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帶針醫療器具包括針管(6)和密封構件(5),該針管(6)具有能夠穿刺生物體的針尖;該密封構件(5)由彈性構件構成,在使能夠穿刺生物體的針尖(6a)突出于一端、使與針尖(6a)相反一側的基端部(6b)突出于另一端的狀態下該密封構件(5)液密地保持針管(6)的外表面。而且,該帶針醫療器具還具有液體容納部(3)和針設置部(2),該液體容納部(3)在內部具有能夠容納液體的液室(10);該針設置部(2)形成于液體容納部(3)的一端。而且,密封構件(5)以與針設置部(2)的內表面相抵接并且被壓縮到針設置部(2)內的狀態設置,針管(6)的基端部(6b)與液室(10)相連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液體容納部的一端預先安裝有針的帶針醫療器具。
技術介紹
近年來,由于玻璃制的注射器在其流通過程中發生破裂這樣的問題,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更多地使用塑料制的注射器。以往,塑料制的注射器中針的固定主要利用粘接劑來進行。但是,在預先向注射器內填充有藥劑的預充式注射器中,存在粘接劑與注射器內的藥劑相接觸(液體接觸)的可能性,這有可能對藥劑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專利文獻I那樣的預充式注射器中,通常形成為通過高頻熔接在注射器或者安裝于注射器頂端的針保持部(針轂)上安裝針的結構。在圖6中,作為以往例,表示通過高頻熔接將針安裝在注射器頂端的情況下的概略剖面結構圖與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如圖6所示,在以往的注射器100中,在筒狀的液體容納部103的頂端部形成有圓柱狀的針保持部102,該筒狀的液體容納部103在內部具有液室104,該圓柱狀的針保持部102形成為直徑比液體容納部103的外徑小。而且,在針保持部102中,以形成于針101的一端的針尖IOla自針保持部102的端面突出、另一端與液室104相連通的方式通過高頻熔接固定有針101。可是,在高頻熔接的情況下,如圖6的放大圖所示,在針保持部102內產生了多個氣泡105。在該氣泡105為一個一個獨立的氣泡的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多個氣泡105連續地形成的情況下,該部分變脆弱,如圖6所示,有可能沿箭頭方向產生龜裂。這樣,在針保持部102中產生了龜裂的情況下,填充到液體容納部103內的藥劑有可能向外部漏出。在高頻熔接時,難以將產生的氣泡105控制為獨立的氣泡,難以不形成連續的氣泡。現有技術文獻_7]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8 - 11733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_9]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因而,作為將針固定于塑料制的注射器的方法,需要一種不會對注射器內的藥劑帶來不良影響、并且不發生漏液的新的固定方法。而且,由針的高頻熔接引起的龜裂、漏液問題在安裝于供血液、醫療用藥劑流動的管的頂端進行使用的帶針醫療器具等、具有在塑料制的針保持部固定有針的結構的帶針醫療器具全體中同樣能夠產生。鑒于上述方面,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發生向外部漏液、謀求提高可靠性的帶針醫療器具。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達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帶針醫療器具包括針管、密封構件、針設置部以及液體容納部。針管具有能夠穿刺生物體的針尖。密封構件由彈性構件構成,在使針尖突出于一端、使與針尖相反一側的基端部突出于另一端的狀態下液密地保持針管的外表面。液體容納部設置在針管的基端部側,具有與針管相連通的液室。針設置部形成于液體容納部的一端側。而且,密封構件以與針設置部的內表面相抵接并且被壓縮到針設置部內的狀態設置,針管的基端部與上述液室相連通。在本專利技術的帶針醫療器具中,通過利用針設置部壓縮用于保持針管的密封構件,從而在針管與液密地保持針管的密封構件之間產生了摩擦力,在該摩擦力的作用下,針管被固定并保持于密封構件。另外,由于密封構件被壓縮并保持于針設置部,因此密封構件產生了彈性力,密封構件與針設置部之間的液密性以及密封構件與針管之間的液密性提高。專利技術的效果采用本專利技術,針管在針管與密封構件之間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被固定,密封構件被壓縮到針設置部,從而保持了密封構件與針設置部之間的液密性以及密封構件與針管之間的液密性。由此,不會向外部漏液地保持著針管。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I實施方式的帶針醫療器具的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I實施方式的帶針醫療器具的組裝前的狀態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帶針醫療器具的結構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2實施方式的帶針醫療器具的結構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2實施方式的帶針醫療器具的組裝前的狀態的剖視圖。圖6是表示以往例中的帶針醫療器具的結構的剖視圖及其重要部分的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圖1 圖5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帶針醫療器具的實施方式例。另外,在各個附圖中,對共同的構件標注了相同的附圖標記。而且,本專利技術并不限定于以下實施方式。另外,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說明。1.第I實施方式:帶針醫療器具1- 1.帶針醫療器具的結構例1- 2.帶針醫療器具的組裝方法I — 3.變形例2.第2實施方式:帶針醫療器具2 - 1.帶針醫療器具的結構例2 - 2.帶針醫療器具的組裝方法〈1.第I實施方式:帶針醫療器具>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I實施方式的帶針醫療器具I的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表示帶針醫療器具I的組裝前的狀態的剖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例中,作為帶針醫療器具1,以預先填充有藥液的預充式注射器為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例的帶針醫療器具I包括針管6、保持針管6的針設置部2、密封構件5以及具有能夠保持藥劑的液室10的液體容納部3。作為針管6,使用ISO醫療用針管標準(IS09626:1991/Amd.1:2001 (E))中10 36 口徑尺寸(欠' 一夕Q寸4文' )(外徑:φ 3.4mm 0.1mm)的針管,優選的是使用14 33口徑(外徑:Φ 1.6mm 0.2mm)的針管。在針管6的一端設有具有刃面的針尖6a。以下,將針管6的在軸向上與該針尖6a相反一側的另一端稱作基端部6b。作為針管6的材料,例如能夠列舉出不銹鋼,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夠使用鋁、鋁合金、鈦、鈦合金及其他金屬。另外,作為針管6不僅能夠應用直形針,而且能夠應用至少一部分成為錐形構造的錐形針。作為錐形針,只要與針頂端部相比基端部具有較大的直徑,并將其中間部分設為錐形構造即可。另外,針管6的截面形狀不僅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多邊形。另外,如圖1的放大圖所示,在針管6的表面形成有微小的缺口(以下為槽口部7)。該槽口部7是在組裝狀態下為了增大密封構件5與針管6之間的摩擦力而形成的。后面詳細說明其情況。密封構件5由圓柱狀的彈性構件構成,在軸心處形成有供針管6貫穿的貫通孔8。該貫通孔8的直徑形成得比針管6的外徑小。另外,為了使組裝容易而在密封構件5的表面涂布有硅油。在該密封構件5的貫通孔8內,在組裝狀態下,以使針尖6a突出于一端、使與針尖6a相反一側的基端部6b突出于另一端的狀態貫穿有針管6,環繞并保持針管6的中心部。由于貫通孔8構成為直徑比針管6的外徑小,因此在組裝狀態下,若針管6的基端部6b側貫穿于貫通孔8,則密封構件5在其彈性力的作用下液密地保持在針管6的外表面。而且,由于如上所述在針管6的表面形成有槽口部7,因此如圖1的放大圖所示,密封構件5進入槽口部7而被固定。由此,針管6與密封構件5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針管6被密封構件5牢固地固定。另外,此時,由于密封構件5被覆槽口部7,因此保持了針管6與密封構件5之間的液密性。作為密封構件5的材質,為了使密封構件5與針管6之間的液密性以及密封構件5與針設置部2之間的液密性良好而由彈性材料構成密封構件5,例如可以使用天然橡膠、丁基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膠、硅橡膠、異乙烯橡膠這樣的各種橡膠材料、聚氨酯類、聚酯類、聚酰胺類、烯烴類、苯乙烯類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或者這些材料的混合物等彈性材料。液體容納部3在預充式注射器中構成供藥劑填充的針筒(外筒)。液體容納部3形成為在一端具有底部3a、另一端開口的有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立川浩一,小川淳一,
申請(專利權)人:泰爾茂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