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提供一種高速綜合加工中心導螺桿防震機構,特別針對加工制造所使用的一種具有持續支撐螺桿并有效防止其震動的穩定裝置;在結構設計上,主要是由鞍座兩端U形滑座與中間兩導桿串組而成,在所述的滑座槽底內分設有四滾輪,滑座兩翼面由螺栓連續穿鎖一調整塊與附有滑輪的固定座,并依適當增減調整塊的數量調整座體高度使滾輪可完全貼近螺桿底端,在工作中,通過鞍座移動推進兩滑座在軌道中來回進行直線運動,所述的滑座滾輪將與旋轉中螺桿保持相對運轉并維持螺桿整體在平穩狀態下,當鞍座以另一反向移動則推動兩滑座在另一方向前進,據以符合一種來回不間斷持續支撐螺桿防止其震動的穩定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是一種高速綜合加工中心導螺桿防震機構,是利用雙導桿與兩 端滑座串聯組設完成的架構,并以滑座上端足夠數量的滾輪作為支撐螺桿防止震 動為目的,配合鞍座移動推頂滑座前移的特性,特能符合其持續支撐螺桿的實用 需求,有效解決現有防震裝置在使用上所面臨的缺陷。
技術介紹
按,在加工制造技術不斷的創新開發下,尤以兼具多重模具加工切削的大型 工作機臺的使用最為常見,除了可作一般加工外,舉凡各種精密航天、汽機車、 電子零組件、模具等制造過程的運用還是廣泛,然一般大型工作母機由于螺桿整 體缺乏足夠支撐,以致在機臺易隨螺桿轉速快慢而產生大小不一的振幅,如此將 直接影響加工作業進行,降低整體工件精度造成質量不佳等情況。為此乃有業者推出以針對各種螺桿振動所使用的防震裝置,常見的以直接加 大螺桿外徑或采用液壓氣壓、電控組成的系統、也有采用以上下升降方式作為防 震機構等等,這些不同方式確也可達到其不同的減震效果,但是加大螺桿外徑會 使整體設置空間變大成本相對提高,且易使螺桿變的笨重,而電控或液壓組成的 系統都須連結各種微動開關作為觸發動作的平臺, 一但開關異常或檢知有誤將造 成減震效果不佳,如此實有必要加以改善。另,以機械結構單獨升降方式作為螺桿減震的方法,通常須在螺桿下方先預 設數多凹槽并配合螺桿本體軸距長短增減其欲安置的數量,如此裝置方法不但費 時費力,日后拆卸維修將形成另一種不便,再者,其以數多構件所組成的結構裝 置容易因少許零件異常出現所述的機構無法適時下降,進而使移動中的鞍座有撞 擊機臺之慮,此外一旦機構升起高度不足則令所述的機構滾輪無法精準的接觸到 螺桿面,如此將無法適時發揮穩定螺桿減震的效能,又所述的頂持模式是釆支撐 滾輪間接脫離再次復位的設計,易有斷續支撐螺桿的缺陷,為此實有必要一并加 以解決改善。有鑒于現有導螺桿防震機構在使用上所面臨的諸多限制與缺陷,專利技術設計人 特著手進行研究改良,基于從事相關領域的多年工作經驗與技術,進而研創出本 專利技術的高速綜合加工中心導螺桿防震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組裝容易、結構簡捷耐用、可持續支撐螺桿 在穩定狀態下的雙滑座雙導桿多滾輪的防震機構。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高速綜合加工中心導螺桿防震機構,其包括雙導桿將和滑座,所述的滑座內外側分別預設有兩平面螺孔與兩沉頭螺孔以 供滾輪前端螺桿鎖固,利用滾輪本體外徑大于滾輪螺桿外徑的差異,使滾輪高在 滑座U形槽面上和螺桿可實施自由轉動支撐接觸的樣態,所述的滑座兩翼向外延 伸的平面經螺栓連續穿結有調整塊與附有滑輪的固定座,并以滑道兩側軌道作為 滑座往復直線移動路徑,通過所述的調整塊的增減調整座體高度以利滾輪接觸螺 桿,當鞍座前移推頂滑座位移并通過與所述的鞍座接觸面的兩側滑座上加置兩擋 塊用以作為接觸面的緩沖,如此兩滑座將在軌道上來回移動,同時滾輪將持續接 觸支撐螺桿旋轉直至加工作業完成,形成一種往復移動的運動架構。本專利技術是可通過調整塊的增減用以調整座體高度,搭配不同規格的導桿使用 將可限定支撐軸距達到最佳范圍,能因應其不同使用范圍。本專利技術本體兩側增設的滑輪可使滑座直接以兩側軌道作為來回直線移動路 徑,配合鞍座推移滑座的方式達到一種來回持續支撐螺桿并有效降低其震動的方 法,使的還具有實用價值。本專利技術通過結構改良后,進而達其單邊多點支撐雙邊有效平衡螺桿并防止其 震動的穩定機構。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完成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動作示意圖;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平面動作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第一滑座;11、 21-滾輪;12、 22-固定座;13、 23-調整塊;14、 24-擋塊;15、 25 -滑輪; -螺孔;19、 29-軸孔;20-第二滑座; 螺帽;53)軌道;54-滑道;181、 182)孔。16、 26 —螺^全;17、 27 —銷H; 18、 28 30-導桿;50-螺桿;51 )鞍座;52-螺孔;183、 283 -螺孔;281、 282 -螺具體實施例方式有關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組成、技術手段與功效達成方面,僅配合圖示進一步說明 在后請參閱圖1、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在鞍座(51 )兩端分別置放一組外觀概呈U 形的第一滑座(10)與第二滑座(20),兩滑座(IO) (20)結構組成大致相同, 在所述的滑座(10) (20)槽內底部兩側分別設有向內嵌入螺孔(18)與另一平 面螺孔(28),所述的螺孔(18) (28)得鎖結若干滾輪(11 ) (21)用以接觸 螺桿(50)面,且螺孔(18) (28)下延設有貫通的軸孔(19) (29),以和中 間導桿(30)鎖結,而所述的滑座(10) (20)兩翼向外延伸的平面另設有銷孔(17) (27),利用螺栓U6) (26)依續穿結調整塊(13) (23)銷孔(17)(27)和固定座(12) (22)螺孔(182 ) ( 282 )使其固鎖在兩翼平面下,而所 述的固定座(12) (22)側面另設的螺孔(181 ) (281)上可鎖設兩滑輪(15)(25),并賦予滑座(IO) (20)在滑道(54)兩側軌道(53)作直線移動的路 徑,接著將鞍座(51)兩端的第一滑座(10)、第二滑座(20)與中間兩組導桿(30)加以串聯鎖固后,使兩滑座(10) (20)的滾輪(11) (21)可直接貼附 在螺桿(50)下緣據以構成一完整架構。次,請參閱圖2圖3所示,經由所述的圖面可得知一般大型加工機臺的長行 程導螺桿(50)由于多段區域缺乏適當支撐,以致在螺桿(50)在各種轉速下會 引發各種大小不一的震幅,長期下來不但影響加工作業進行,還會造成加工對象 整體質量低落精度不良等現象,為解決此一現象,本專利技術特在鞍座(51 )兩端各 分別架設有一U形滑座(10) (20),利用中間兩導桿(30)將上述兩滑座(10)(20) 加以組設為一體,以利鞍座(51 )兩端螺桿(50)分別以滑座滾輪(11 )(21) 作為平衡的支撐效果,由于每部機臺螺桿規格高度不盡相同,為避免滾輪 (11) (21 )無法貼近螺桿(50)面,乃特別在固定座(l2) (22)和滑座(10) (20)間加置有調整塊(13) (23),通過所述的調整塊(13)的增加減少可適當調整其座體高度,以利滾輪(11) (21)完全接觸螺桿(50),另搭配不同規 格的導桿(30)能達到擴大適用多種機臺的使用范圍,以達到最佳穩定支撐效果 并有效降低螺桿整體的震度。另,請繼續參閱圖3圖4所示,當螺桿(50)轉動同時鞍座(51)產生位移, 所述的滑座(IO) (20)滾輪Ul) (21)持續撐頂螺桿并與螺桿(50)實施同 步反向旋轉,據以維持螺桿(50)處在水平直線狀,而與所述的鞍座(51)接觸 的兩平面另增設有螺孔(183 ) ( 283 ),用以螺栓(16) (26)穿結兩擋塊(14) (24)的銷孔(17) (27)將其固鎖在上,利用軟硬適中材質制成的擋塊(14)(24) 作為兩者接觸面的緩沖,避免螺帽(52)直接撞擊滑座(10) (20)造成 故障,因此在鞍座(51 )推移助力下,所述的滑座(IO) (20)將以同一方向前 進并持續和螺桿(50)維持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速綜合加工中心導螺桿防震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雙導桿將和滑座,所述的滑座內外側分別預設有兩平面螺孔與兩沉頭螺孔以供滾輪前端螺桿鎖固,利用滾輪本體外徑大于滾輪螺桿外徑的差異,使滾輪高在滑座U形槽面上和螺桿可實施自由轉動支撐接觸的樣態,所述的滑座兩翼向外延伸的平面經螺栓連續穿結有調整塊與附有滑輪的固定座,并以滑道兩側軌道作為滑座往復直線移動路徑,通過所述的調整塊的增減調整座體高度以利滾輪接觸螺桿,當鞍座前移推頂滑座位移并通過與所述的鞍座接觸面的兩側滑座上加置兩擋塊用以作為接觸面的緩沖,如此兩滑座將在軌道上來回移動,同時滾輪將持續接觸支撐螺桿旋轉直至加工作業完成,形成一種往復移動的運動架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文杰,
申請(專利權)人:張勝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