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包括機架、固聯于機架上方的存放盒、固聯于機架上與存放盒相連通的用于使金屬件表面浸泡防飛濺劑的浸泡裝置、固聯于機架上用于從存放盒中取出浸泡后的金屬件的取出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浸泡裝置可對金屬件表面浸泡防飛濺劑,取出裝置可將浸泡后的金屬件從存放盒中取出,以防止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而影響其安裝,具有結構新穎、自動化強,實用性高、成本低的特點。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對金屬件表面進行防飛濺物粘連處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金屬防焊接飛濺處理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
技術介紹
焊接是通過加熱、加壓,或兩者并用,使兩工件產生原子間結合的加工工藝和聯接方式。焊接過程中,工件和焊料熔化形成熔融區域(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后便形成材料之間的連接,這一過程中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焊接飛濺物。若焊接飛濺物與帶有螺紋結構的金屬件接觸后,會粘連在螺紋上,造成構件后期安裝時出現滑絲的現象。為了預防上述現象的發生,工人在焊接時會使用防護工具(比如鐵板)覆蓋在被焊工件上,但是由于受到工作空間和位置的限制,防護工具不能接收住全部的飛濺物,而且此防護工具多為人工自行制作,沒有標準規范,另外,使用防護工具也會降低焊接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其浸泡裝置可對金屬件表面浸泡防飛濺劑,取出裝置可將浸泡后的金屬件從存放盒中取出,以防止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而影響其安裝,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實用性強、成本低的特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包括機架、固聯于機架上方的存放盒、固聯于機架上與存放盒相連通的用于使金屬件表面浸泡防飛濺劑的浸泡裝置、固聯于機架上用于從存放盒中取出浸泡后的金屬件的取出裝置。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 所述浸泡裝置包括儲液箱、水泵及第一控制電路; 所述儲液箱設于地面上,水泵固定于機架上;第一控制電路驅動水泵運轉; 水泵與儲液箱由第一進水管相連通;水泵與存放盒由第二進水管相連通;儲液箱與存放盒由溢流管及排水管相連通; 所述排水管上的設有延時啟動的第一電磁閥。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包括浸泡觸點及時間繼電器,所述浸泡觸點與時間繼電器的線圈串聯在電源兩端;還包括用于水泵在延時時間內運行的啟動繼電器,所述啟動繼電器的線圈串聯于浸泡觸點與時間繼電器線圈串聯的電路中;啟動繼電器第一常開觸點與時間繼電器的通電延時觸點串聯后并聯于浸泡觸點的兩端,啟動繼電器第二常開觸點串接于水泵電機的供電線路上,啟動繼電器第一常閉觸點串接于電磁閥的供電線路上。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種限定,所述取出裝置于存放盒上方間隔設有多個,包括氣缸、升降機構、支撐桿、吸取機構、拉線及第二控制電路; 所述氣缸固聯于機架上;升降機構由第一支撐塊固聯于氣缸上方;支撐桿由第二支撐塊固聯于存放盒一側;吸取機構固聯于支撐桿上且位于存放盒的上方;拉線的一端固定于吸取機構上,另一端固定于升降機構上。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底端與氣缸桿固聯的連接塊、固聯于連接塊頂部的彈簧、固聯于連接塊上且位于彈簧下方的拉板、套裝于支撐桿上并與拉板固聯的拉線固定塊、固聯于彈簧頂部的壓緊塊;所述拉線的一端固定于拉線固定塊上。作為進一步限定,所述吸取機構包括固聯于支撐桿上的定位塊、固聯拉線一端的電磁鐵、固聯于電磁鐵上方的配重塊,以及用于控制電磁鐵吸力的第三控制電路;所述定位塊上設有定位孔,配重塊可卡于定位孔內。作為再進一步限定,第三控制電路包括落料觸點、電磁鐵線圈,落料觸點與電磁鐵線圈串聯在電源兩端。作為更進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包括取料觸點、用于控制氣缸桿伸出的第一電磁線圈、氣缸到位觸點、用于控制氣缸桿收回的第二電磁線圈,所述取料觸點與第一電磁線圈串聯,氣缸到位觸點與第二電磁線圈串聯,上述兩串聯電路并聯后與啟動繼電器常閉觸點串聯到電源兩端。作為最后的限定,所述支撐桿上設有至少兩個用于引導拉線走向的滾輪。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 ①本專利技術的浸泡裝置用于對金屬件表面進行浸泡防飛濺劑處理,取出裝置用于將浸泡后的金屬件從存放盒中取出,表面帶有防飛濺劑的金屬件能夠避免其余金屬件焊接時,本身粘連飛濺物而影響安裝的現象; ②浸泡裝置由第一控制電路控制,可自動對存放盒進行添加、排出防飛濺劑的操作,具有自動化強度高及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③取出裝置的升降機構由第二控制電路控制升降,可帶動拉線進而帶動吸取機構的電磁鐵上下移動,電磁鐵運動到最下方時,利用磁力可將金屬件吸出,取出裝置具有自動化強度高及工作效率高的特點。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實用性強、成本低的特點。本專利技術適用于對金屬件表面進行防飛濺物粘連處理。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 圖2為圖1的右視 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于吸取機構向下移動狀態時的結構示意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 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第二控制電路、第三控制電路的電路 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啟動繼電器與電磁閥供電線路、水泵供電線路的電路圖。圖中:1、機架;2、存放盒;3、儲液箱;4、第一進水管;5、水泵;6、排水管;7、電磁閥;8、第二進水管;9、溢流管;10、氣缸;11、第一支撐塊;12、支撐桿;13、滾輪;15、定位塊;16、拉線;17、配重塊;18、電磁鐵;19、第二支撐塊;20、氣缸桿;21、拉線固定塊;22、連接塊;23、拉板;24、彈簧;25、壓緊塊;sl、浸泡觸點;s2、取料觸點;s3、氣缸到位觸點;s4、落料觸點;KA、啟動繼電器;KT、時間繼電器;ΚΑ-1、啟動繼電器的第一常開觸點;ΚΑ-2、啟動繼電器的第二常開觸點;ΚΑ-3、啟動繼電器的第一常閉觸點;ΚΑ-4、啟動繼電器的第二常閉觸點;ΚΤ-1、時間繼電器通電延時觸點;KJ-1、第一電磁線圈;KJ-2、第二電磁線圈;L、電磁鐵線圈;M、水泵電機。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結構如圖1及圖2所示,包括機架1、存放盒2、浸泡裝置及取出裝置。存放盒2固聯于機架I的上方。浸泡裝置用于對金屬件表面進行浸泡防飛濺劑的處理,包括儲液箱3、水泵5以及第一控制電路。儲液箱3設于地面上,水泵5固定于機架I上。水泵5與儲液箱3由第一進水管4相連通,水泵5與存放盒2由第二進水管8相連通,儲液箱3與存放盒2由溢流管9及排水管6相連通。排水管6上的設有延時啟動的電磁閥7。第一控制電路用于控制水泵5的啟閉,如圖5所示,包括浸泡觸點S1、時間繼電器KT、啟動繼電器K。浸泡觸點S1、時間繼電器KT的線圈及啟動繼電器KA的線圈串聯在電源兩端。啟動繼電器第一常開觸點KA-1與時間繼電器通電延時觸點KT-1串聯后并聯于浸泡觸點Si的兩端。啟動繼電器第二常開觸點KA-2串接于水泵電機M的供電線路上,啟動繼電器第一常閉觸點KA-3串接于電磁閥7的供電線路上,如圖6所示。取出裝置于存放盒2上方間隔設有五個,其用于從存放盒2中取出浸泡后的金屬件,包括氣缸10、支撐桿12、升降機構、吸取機構,拉線16及第二控制電路。氣缸10固聯于機架I上。支撐桿12為7字型,其豎置的部位由第二支撐塊19固聯于存放盒2的一側,橫置部位位于存放盒2上方。升降機構如圖4所示,由第一支撐塊11固聯于氣缸10上方,升降機構包括連接塊22、彈簧24、拉板23、壓緊塊25、拉線固定塊21。連接塊22的底部與氣缸桿20的頂部固聯,連接塊22的頂部與彈簧24固聯,壓緊塊25固聯于彈簧24的頂部,拉板23固聯于連接塊22上且位于彈簧24下方,拉線固定塊21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固聯于機架(1)上方的存放盒(2)、固聯于機架(1)上與存放盒(2)相連通的用于使金屬件表面浸泡防飛濺劑的浸泡裝置、固聯于機架(1)上用于從存放盒(2)中取出浸泡后的金屬件的取出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I)、固聯于機架(I)上方的存放盒(2)、固聯于機架(I)上與存放盒(2)相連通的用于使金屬件表面浸泡防飛濺劑的浸泡裝置、固聯于機架(I)上用于從存放盒(2)中取出浸泡后的金屬件的取出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裝置包括儲液箱(3)、水泵(5)及第一控制電路; 所述儲液箱(3)設于地面上,水泵(5)固定于機架(I)上;第一控制電路驅動水泵(5)運轉; 水泵(5)與儲液箱(3)由第一進水管(4)相連通;水泵(5)與存放盒(2)由第二進水管(8)相連通;儲液箱(3)與存放盒(2)由溢流管(9)及排水管(6)相連通; 所述排水管(6)上的設有延時啟動的電磁閥(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包括浸泡觸點(Si)及時間繼電器(KT),所述浸泡觸點(Si)與時間繼電器(KT)的線圈串聯在電源兩端; 所述第一控制電路還包括用于水泵(5)在延時時間內運行的啟動繼電器(KA),所述啟動繼電器(KA)的線圈串聯于浸泡觸點(Si)與時間繼電器線圈(KT)串聯的電路中;啟動繼電器第一常開觸點(KA-1)與時間繼電器通電延時觸點(KT-1)串聯后并聯于浸泡觸點(Si)的兩端,啟動繼電器第二常開觸點(KA-2)串接于水泵電機(M)的供電線路上,啟動繼電器第一常閉觸點(KA-3)串接于電磁閥(7)的供電線路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金屬件粘連焊接飛濺物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裝置于存放盒(2)上方間隔設有多個,包括氣缸(10)、升降機構、支撐桿(12)、吸取機構、拉線(16)及第二控制電路; 所述氣缸(10)固聯于機架(I)上;升降機構由第一支撐塊(11)固聯于氣缸(10)上方;支撐桿(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國,韓強,劉丁丁,胥媛媛,崔克,楊金良,詹新浩,
申請(專利權)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