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夾具,其包括基體、運動傳遞裝置、固定臂及推動裝置。運動傳遞裝置包括推塊、連接元件及導向元件。推塊具有傾斜側面,連接元件連接推塊與導向元件,導向元件固定于該基體,固定臂固定于該連接元件,推動裝置與推塊相連。推塊在推動裝置的推動下,導向元件引導推塊的傾斜側面推動連接元件帶動固定臂運動。上述夾具具有可自動裝夾工件且便于提高加工速度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夾具。
技術介紹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常常需對工件的表面進行加工,以使工件的表面變得光滑。例如在 電子產品中,為使電子產品具有較高的強度且具有較好的外觀,電子產品的殼體會采用金屬 制備;在采用金屬制備殼體的過程中,會對殼體表面進行研磨加工以使其表面光滑。在對殼體進行研磨前,通常需先將殼體固定。然而,當殼體需加工的表面包括平面與彎 曲面時,殼體的固定方式一般都是通過人工把工件裝到夾具上來實現的,因此需要較多的人 力并且難以提高加工速度。并且在固定時,常常會將部分需要加工的表面掩蓋住而無法進行 加工,因此需要不只一次的對殼體進行固定,從而進一步影響殼體的加工速度。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可自動裝夾工件且便于提高加工速度的夾具。 一種夾具,其包括基體、運動傳遞裝置、固定臂及推動裝置。運動傳遞裝置包括推塊、連接元件及導向元件。推塊具有傾斜側面,連接元件連接推塊與導向元件,導向元件固定于該基體,固定臂固定于該連接元件,推動裝置與推塊相連。推塊在推動裝置的推動下,導向元件引導推塊的傾斜側面推動連接元件帶動固定臂運動。上述夾具可自動對工件進行裝夾固定與釋放,因此便于提高對工件的加工速度。并且夾具僅用一推動裝置即可對工件的固定與釋放進行控制,因此整體結構緊湊、簡單、功能可靠附圖說明圖l一種待加工工件的立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夾具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2所示的夾具的裝配圖。圖4是圖2所示的夾具的推塊的立體圖。圖5是圖2所示的夾具在裝夾圖1所示工件時的立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夾具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3請參見圖l, 一種待加工工件IO,其包括底板12,與底板12相連接的第一側壁14、第二 側壁16及第三側壁18。底板12具有一平表面122及貫穿底板12的第一通孔124。第一側壁14、 第二側壁16及第三側壁18分別成彎曲狀。第一側壁14與第三側壁18相對位于底板12的兩側, 第二側壁16位于第一側壁14與第三側壁18之間。第二側壁16上具有一第二通孔162。請參見圖2與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夾具20,其用于固定工件IO。夾具20包括 基體21、 一運動傳遞裝置(圖未示)、第一固定臂23、第二固定臂24、限位塊25、推動裝置 26、防塵蓋27及保護塊28。基體21成板狀,其一端固定有第一配合臂211與第二配合臂213。第一配合臂211的端部 上形成有一凸起2111,且端部結構與工件10的第二側壁16及第三側壁18的內側面形狀相對應 。第二配合臂213的上表面靠近端部處形成有一配合孔2131,在配合孔2131內裝設有一彈簧 2133。運動傳遞裝置包括一推塊221、兩連接元件223及一導向元件225。推塊221與推動裝置 26相接。推塊221呈對稱結構,其具有兩臺階形傾斜側面2211、位于一端部的夾槽2213及位 于下表面中部的矩形凸起2215(如圖4所示)。兩臺階形傾斜側面2211的之間的距離隨著遠離 推動裝置26的方向逐漸減小。夾槽2213位于推塊221與推動裝置26相對的一側,且在夾槽 2213下表面側夾槽2213的槽壁上形成有斜面2214。每個連接元件223具有一固定槽2231 、 一 配合面2233、 一第一導向槽2235及兩盲孔2237。固定槽2231與配合面2233相鄰位于連接元件 223的上部。第一導向槽2235位于連接元件223的下部。盲孔2237形成于連接元件223的外側 面,其內裝設有彈簧2238。導向元件225固定在基體21上,其大體成"工"字形。導向元件 225用于導向推塊221與連接元件223運動。導向元件225包括上表面2251、與上表面相連的內 側面2253、形成于上表面2251中部的第二導向槽2255及形成于內側面2253的導向凸起2257。 運動傳遞裝置組裝在一起時,推塊221位于導向元件225上,矩形凸起2215與第二導向槽2255 相配合;推塊221的臺階形傾斜側面2211與連接元件223的配合面2233相配合;連接元件223 的第一導向槽2235與導向元件225的導向凸起2257相配合。第一固定臂23與第二固定臂24分別通過螺絲231, 241固定在兩連接元件223的固定槽 2231上。第一固定臂23與第二固定臂24分別具有固定部233, 243與夾緊部235, 245。固定部 233, 243分別用于與固定槽2231相配合。為便于更好的固定工件IO,夾緊部235, 245的形狀 可與待裝夾的產品結構相對應。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臂23的夾緊部235的外側面2351成彎 曲狀,其結構與工件10的第一側壁14與第二側壁16的內側形狀相對應。第二固定臂24的夾緊 部245的外側面2451成彎曲狀,其結構與工件10的第三側壁18的內側形狀相對應。限位塊25成平板狀,其通過兩螺絲251與運動傳遞裝置的導向元件225相固定。固定時, 限位塊25靠近連接元件223的內側面會將彈簧2238抵持在連接元件223的盲孔2237內。限位塊 25上設有兩限位銷253,用于限制連接元件223被推塊221推動運動的距離。為便于調節的限 位銷253向外凸出的高度,本實施例中,限位銷253通過螺母255與螺紋孔257固定。推動裝置26用于產生推力以推動推塊221運動。本實施例中,推動裝置26為汽缸。可以 理解,推動裝置26也可為馬達。保護塊28大致呈柱形,其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抵持部281、位于中部的第二抵持部283部 及連接第一抵持部281與第二抵持部283的連接部282。第一抵持部281的上表面向外凸出有一 圓柱形凸起2811,圓柱形凸起2811的直徑略小于工件10的第一通孔124的直徑。第二抵持部 283的表面上形成有一配合斜面2831。配合斜面2831的結構與推塊211的斜面2214相配合。裝配時,可先將運動傳遞裝置固定在基體21上并使推塊221與推動裝置26相接,然后將 第一固定臂23與第二固定臂24固定在運動傳遞裝置的兩連接元件223上,接著將防塵蓋27罩 設在運動傳遞裝置上并用螺絲271將其與基體21及導向元件225相固定,最后將保護塊28夾在 夾槽2213上并與配合孔2131內的一彈簧2133相抵持。請參見圖5,使用時,工件10裝于第一固定臂23與第二固定臂24的夾緊部235, 245上; 此時基體21第一配合臂211的凸起2111穿過工件10第二側壁16上的第二通孔162;且通過彈簧 2133的作用,保護塊28的第一抵持部281的圓柱形凸起2811嵌入底板12的第一通孔124內。當 推動裝置26推動推塊221沿X方向運動時,推塊221通過臺階形傾斜側面2211的作用將運動傳 遞給連接元件223,使連接元件223沿Y方向運動直到兩連接元件223受到限位塊25限制,由此 兩連接元件223帶動第一固定臂23與第二固定臂24朝相反的方向運動而增大第一固定臂23與 第二固定臂24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工件10固定。當加工(如對工件10的表面進行研磨)完工件 IO后,推動裝置26可釋放推力,通過連接元件223上盲孔2237內的彈簧2238與限位塊25的相 互作用,兩連接元件223被彈簧2238推動而帶動第一固定臂23與第二固定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夾具,其包括基體,其特征在于:該夾具還包括運動傳遞裝置、固定臂及推動裝置,該運動傳遞裝置包括推塊、連接元件及導向元件,該推塊具有傾斜側面,該連接元件連接該推塊與該導向元件,該導向元件固定于該基體,該固定臂固定于該連接元件,該推動裝置與該推塊相連,該推塊在該推動裝置的推動下,該導向元件引導該推塊的傾斜側面推動該連接元件帶動該固定臂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冬,李華,帥希松,田振昌,熊壯,
申請(專利權)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