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處理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的生物膜反應器及污水處理工藝。該生物膜反應器,包括在兩側端分別設置進水口(1)和出水口(2)的反應器殼(7),在反應器內上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上擋板(3),在反應器內下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下擋板(4),上擋板和下擋板順次交錯排列,在反應器內部由上下擋板之間的空間構成反應池(6),反應池內均勻填充著生物掛膜填料。在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排出口處放置生物膜反應器,使污水經反應器處理后排出,所處理水排放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所規定的二級排放控制標準。本發明專利技術建設成本低,操作簡便,效果優良,尤其在河水倒灌過程中更有其特殊優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處理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用裝置及其使用工藝,特別地,涉及一種基于生物膜反應技術的應用于江河湖海排污口的污水處理裝置及污水處理工藝。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伴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大量污染物被排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生態系統中,導致流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國家環保總局《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0年,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較重。2010年七大水系的204條河流409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I III類、IV 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9.9%、23.7%和16.4%。2010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617.3億噸,其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238.1萬噸,氨氮排放量為120.3萬噸。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地表水生態系統污染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而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僅有45.6 %,大量污水被排入江河湖泊。基于此,減少污染物排放歸根結底還是要建設污水處理廠,提高污水處理能力。而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提高達標排放率的同時,盡可能地減輕污染物排放對水體的影響成了當務之急。就目前我國全國范圍來看,對于排入水體的污水一般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該模式是在河流湖泊受到明顯污染,點源污染轉化為大面積污染以后再進行治理。此種模式存在兩方面明顯的缺陷:第一,水體受污染后生態環境被破壞,應用價值降低,制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后續的治理成本大大增加。針對這種現狀,在我國污水處理率較低的情況下,在污染物排入水體時用一定的生物生態處理方法盡可能減輕其對水體的污染,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節約治理成本,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 技術問題是針對目前污染河道治理成本高,效果不理想,且容易重新污染的現狀,提供一種經濟、效果好且能夠從根源上處理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的污水處理裝置及其使用工藝。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之一是:一種應用于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處理的生物膜反應器,包括在兩側端分別設置進水口(I)和出水口(2)的反應器殼(7),在反應器內上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上擋板(3),在反應器內下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下擋板(4),上擋板和下擋板順次交錯排列,在反應器內部由上下擋板之間的空間構成反應池(6),反應池內部均勻填充著生物掛膜填料。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的兩端,即進/出水口到第一塊擋板之間是進出水緩沖區(5),不填充生物掛膜填料。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可以是長方體,也可以是橫著的圓筒形。較佳的是長方體,優選的長度尺寸比例為6:1: 2。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中上下擋板可以是若干,較佳的各是3個或3個以上。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殼的材質為常規,較佳地為PVC材質。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內部的掛膜填料材質為常規,較佳地為PVC材質填料纖維。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內部上檔板和下檔板材質為常規,較佳地為PVC材質。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內部擋板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并且上檔板和下檔板順次交錯排列于反應器內部,較佳地,上檔板和下檔板以等距順次交錯排列于反應器內部,以實現水流流型為上下翻流。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之二是:一種基于生物膜反應技術的污水處理工藝,在江河湖海排污口放置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使污水流經生物膜反應器排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為本領域常規所述的從排污口排入河道、或者江河湖海等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污水,一般COD值為244 370mg/L,氨氮為45 52mg/L,總憐為 2.6 4.2mg/L。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的生物掛膜時間較佳地為30-60天。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的水力停留時間較佳的為8h_16h。本專利技術所述生物膜反應器,掛膜穩定后生物膜量較佳地為3.18 5.26g生物膜干重/g干填料纖維。將生物膜反應器置于江河湖海等的排污口,經過一段時間掛膜后,使生物膜量達到一定要求后即可開始進行污水處理。使污水經過污水進水口流入反應器裝置內通過多次上下翻流與生物膜充分接觸,污水中的C0D、氨氮、總磷經生物膜的吸收和吸附后,再經出水口流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應用于具有漲水落水的河道等污水排出口的污水處理中效果更佳。在落水時,污水經生物膜反應器排入河道中,其中對污水的處理大部分是生物厭氧反應,而當漲水時,河水倒灌入生物膜反應器,新鮮的河水含氧量高,生物膜反應可變為有氧反應。生物有氧反應和厭氧反應交替處理,可對污水達到更好的凈化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污水處理工藝并不限于排入河道的污水,也可以是排入其他水體的污水,如排入江河湖海,甚至地下水等的污水都可以,這些都不形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只要在排污口設置本專利技術的生物反應器即可,而不管該排污口設置在何處。本專利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的河道污水的處理工藝流程簡便,只需要將所述生物膜反應器置于河道的排污口,使待處理污水通過進水口流入反應器內部,通過上下翻流與生物膜反應后經出水口流出,即可達到預期處理效果。相比較常規的河道污水處理工藝,本專利技術所述工藝建設運行成本較低,管理簡單。并且應用于具有漲水落水的河道污水排出口的污水處理中,可交替進行生物有氧反應和厭氧反應。本專利技術可保持本生物膜反應器持續高效處理河道污水,實現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所規定的二級排放控 制標準,即COD ( 100mg/L,氨氮彡25mg/L,總磷<3mg/L。通過在普通河道施用本專利技術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及其使用工藝,可以極大地減少污水對河道的污染,從而保護地表水生態系統,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和有益效果。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生物膜反應器側面示意圖。其中:箭頭所示為進水方向和出水方向;1為進水口 ;2為出水口 ;3為上檔板;4為下檔板;5為緩沖區;6為反應池;7為反應器殼。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非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下述實施例中所述室溫為常規,一般指25°C。實施例1對某河流排污口進行試驗,在河流排污口處放置生物膜反應器。生物膜反應器是長方體,如圖1,包括在兩側端分別設置進水口 I和出水口 2的反應器殼7,在反應器內上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上擋板3,在反應器內下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下擋板4,上擋板和下擋板等距順次交錯排列,在反應器內部由上下擋板之間的空間構成反應池6,反應池內部均勻填充著生物掛膜填料。生物膜反應器的兩端,即進/出水口到第一塊擋板之間為進出水緩沖區5,不填充生物掛膜填料。其尺寸規格為;反應器水流流型設計為上下翻流,除兩端留有30cm進出水渠緩沖區外,中間部分反應池有六格,每格90cm長度內均勻填充PVC纖維填料,掛膜后有效容積為10m3。反應器殼和擋板的材質都是PVC。進水污水的各 項指標為:C0D為200 450mg/L,氨氮為42 50mg/L,總磷為3.2 4.8mg/L。平均水溫為14°C,平均pH值為7.1。掛膜時間為45天。掛膜所采取的方式是在水力停留時間為16小時下,反應器連續進水,使污水不斷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處理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的生物膜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兩側端分別設置進水口(1)和出水口(2)的反應器殼(7),在反應器內上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上擋板(3),在反應器內下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下擋板(4),上擋板和下擋板順次交錯排列,在反應器內部由上下擋板之間的空間構成反應池(6),反應池內部均勻填充著生物掛膜填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處理江河湖海排污口污水的生物膜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兩側端分別設置進水口(I)和出水口(2)的反應器殼(7),在反應器內上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上擋板(3),在反應器內下壁連接著垂直于進水口進水方向的下擋板(4),上擋板和下擋板順次交錯排列,在反應器內部由上下擋板之間的空間構成反應池(6),反應池內部均勻填充著生物掛膜填料。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是長方體或者是橫著的圓筒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是長方體,長度尺寸比例為6:1: 2。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膜反應器的兩端,即進/出水口到第一塊擋板之間是進出水緩沖區(5),不填充生物掛膜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煒,
申請(專利權)人:王煒,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