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巖體加固的預應力錨索,尤其是涉及。
技術介紹
用于巖體加固的預應力錨索普遍采用二次灌漿式,內錨固段和張拉段之間采用止漿環分隔。在錨索施工時,首先對內錨固段進行第一次灌漿,形成完整的內錨段,然后對錨索進行張拉,最后對張拉段進行第二次灌漿。由于止漿環與錨索孔孔壁之間往往存在空隙,造成止漿效果較差,不僅造成張拉段長度難易保證,而且內錨固段灌漿壓力也不易保證,造成錨索施加預應力效果較差。若遇到地質條件較差的情況時,即使采用某些專有技術,由于止漿段長度僅400mm左右,仍難以完全保證內錨固段的灌漿質量及預應力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包括下述步驟:按照設計要求鉆錨索孔、制作錨索、安裝錨索、立錨墩、錨索孔注漿、張拉錨索;所述制作錨索步驟為:錨索由內錨固段、張拉段、安裝在所述內錨固段和張拉段分界面間的止漿環構成;內錨固段通過間隔交替安裝在鋼絞線上的束線環和隔離架制成波紋形狀,張拉段通過間隔安裝在鋼絞線上的隔離架制成直線形狀,在位于張拉段的每根鋼絞線上均套裝有套管,所述套管下端部位于止漿環位置處通過結構膠密封,沿錨索孔軸向鋪設排氣管、張拉段灌漿管、內錨固段灌漿管,所述排氣管一端穿過止漿環延伸至內錨固段,另一端延伸出張拉段;然后進行所述立錨墩步驟;所述錨索孔注漿步驟為:首先通過張拉段灌漿管向張拉段錨索孔內進行灌漿,灌漿壓力為0.2-0.3 MPa,待砂漿凝固后,通過內錨固段灌漿管向內錨固段錨索孔內進行灌漿,灌漿壓力為0.8-2 MPa ;內錨固段灌漿完成后,進行所述張拉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應力錨索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按照設計要求鉆錨索孔(1)、制作錨索、安裝錨索、立錨墩(2)、錨索孔(1)注漿、張拉錨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錨索步驟為:錨索由內錨固段(3)、張拉段(4)、安裝在所述內錨固段(3)和張拉段(4)分界面間的止漿環(5)構成;內錨固段(3)通過間隔交替安裝在鋼絞線(6)上的束線環(7)和隔離架(8)制成波紋形狀,張拉段(4)通過間隔安裝在鋼絞線(6)上的隔離架(8)制成直線形狀,在位于張拉段(4)的每根鋼絞線(6)上均套裝有套管(9),所述套管(9)下端部位于止漿環(5)位置處通過結構膠(10)密封,沿錨索孔(1)軸向鋪設排氣管(11)、張拉段灌漿管(12)、內錨固段灌漿管(13),所述排氣管(11)一端穿過止漿環(5)延伸至內錨固段(3),另一端延伸出張拉段(4);然后進行所述立錨墩(2)步驟;所述錨索孔(1)注漿步驟為:首先通過張拉段灌漿管(12)向張拉段錨索孔(1)內進行灌漿,灌漿壓力為0.2?0.3?MPa,待砂漿凝固后,通過內錨固段灌漿管(13)向內錨固段錨索孔(1)內進行灌漿,灌漿壓力為0.8?2?MPa;內錨固段(3)灌漿完成后,進行所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應力錨索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按照設計要求鉆錨索孔(I)、制作錨索、安裝錨索、立錨墩(2)、錨索孔(I)注漿、張拉錨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錨索步驟為:錨索由內錨固段(3)、張拉段(4)、安裝在所述內錨固段(3)和張拉段(4)分界面間的止漿環(5)構成;內錨固段(3)通過間隔交替安裝在鋼絞線(6)上的束線環(7)和隔離架(8)制成波紋形狀,張拉段(4)通過間隔安裝在鋼絞線(6)上的隔離架(8)制成直線形狀,在位于張拉段(4)的每根鋼絞線(6)上均套裝有套管(9),所述套管(9)下端部位于止漿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昊雯,
申請(專利權)人: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