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包括:萃取池和兩個池端裝置,所述兩個池端裝置在萃取池的兩端對稱設置,每個池端裝置包括萃取池蓋、內置密封圈、內壓鋼圈、壓芯、微孔超濾膜、不銹鋼篩板和帶螺紋壓環,所述微孔超濾膜設置在內壓鋼圈內,微孔超濾膜外部的內壓鋼圈內設有不銹鋼篩板,不銹鋼篩板外部的內壓鋼圈上旋有帶螺紋壓環,內置密封圈的一側與萃取池一端的凸臺處相接觸,內置密封圈的另一側與內壓鋼圈相接觸,內壓鋼圈設置在萃取池蓋內,萃取池蓋與萃取池旋接,內壓鋼圈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的上孔,壓芯設置在內壓鋼圈外端的內孔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篩板避免因與樣品接觸而被污染,且萃取池體的內徑可以超過篩板直徑的尺寸,滿足大體積萃取池設計的要求。(*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屬于萃取池
技術介紹
現有的帶螺紋壓環萃取池技術方案中,不銹鋼篩板(以下簡稱篩板)安置于萃取池體,造成萃取池在加注樣品時,樣品物質容易污損篩板,并且,篩板內置于萃取池體時,萃取池體內徑將受到篩板直徑尺寸制約,萃取池體的內徑不能做成超過篩板直徑的尺寸,影響大體積萃取池的設計制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即現有的帶螺紋壓環萃取池中不銹鋼篩板安置于萃取池體,造成萃取池在加注樣品時,樣品物質容易污損篩板,篩板內置于萃取池體時,萃取池體內徑將受到篩板直徑尺寸制約,萃取池體的內徑不能做成超過篩板直徑的尺寸,影響大體積萃取池的設計制作。進而提供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包括:萃取池和兩個池端裝置,所述兩個池端裝置在萃取池的兩端對稱設置,每個池端裝置包括萃取池蓋、內置密封圈、內壓鋼圈、壓芯、微孔超濾膜、不銹鋼篩板和帶螺紋壓環,所述微孔超濾膜設置在內壓鋼圈內,微孔超濾膜外部的內壓鋼圈內設有不銹鋼篩板,不銹鋼篩板外部的內壓鋼圈上旋有帶螺紋壓環,內置密封圈的一側與萃取池一端的凸臺處相接觸,內置密封圈的另一側與內壓鋼圈相接觸,內壓鋼圈設置在萃取池蓋內,萃取池蓋與萃取池旋接,內壓鋼圈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的上孔,壓芯設置在內壓鋼圈外端的內孔中。本技術將篩板頂置到內壓鋼圈后,完全避免了萃取池在樣品加注過程中,樣品與篩板的接觸,使篩板避免安裝操作過程中的污染。將篩板頂置到內壓鋼圈后,萃取池體內徑將不再受到篩板直徑尺寸制約,萃取池體的內徑可以設計成超過篩板直徑的尺寸,滿足大體積萃取池設計的要求,相同的篩板,同時可以滿足大內徑萃取池的使用要求,使萃取池池體容積規格的多樣化得以實現。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處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包括:萃取池I和兩個池端裝置,所述兩個池端裝置在萃取池I的兩端對稱設置,每個池端裝置包括萃取池蓋2、內置密封圈3、內壓鋼圈4、壓芯5、微孔超濾膜6、不銹鋼篩板7和帶螺紋壓環8,所述微孔超濾膜6設置在內壓鋼圈4內,微孔超濾膜6外部的內壓鋼圈4內設有不銹鋼篩板7,不銹鋼篩板7外部的內壓鋼圈4上旋有帶螺紋壓環8,內置密封圈3的一側與萃取池I 一端的凸臺9處相接觸,內置密封圈3的另一側與內壓鋼圈4相接觸,內壓鋼圈4設置在萃取池蓋2內,萃取池蓋2與萃取池I旋接,內壓鋼圈4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2的上孔10,壓芯5設置在內壓鋼圈4外端的內孔11中。萃取池組裝步驟:1、剪取適合尺寸的微孔超濾膜6,墊于內壓鋼圈4內,然后,放入不銹鋼篩板7,旋擰入帶螺紋壓環8,使壓環8壓緊篩板。2、放置內置密封圈3于萃取池I 一端的凸臺9處,使萃取池I的凸臺9壓入內置密封圈3所帶的凹槽內,用手工壓緊,壓實,不能借助外力,以免內置密封圈3變形。3、放置內壓鋼圈4使內壓鋼圈4的內圈凸臺壓入內置密封圈3上端的凹槽內,用手工壓緊,壓實,不能借助外力,以免內置密封圈3變形。4、旋緊萃取池蓋2,使內壓鋼圈4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2的上孔10,用手工旋擰至最大緊固力后,即可。此處不能借助外力擰緊萃取池蓋2,以免緊固力過大,使內置密封圈3變形。5、最后放置壓芯5于內壓鋼圈4上端的內孔11中,輕微壓入置內孔底部即可。便于后續組裝完的萃取池加壓密封使用。6、另一端的安裝順序與以上步驟相同。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這些具體實施方式都是基于本技術整體構思下的不同實現方式,而且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包括:萃取池(I)和兩個池端裝置,所述兩個池端裝置在萃取池(I)的兩端對稱設置,每個池端裝置包括萃取池蓋(2 )、內置密封圈(3 )、內壓鋼圈(4)、壓芯(5)、微孔超濾膜(6)、不銹鋼篩板(7)和帶螺紋壓環(8),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超濾膜(6)設置在內壓鋼圈(4)內,微孔超濾膜(6)外部的內壓鋼圈(4)內設有不銹鋼篩板(7),不銹鋼篩板(7)外部的內壓鋼圈(4)上旋有帶螺紋壓環(8),內置密封圈(3)的一側與萃取池(I) 一端的凸臺(9)處相接觸,內置密封圈(3)的另一側與內壓鋼圈(4)相接觸,內壓鋼圈(4)設置在萃取池蓋(2 )內,萃取池蓋(2 )與萃取池(I)旋接,內壓鋼圈(4)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2)的上孔(10),壓芯(5)設置在內壓鋼圈(4)外端的內孔(11)中。專利摘要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包括萃取池和兩個池端裝置,所述兩個池端裝置在萃取池的兩端對稱設置,每個池端裝置包括萃取池蓋、內置密封圈、內壓鋼圈、壓芯、微孔超濾膜、不銹鋼篩板和帶螺紋壓環,所述微孔超濾膜設置在內壓鋼圈內,微孔超濾膜外部的內壓鋼圈內設有不銹鋼篩板,不銹鋼篩板外部的內壓鋼圈上旋有帶螺紋壓環,內置密封圈的一側與萃取池一端的凸臺處相接觸,內置密封圈的另一側與內壓鋼圈相接觸,內壓鋼圈設置在萃取池蓋內,萃取池蓋與萃取池旋接,內壓鋼圈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的上孔,壓芯設置在內壓鋼圈外端的內孔中。本技術使篩板避免因與樣品接觸而被污染,且萃取池體的內徑可以超過篩板直徑的尺寸,滿足大體積萃取池設計的要求。文檔編號B01D11/00GK203030035SQ20132000332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5日專利技術者李偉, 潘德權, 張利軍 申請人: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頂置螺紋壓環萃取池,包括:萃取池(1)和兩個池端裝置,所述兩個池端裝置在萃取池(1)的兩端對稱設置,每個池端裝置包括萃取池蓋(2)、內置密封圈(3)、內壓鋼圈(4)、壓芯(5)、微孔超濾膜(6)、不銹鋼篩板(7)和帶螺紋壓環(8),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超濾膜(6)設置在內壓鋼圈(4)內,微孔超濾膜(6)外部的內壓鋼圈(4)內設有不銹鋼篩板(7),不銹鋼篩板(7)外部的內壓鋼圈(4)上旋有帶螺紋壓環(8),內置密封圈(3)的一側與萃取池(1)一端的凸臺(9)處相接觸,內置密封圈(3)的另一側與內壓鋼圈(4)相接觸,內壓鋼圈(4)設置在萃取池蓋(2)內,萃取池蓋(2)與萃取池(1)旋接,內壓鋼圈(4)的上端凸臺穿過萃取池蓋(2)的上孔(10),壓芯(5)設置在內壓鋼圈(4)外端的內孔(11)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偉,潘德權,張利軍,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