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包括上衣、左護腿片和右護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結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兩側通過所述衣片結合件連接;所述左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該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具有以下優點:該防風服護腿片具有全展開、半展開和全折疊三種結構,方便駕車人根據實際需求保護身體的不同部位,具有使用靈活和方便的優點;并且,護腿片與上衣可以為可拆卸連接方式,進一步增強了防風服的使用靈活性,從而適用不同的應用場合;也具有穿著快速和簡便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服裝設計
,具體涉及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
技術介紹
當進入秋冬季時,早晚外部氣溫通常較低,人們穿著普通衣物駕車時,駕車人會明顯感覺位于迎風面的身體部位的體溫較低,所感受的風力較大,從而增強了駕車人的不適感。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出現了具有防風功能的服裝。目前市售具有防風功能的服裝多是根據戶外徒步運動需求而設計的,為滿足戶外徒步需求,上衣和褲子基本上下獨立設計。該種具有防風功能的服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由于人們駕駛摩托車或電動自行車外出時,出行距離通常較短,例如,2小時以內的車程,所以,駕車人需要頻繁更換該類服裝,為駕車人帶來了不便;從而也限制了該類服裝的普遍推廣應用,駕車人有時更愿意穿著普通服裝出行。另外,也存在著部分駕車人直接將普通秋冬季衣服反套在身體上,從而達到防風保暖作用。但是,由于普通衣服的衣袖是參考人體工程學,按照人體左右上肢活動習慣來設計的,當反穿普通衣服時,駕車人的上肢活動會明顯受限。由于上肢要控制機、電動、自行車的轉向,這樣反穿衣物會增大駕車人及他人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因此,現有技術中亟需一種防風服,在滿足駕車人防風保暖需求的情況下,還需滿足以下要求:(I)駕車人穿著該防風服時,該防風服不限制駕車人著裝和身體正常活動需要,并且不改變駕車習慣;(2)防風服需要具有穿著快速和簡便的特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能夠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技術提供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包括上衣、左護腿片和右護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結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兩側通過所述衣片結合件連接;所述左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所述左護腿片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側底部;所述右護腿片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側底部;并且,在所述左護腿片上還設置有左腿連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左腿連接件相匹配的左衣連接件,所述左護腿片向上折疊后通過所述左腿連接件和所述左衣連接件的連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在所述右護腿片上還設置有右腿連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右腿連接件相匹配的右衣連接件,所述右護腿片向上折疊后通過所述右腿連接件和所述右衣連接件的連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優選的,在所述前衣片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防風帶;和/或在所述左袖的袖口位置設置有第二防風帶;和/或在所述右袖的袖口位置設置有第三防風帶。優選的,所述第一防風帶、所述第二防風帶和所述第三防風帶均為松緊帶。優選的,所述衣片結合件包括左側翼、右側翼和側翼松緊調節件;所述左側翼縫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左側,所述右側翼縫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右側,所述左側翼和所述右側翼通過所述側翼松緊調節件連接。優選的,所述左側翼和所述右側翼為對稱的三角形側翼;和/或所述松緊調節件為分別縫制在所述左側翼和所述右側翼的左條帶和右條帶;和/或所述左條帶和所述右條帶分別設置在相互配合以調節所述上衣松緊度的鎖扣。優選的,所述衣片結合件包括左側后衣片、右側后衣片和后衣片連接件;所述左側后衣片縫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左側,所述右側后衣片縫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右側;所述左側后衣片和所述右側后衣片通過所述后衣片連接件密封連接。優選的,所述后衣片連接件為拉鏈;和/或在所述拉鏈的里部設置有擋風片。優選的,所述左護腿片和所述右護腿片為對稱結構;所述左護腿片包括:護大腿片和護小腿片;所述護大腿片包括大腿片本體、大腿片連接件和分別設置在所述大腿片本體兩側的左大腿片側翼和右大腿片側翼;所述左大腿片側翼通過所述大腿片連接件和所述右大腿片側翼活動連接;所述護小腿片包括小腿片本體、小腿片連接件和分別設置在所述小腿片本體兩側的左小腿片側翼和右小腿片側翼;所述左小腿片側翼通過所述小腿片連接件和所述右小腿片側翼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大腿片連接件為相互配合調節護大腿片松緊的粘扣;和/或所述小腿片連接件為相互配合調節護小腿片松緊的粘扣;和/或所述左腿連接件為兩個,包括第一左腿連接件和第二左腿連接件;所述第一左腿連接件和所述第二左腿連接件按自上向下順序設置在所述大腿片本體上;所述左衣連接件為兩個,包括按自下向上順序設置的第一左衣連接件和第二左衣連接件;所述左護腿片向上折疊后,所述護大腿片通過所述第一左腿連接件與所述第一左衣連接件的結合作用、以及所述第二左腿連接件與所述第二左衣連接件的結合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的左部;所述護小腿片呈自然向下彎折狀態。優選的,所述上衣還包括翻領、和/或后過肩松緊調節件和/或防護翼;所述翻領設置在所述上衣的領口位置;所述后過肩松緊調節件設置在所述上衣的后過肩位置;所述防護翼設置在所述后過肩松緊調節件的外部;和/或所述左護腿片與所述前衣片固定連接或可拆卸連接;所述右護腿片與所述前衣片固定連接或可拆卸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具有以下優點:(I)該防風服參考人體工程學設計,駕車人穿著該防風服時,能夠滿足駕車人身體正常活動需要,并且不改變駕車習慣,防止駕車人因四肢活動不便而引發交通事故的概率;(2)該防風服護腿片具有全展開、半展開和全折疊三種結構,方便駕車人根據實際需求保護身體的不同部位,具有使用靈活和方便的優點;并且,護腿片與上衣可以為可拆卸連接方式,進一步增強了防風服的使用靈活性,從而適用不同的應用場合;也具有穿著快速和簡便的優點;(3)在防風服的前衣片的底端、左袖的袖口位置和右袖的袖口位置分別設置有防風帶,從而提高了防風性能;并且,通過在上衣領口位置設置翻領,進一步增強了防風服迎風面的防風性能。(4)通過側翼松緊調節件、小腿片連接件和大腿片連接件的調節作用,該防風服可適用不同體形的人穿著,增大了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的正面全展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的正面半展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的正面全折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的后面為鎖扣連接時的全展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的后面為鎖扣連接時的半展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的后面為拉鏈連接時的半展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I—上衣;2-—左護腿片;3-—右護腿片;6-—翻領;7-—后過肩松緊調節件;8---防護翼;11前衣片;12左袖;13右袖;21護大腿片;22護小腿片;41第一左腿連接件;42第二左腿連接件;51第一左衣連接件;52第二左衣連接件;111第一防風帶;121第二防風帶;131第二防風帶;141左側翼;142右側翼;143側翼松緊調節件;151左側后衣片;152右側后衣片;153后衣片連接件;211大腿片本體;212大腿片連接件;213左大腿片側翼;214右大腿片側翼;221小腿片本體;222小腿片連接件;223左小腿片側翼;224右小腿片側翼。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包括上衣1、左護腿片2和右護腿片3 ;上衣I包括前衣片11、衣片結合件、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左護腿片和右護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結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兩側通過所述衣片結合件連接;所述左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所述左護腿片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側底部;所述右護腿片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側底部;并且,在所述左護腿片上還設置有左腿連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左腿連接件相匹配的左衣連接件,所述左護腿片向上折疊后通過所述左腿連接件和所述左衣連接件的連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在所述右護腿片上還設置有右腿連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右腿連接件相匹配的右衣連接件,所述右護腿片向上折疊后通過所述右腿連接件和所述右衣連接件的連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左護腿片和右護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結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兩側通過所述衣片結合件連接;所述左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 所述左護腿片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側底部;所述右護腿片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側底部;并且,在所述左護腿片上還設置有左腿連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左腿連接件相匹配的左衣連接件,所述左護腿片向上折疊后通過所述左腿連接件和所述左衣連接件的連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在所述右護腿片上還設置有右腿連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右腿連接件相匹配的右衣連接件,所述右護腿片向上折疊后通過所述右腿連接件和所述右衣連接件的連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衣片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防風帶;和/或在所述左袖的袖口位置設置有第二防風帶;和/或在所述右袖的袖口位置設置有第三防風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風帶、所述第二防風帶和所述第三防風帶均為松緊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片結合件包括左側翼、右側翼和側翼松緊調節件;所述左側翼縫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左側,所述右側翼縫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右側,所述左側翼和所述右側翼通過所述側翼松緊調節件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翼和所述右側翼為對稱的三角形側翼。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翼松緊調節件為分別縫制在所述左側翼和所述右側翼的左條帶和右條帶。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條帶和所述右條帶分別設置有相 互配合以調節所述上衣松緊度的鎖扣。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換結構的防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片結合件包括左側后衣片、右側后衣片和后衣片連接件;所述左側后衣片縫制在所述如衣片的左側,所述右側后衣片縫制在所述前衣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健,
申請(專利權)人:許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