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包括真空泵、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濃縮系統蒸發缸、濃縮系統加熱缸,濃縮系統加熱缸與真空泵之間還設置有真空緩沖罐,真空緩沖罐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泵連接的閥門,濃縮系統加熱缸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緩沖罐連接的氣動閥門,真空緩沖罐上設置有真空緩沖罐壓力表,濃縮系統加熱缸上設置有濃縮系統壓力表,真空緩沖罐上還設置有氣動排氣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的優點,通過穩定真空系統在濃縮過程中的真空度,來穩定濃縮產品的質量,保證濃縮的效率。(*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真空減壓濃縮罐,具體指一種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
技術介紹
真空減壓濃縮主要適用于制藥、食品、化工等工業部門對液料的濃縮。真空減壓濃縮器主要包括濃縮罐、冷凝器、氣液分離器、冷卻器、受液桶五部件,濃縮罐為夾套結構,冷凝器為列管式,冷卻器為盤管式結構。物料在真空濃縮的過程中,真空度的大小決定了物料的沸點,以及濃縮物產品的好壞。真空度過低物料的沸點升高,對物料中熱敏性的物質破壞,真空度過高則會影響濃縮的效率。而設備的密封狀況,冷卻水的溫度、流速,真空泵的性能,物料本身的性質,傳熱的效率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濃縮過程中的真空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供穩定真空的真空減壓濃縮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設計的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包括真空泵、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濃縮系統蒸發缸及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與真空泵連通的濃縮系統加熱缸,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與真空泵之間還設置有真空緩沖罐,所述真空緩沖罐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泵連接的閥門,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緩沖罐連接的氣動閥門,所述真空緩沖罐上設置有真空緩沖罐壓力表,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上設置有濃縮系統壓力表,所述真空緩沖罐上還設置有用于降低真空度的氣動排氣閥。氣動排氣閥的開度根據真空緩沖罐壓力表的數值反饋到電腦中來決定,這樣,通過氣動排氣閥降低真空緩沖罐內的真空度。上述方案中,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與真空緩沖罐之間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連接,所述氣動閥門設置在所述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上。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緩沖罐通過緩沖罐真空進口管與真空泵連接,所述閥門設置在緩沖罐真空進口管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在真空泵與濃縮系統增加真空緩沖罐,根據設定值來獨立的調節真空緩沖罐的真空度,而且真空緩沖罐通過與真空泵連接的閥門和氣動排氣閥一直穩定自身的真空度,從而緩沖濃縮過程中產生的真空度的波動。本技術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的優點,通過穩定真空系統在濃縮過程中的真空度來穩定濃縮產品的質量,保證濃縮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的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包括真空泵6、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濃縮系統蒸發缸5以及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與真空泵6連通的濃縮系統加熱缸4。濃縮系統加熱缸4與真空泵6之間還設置有真空緩沖罐I,真空緩沖罐I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泵6連接的閥門7,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緩沖罐I連接的氣動閥門9,真空緩沖罐I上設置有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濃縮系統加熱缸4上設置有濃縮系統壓力表10,真空緩沖罐I上還設置有用于降低真空度的氣動排氣閥11。濃縮系統加熱缸4與真空緩沖罐I之間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連接,氣動閥門9設置在所述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上。真空緩沖罐I通過緩沖罐真空進口管2與真空泵6連接,閥門7設置在緩沖罐真空進口管2上。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在濃縮的過程中,先根據工藝要求設定物料濃縮所需要的真空度,因為真空是由真空泵6產生的,真空先達到真空緩沖罐I內,當真空緩沖罐I內真空度低于設定真空度時,真空緩沖罐I和真空泵6之間的閥門7的開度根據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的數值反饋到電腦中來決定打開開度,以便真空進入真空緩沖罐I內,當真空度高于設定值時,真空緩沖罐I和真空泵6之間的閥門7關閉,真空停止進入真空緩沖罐I內,安裝在真空緩沖罐I上的氣動排氣閥11根據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的數值反饋到電腦中來決定打開合適的開度,降低真空緩沖罐I內的真空度。閥門7和氣動排氣閥11這兩個閥門都根據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調節合適的開度。當真空度到達設定值或者接近設定值時兩個閥門都關閉,維持真空度。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也安裝有真空壓力表,在生產的過程中設定濃縮系統加熱缸4中的真空度和真空緩沖罐I中的設定值一致。在濃縮的過程中,如果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的真空度偏離設定值時,濃縮系統加熱缸4和真空緩沖罐I之間的氣動閥門9打開。當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真空度小于設定值時,因為真空緩沖罐I內保持著和濃縮系統加熱缸4相等的設定值的真空度,真空會從真空緩沖罐I進入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使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真空值接近設定值。同理,當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真空度高于設定值時,真空會從濃縮系統加熱缸4達到真空緩沖罐I中,同樣使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的真空度接近設定值。當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的真空度波動較大而使真空緩沖罐I內的真空不足以緩沖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的真空時,氣動閥門9和氣動排氣閥11會根據濃縮系統壓力表10和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的數值,自動調節合適的開度,以便維持真空緩沖罐I內的真空度從而維持濃縮系統加熱缸4內的真空度。這樣,就可以使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真空度只是在較小的一個范圍內波動,從而保證真空減壓濃縮的效率以及濃縮出產品的品質。權利要求1.一種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包括真空泵(6)、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 )、濃縮系統蒸發缸(5 )以及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 )與真空泵(6 )連通的濃縮系統加熱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與真空泵(6)之間還設置有真空緩沖罐(1),所述真空緩沖罐(I)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泵(6)連接的閥門(7),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緩沖罐(I)連接的氣動閥門(9),所述真空緩沖罐(I)上設置有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上設置有濃縮系統壓力表(10),所述真空緩沖罐(I)上還設置有用于降低真空度的氣動排氣閥(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與真空緩沖罐(I)之間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連接,所述氣動閥門(9 )設置在所述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 )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緩沖罐(I)通過緩沖罐真空進口管(2 )與真空泵(6 )連接,所述閥門(7 )設置在緩沖罐真空進口管(2)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包括真空泵、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濃縮系統蒸發缸、濃縮系統加熱缸,濃縮系統加熱缸與真空泵之間還設置有真空緩沖罐,真空緩沖罐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泵連接的閥門,濃縮系統加熱缸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緩沖罐連接的氣動閥門,真空緩沖罐上設置有真空緩沖罐壓力表,濃縮系統加熱缸上設置有濃縮系統壓力表,真空緩沖罐上還設置有氣動排氣閥。本技術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的優點,通過穩定真空系統在濃縮過程中的真空度,來穩定濃縮產品的質量,保證濃縮的效率。文檔編號B01D1/00GK203030017SQ20132002920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專利技術者李 列, 喻世濤, 張輝, 曾鵬 申請人: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黃鶴樓科技園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能持續提供穩定真空環境的真空減壓濃縮罐,包括真空泵(6)、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濃縮系統蒸發缸(5)以及通過濃縮系統真空進口管(3)與真空泵(6)連通的濃縮系統加熱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與真空泵(6)之間還設置有真空緩沖罐(1),所述真空緩沖罐(1)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泵(6)連接的閥門(7),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的進口端上設置有與真空緩沖罐(1)連接的氣動閥門(9),所述真空緩沖罐(1)上設置有真空緩沖罐壓力表(8),所述濃縮系統加熱缸(4)上設置有濃縮系統壓力表(10),所述真空緩沖罐(1)上還設置有用于降低真空度的氣動排氣閥(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列,喻世濤,張輝,曾鵬,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黃鶴樓科技園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