質雜質的污泥進行處理。其中,污泥濃縮調質裝置5可將前期預處理過程產生的不含泥的油水混合液直接送入兩相分離器6,減小離心機的工作負荷,在離心機的規格相同的情況下,處理量將遠高于其他處理裝置。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兩相分離器6和所述三相分離器7相連的污水回收罐8。其中,兩相分離器6和三相分離器7中分離出來的污水,可以經過污水回收罐8進行回收再利用。再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還包括:順次連接在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5和所述三相分離器7之間的加熱罐9和絮凝混合裝置10。優選地,所述處理系統通過PLC控制裝置進行全自動控制。如圖2所示,本技術的工作過程為:污泥分類預處理-氣浮緩沖-污泥濃縮調質-離心分離-油水分離。具體來講,系統將來源不同的污泥分類進行預處理,對于袋裝或含雜草等軟質污泥先進入拆包分揀裝置2,通過破袋器及柵欄機除去雜草和編織袋等雜物,然后進入熱洗分離裝置3,不含編織袋等軟質雜物的污泥直接進入熱洗分離裝置3,熱洗分離裝置3內的高溫水流和螺桿篩分機將直徑大于15_硬質固體與含小顆粒的流化狀的污泥分離開來。含小顆粒的流化狀的污泥進入氣浮緩沖裝置4,在氣泡和重力的作用下進行了再次分離,進一步分離固體顆粒。隨后,流化狀污泥通過泵進入污泥濃縮調質裝置5,此裝置內從固體粒子表面分離的油浮在裝置的上層,通過溢流被收集到固定腔內,直接進入兩相分離器6,含油的污泥經過濃縮調質,使后續需處理的流化污泥體積減小的同時污泥濃度進一步均勻化。經過加熱罐9、絮凝混合裝置10后的含油污泥進入三相分離器7進行油水固三相分離,最終達到固相含油小于2%,含水小于60%,達到鋪路要求或深度處理要求。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預處理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拆包分揀裝置和熱洗分離裝置; 分別與所述拆包分揀裝置和所述熱洗分離裝置相連的氣浮緩沖裝置; 與所述氣浮緩沖裝置相連的污泥濃縮調質裝置; 分別與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相連的兩相分離器和三相分離器,所述兩相分離器和所述三相分離器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分別與所述兩相分離器和所述三相分離器相連的污水回收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順次連接在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和所述三相分離器之間的加熱罐和絮凝混合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系統通過PLC控制裝置進行全自動控制。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拆包分揀裝置和熱洗分離裝置;分別與所述拆包分揀裝置和所述熱洗分離裝置相連的氣浮緩沖裝置;與所述氣浮緩沖裝置相連的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分別與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相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含油污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拆包分揀裝置和熱洗分離裝置;分別與所述拆包分揀裝置和所述熱洗分離裝置相連的氣浮緩沖裝置;與所述氣浮緩沖裝置相連的污泥濃縮調質裝置;分別與所述污泥濃縮調質裝置相連的兩相分離器和三相分離器,所述兩相分離器和所述三相分離器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樹春,
申請(專利權)人:孫樹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