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真空過濾器,其具有:至少一殼體(1),其內設過濾腔體;過濾元件(2),其設于過濾腔體內且將過濾腔體隔離出待過濾空氣流入腔和過濾空氣流出腔兩個部分;進氣單元(3),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待過濾空氣流入腔相通;出氣單元(4),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過濾空氣流出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元件為蜂窩狀的陶瓷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蜂窩狀的陶瓷片作為過濾材料,可解決傳統采用不銹鋼絲團造成過濾效率與工作效率低的問題,起到有效的過濾作用;(2)該過濾材料可方便從過濾器中拆卸下來進行清潔,使整體過濾器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工作狀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過濾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真空過濾器。
技術介紹
現有真空設備真空的獲得由前級泵和主抽真空泵組成,一般前級泵為機械泵,主抽真空泵為分子泵,機械泵與分子泵是通過真空管道直接相連的。為避免機械泵內的油氣混合氣體經分子泵流入真空室,需對機械泵內油氣混合氣進行過濾器處理,實現油氣分離后才能進入分子泵內。現有的真空過濾裝置主要由外殼、進氣管、出氣管及過濾材料構成,其中,過濾材料為不銹鋼絲團。不銹鋼絲團位于外殼的中部,其上下用兩個圓形篩片固定,氣體經下面的篩片進入到不銹鋼絲團中,再經上面的篩片進入到與高真空泵相接的出氣管中,完成對氣體的過濾。這種過濾裝置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不銹鋼絲團中的不銹鋼絲是不規則排列的,因此,若不銹鋼絲團過于疏松,則會降低過濾效果,甚至起不到過濾作用;若不銹鋼絲團壓縮過緊,則容易造成堵塞,影響真空度,延長抽真空時間,降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過濾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真空過濾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真空過濾器,其具有:至少一殼體(1),其內設過濾腔體;過濾元件(2),其設于過濾腔體內且將過濾腔體隔離出待過濾空氣流入腔和過濾空氣流出腔兩個部分;進氣單元(3),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待過濾空氣流入腔相通;出氣單元(4),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過濾空氣流出腔相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元件為蜂窩狀的陶瓷片。作為對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殼體的截面呈橢圓狀,其具有:弧形的上半部分(11);弧形的下半部分(12);所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具有周向設置的連接部(13),連接部結合側周向設有密封圈安裝槽,安裝槽設有O形密封圈(14),連接部的端部具有周向設置的卡鉗螺釘安裝槽,殼體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通過卡鉗螺釘(15)固定于一體;所述殼體過濾腔體靠近連接部部分的內腔壁具有和過濾元件匹配的端面。作為對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進氣單元和出氣單元為軸向焊接于殼體上的管狀部件。作為對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蜂窩狀的陶瓷片的開孔孔徑為100 200微米。作為對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蜂窩狀的陶瓷片所設開孔總的表面積大于進氣孔表面積。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蜂窩狀的陶瓷片作為過濾材料,可解決傳統采用不銹鋼絲團造成過濾效率與工作效率低的問題,起到有效的過濾作用;(2)該過濾材料可方便從過濾器中拆卸下來進行清潔,使整體過濾器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工作狀態。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真空過濾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上”和“下”等方位指的是附圖中的上、下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圖面或圖中特定部件幾何中心方向。如圖1所示,一種真空過濾器,其具有:一截面大致呈橢圓狀的殼體1,其內設過濾腔體;過濾元件2,其設于過濾腔體內且將過濾腔體隔離出待過濾空氣流入腔A和過濾空氣流出腔B兩個部分;進氣單元3,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待過濾空氣流入腔相通;出氣單元4,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過濾空氣流出腔相通;所述過濾元件為蜂窩狀的陶瓷片,陶瓷片沿殼體軸向布置一片、兩片亦或是其它數量,根據殼體內部的安裝位而定,圖中示出的數量為兩片,上下疊于一體,多片陶瓷片須做到開孔重合。所述殼體具有:弧形的上半部分11 ;弧形的下半部分12 ;所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具有周向設置的連接部13,連接部結合側周向設有密封圈安裝槽,安裝槽設有O形密封圈14,連接部的端部具有周向設置的卡鉗螺釘安裝槽,殼體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通過卡鉗螺釘15固定于一體;所述殼體過濾腔體靠近連接部部分的內腔壁具有和過濾元件匹配的端面,蜂窩狀的陶瓷片與殼體接觸端正好形成面與面配合的結構。所述進氣單元和出氣單元為軸向焊接于殼體上的管狀部件。所述蜂窩狀的陶瓷片的開孔孔徑為100 200微米,兩片陶瓷片的開孔須重合,所述蜂窩狀的陶瓷片所設開孔總的表面積大于進氣孔表面積,可起到有效的過濾作用。過濾元件的過濾材料為蜂窩狀的陶瓷片,陶瓷片置于外殼內腔壁上,可將其從內腔壁上輕松拆下后簡單清洗即可防止由于過濾器堵塞而導致抽氣效率低的問題。本產品的工作過程為:空氣從待過濾空氣流入腔(下腔體)上的進氣口進入過濾器,經過蜂窩狀陶瓷片過濾后的空氣進入過濾空氣流出腔(上腔體),再通過出氣口進入機械設備,即可實現空氣過濾的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技術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真空過濾器,其具有: 至少一殼體(I),其內設過濾腔體; 過濾元件(2),其設于過濾腔體內且將過濾腔體隔離出待過濾空氣流入腔和過濾空氣流出腔兩個部分,所述過濾元件為蜂窩狀的陶瓷片; 進氣單元(3),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待過濾空氣流入腔相通; 出氣單元(4),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過濾空氣流出腔相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截面呈橢圓狀,其具有: 弧形的上半部分(11); 弧形的下半部分(12); 所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具有周向設置的連接部(13),連接部結合側周向設有密封圈安裝槽,安裝槽設有O形密封圈(14),連接部的端部具有周向設置的卡鉗螺釘安裝槽,殼體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通過卡鉗螺釘(15)固定于一體; 所述殼體過濾腔體靠近連接部部分的內腔壁具有和過濾元件匹配的端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單元和出氣單元為軸向焊接于殼體上的管狀部件。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狀的陶瓷片的開孔孔徑為100 200微米。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狀的陶瓷片所設開孔總的表面積大于進氣孔表面積。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真空過濾器,其具有至少一殼體(1),其內設過濾腔體;過濾元件(2),其設于過濾腔體內且將過濾腔體隔離出待過濾空氣流入腔和過濾空氣流出腔兩個部分;進氣單元(3),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待過濾空氣流入腔相通;出氣單元(4),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過濾空氣流出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元件為蜂窩狀的陶瓷片。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蜂窩狀的陶瓷片作為過濾材料,可解決傳統采用不銹鋼絲團造成過濾效率與工作效率低的問題,起到有效的過濾作用;(2)該過濾材料可方便從過濾器中拆卸下來進行清潔,使整體過濾器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工作狀態。文檔編號B01D46/10GK203030131SQ20122057533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專利技術者董湧法, 張玉春, 劉輝, 陳平 申請人:上海涌真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真空過濾器,其具有:?至少一殼體(1),其內設過濾腔體;?過濾元件(2),其設于過濾腔體內且將過濾腔體隔離出待過濾空氣流入腔和過濾空氣流出腔兩個部分,所述過濾元件為蜂窩狀的陶瓷片;?進氣單元(3),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待過濾空氣流入腔相通;?出氣單元(4),其設于殼體上且與過濾腔體中的過濾空氣流出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截面呈橢圓狀,其具有:?弧形的上半部分(11);?弧形的下半部分(12);?所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具有周向設置的連接部(13),連接部結合側周向設有密封圈安裝槽,安裝槽設有O形密封圈(14),連接部的端部具有周向設置的卡鉗螺釘安裝槽,殼體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通過卡鉗螺釘(15)固定于一體;?所述殼體過濾腔體靠近連接部部分的內腔壁具有和過濾元件匹配的端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湧法,張玉春,劉輝,陳平,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涌真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