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包括捏合釜、攪拌裝置和白碳黑加料裝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所述捏合釜中,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設置在所述捏合桶的中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布環和設有豎向縫隙的下料板,所述分布環通過連接桿與攪拌裝置的轉軸相連接,設置在白碳黑加料裝置入口下方,下料板設置在所述分布環的上方,并通過連接件與捏合桶的內壁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分散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固體粉末與粘稠液體的捏合設備。
技術介紹
硅脂,是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潤滑材料,主要由白碳黑和硅油混合而成。適用于水環境中金屬與金屬、金屬與塑料運動部件間的潤滑和密封等。也可用于玩具船,水槍、按摩花灑、水族箱等潮濕環境中各種滑動部件的潤滑、密封和絕緣。其中,白碳黑與硅油的重量比一般為:8 10份的白碳黑和I份的硅油,而所采用的白碳黑是粒徑一般為納米級,因此,要將所述的白碳黑與所述的硅油混合,需要特定的設備,和特定的工藝條件,否則,將導致所述白碳黑在硅油中團聚,也將影響生產效率。目前,一般的捏合設備采用的白碳黑加料裝置是簡單的直接加入法,雖然可以通過攪拌設備進行攪拌混合,但是,效果不明顯,生產效率較低,并且往往導致白炭黑飛揚,污染作業環境,需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術的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包括捏合釜、攪拌裝置和白碳黑加料裝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所述捏合釜中,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設置在所述捏合釜的中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布環和設有豎向縫隙的下料板,所述分布環通過連接桿與攪拌裝置的轉軸相連接,設置在所述的白碳黑加料裝置入口的下方,所述下料板設置在所述分布環的上方,并通過連接件與捏合釜的內壁相連接。本技術結構簡單,分散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附圖說明圖1為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分布環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包括捏合釜1、攪拌裝置2和白碳黑加料裝置,所述攪拌裝置2設置在所述捏合釜I中部,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 301設置在所述捏合釜I的中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布環4和設有豎向縫隙501的下料板5,所述分布環4通過連接桿6與攪拌裝置2的轉軸201相連接,設置在所述的白碳黑加料裝置入口的下方,所述下料板5設置在所述分布環4的上方,并通過連接件7與捏合釜I的內壁相連接。優選的,所述下料板5為傘狀,傘頂10與所述轉軸201的旋轉方向相反。優選的,所述下料板5的數量為2 4個,沿分布環4均勻設置。優選的,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包括料斗303和與所述料斗303相連通的螺桿推進器302,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 301與螺桿推進器302的出口相連接。本技術是這樣運行的:螺桿推進器302將白碳黑從料斗303中推進到入口 301處,然后落在所述分布環4上,分布環4隨著攪拌裝置2的轉動而轉動,在轉動過程中,由于下料板5的阻擋,部分白碳黑被下料板5推下而落入捏合釜的下部的硅油中,從所述豎向縫隙501中漏出的剩余的白碳黑隨著分布環4的轉動,再次被下一個下料板5推下,落在捏合釜的不同的位置,從而可達到初步分散的目的。權利要求1.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包括捏合釜(I)、攪拌裝置(2)和白碳黑加料裝置,所述攪拌裝置(2)設置在所述捏合釜(I)中,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301)設置在所述捏合釜(I)的中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布環(4)和設有豎向縫隙(501)的下料板(5 ),所述分布環(4 )通過連接桿(6 )與攪拌裝置(2 )的轉軸(201)相連接,設置在所述的白碳黑加料裝置入口(301)的下方,所述下料板(5)設置在所述白碳黑分布環(4)的上方,并通過連接件(7)與捏合釜(I)的內壁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5)為傘狀,傘頂(10)與所述轉軸(201)的旋轉方向相反。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5)的數量為2 4個,沿分布環(4)均勻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包括料斗(303)和與所述料斗(303)相連通的螺桿推進器(302),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301)與螺桿推進器(302)的出口相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包括捏合釜、攪拌裝置和白碳黑加料裝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所述捏合釜中,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設置在所述捏合桶的中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布環和設有豎向縫隙的下料板,所述分布環通過連接桿與攪拌裝置的轉軸相連接,設置在白碳黑加料裝置入口下方,下料板設置在所述分布環的上方,并通過連接件與捏合桶的內壁相連接。本技術結構簡單,分散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文檔編號C10M177/00GK203030233SQ20122072965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專利技術者陳少彪, 陳友, 朱愛琴, 嚴志明, 何辛 申請人:上海樹脂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制備硅脂的捏合裝置,包括捏合釜(1)、攪拌裝置(2)和白碳黑加料裝置,所述攪拌裝置(2)設置在所述捏合釜(1)中,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白碳黑加料裝置的入口(301)設置在所述捏合釜(1)的中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布環(4)和設有豎向縫隙(501)的下料板(5),所述分布環(4)通過連接桿(6)與攪拌裝置(2)的轉軸(201)相連接,設置在所述的白碳黑加料裝置入口(301)的下方,所述下料板(5)設置在所述白碳黑分布環(4)的上方,并通過連接件(7)與捏合釜(1)的內壁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少彪,陳友,朱愛琴,嚴志明,何辛,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樹脂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