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其含有黃芪、白術、鹿茸、肉桂、山藥、黨參、茯苓、枸杞子、沙苑子、龜甲、地黃、山茱萸、當歸、川芎、丹參、地龍、桑枝及牡丹皮。本發明專利技術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針對糖尿病腎病表現為脾腎陽虛者具有確切療效。本發明專利技術選用天然植物藥為原料,組方符合中醫理論,由純中藥配伍組成,對人體無毒無害。本發明專利技術產品直接口服服用,患者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之一,臨床特征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晚期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人均壽命延長,生活飲食習慣,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且由于治療方法的改善,生存時間的增加,糖尿病腎病及其它并發癥也增加。據最新統計,我國目前約有5000萬人正面臨著糖尿病的威脅。在美國,糖尿病腎病占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首位,約為35% 38%。I型(IDDM)糖尿病發生糖尿病腎病比例較高,約為35% 50%,II型(NIDDM)發生率約20%左右。但由于糖尿病患者中,II型病人發病率遠超過I型,故在糖尿病腎衰透析患者中II型病人占70% 80%。糖尿病腎病在中醫學文獻中,既屬消渴病,又歸屬于腎病范疇內的水腫,尿濁,脹滿,關格等疾中,病機則以腎虛為主,初期精微外泄,久則氣化不利,水濕內停,甚則濁毒內蘊,臟氣虛衰,易生變證,總屬本虛標實之病。長期持續的糖尿病,使腎小球肥大,導致腎小球纖維化、萎縮以及腎動脈硬化,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腎實質缺血和腎單位不斷減少,發展成慢性腎衰。在沒有形成慢性腎衰之前,西醫和中醫的治療辦法都是控制血糖,減輕腎小球負擔。但是一旦形成慢性腎衰竭,西醫和中醫都沒有很好的辦法,最終只能透析和換腎,不僅風險高、費用支出大且患者極為痛苦。有上述可知,在治療上,糖尿病性腎病應該首先控制病因,治療原發病,嚴格控制血糖;其次,應該根據此病對腎臟的病理侵害,對癥保護和恢復腎臟機能。要保證以上兩點同時達到要求,中藥制劑獨到的組方特點,往往能夠更全方位的治標治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確切、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藥物。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專利技術的中藥包含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黃芪78 145份、白術50 91份、鹿茸10 18份、肉桂20 36份、山藥88 164份、黨參25 45份、獲茶10 18份、枸祀子50 91份、沙苑子40 72份、龜甲35 63份、地黃27 50份、山茱萸50 91份、當歸32 58份、川彎20 36份、丹參37 68份、地龍45 82份、桑枝59 109份及牡丹皮30 55份。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按重量份分別稱取下述中藥原料并分別凈選:黃芪78 145份、白術50 91份、鹿鸞10 18份、肉桂20 36份、山藥88 164份、黨參25 45份、獲茶10 18份、枸杞子50 91份、沙苑子40 72份、龜甲35 63份、地黃27 50份、山茱萸50 91份、當歸32 58份、川彎20 36份、丹參37 68份、地龍45 82份、桑枝59 109份及牡丹皮30 55份; 第二步,將山藥、茯苓、地黃粉碎過80 100目篩,混合均勻,得藥材細粉; 第三步,將黃苗、白術、鹿鸞、肉桂、黨參、枸杞子、沙苑子、龜甲、山茱萸、當歸、川;、丹參、地龍、桑枝及牡丹皮粉碎過80 100目篩,與第二步所得藥材細粉混合均勻,加水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或將黃苗、白術、鹿鸞、肉桂、黨參、枸杞子、沙苑子、龜甲、山茱萸、當歸、川;、丹參、地龍、桑枝及牡丹皮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量的8 10倍,提取I 2小時,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量的6 8倍,提取0.5 1.5小時,合并提取液,用160 200目篩濾過,濾液濃縮至密度為1.25 1.30g /cm3的清膏,與第二步所得藥材細粉混合均勻,加水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或將黃苗、白術、鹿鸞、肉桂、黨參、枸杞子、沙苑子、龜甲、山茱萸、當歸、川;、丹參、地龍、桑枝及牡丹皮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70%乙醇為藥材量的8 10倍,回流提取I 2小時,第二次加70%乙醇為藥材量6 8倍,回流提取0.5 1.5小時,合并提取液,用160 200目篩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藥液繼續濃縮至密度為1.25 1.30g/cm3的清膏,與第二步所得藥材細粉混合均勻,加水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安全:本專利技術產品選用天然植物藥為原料,組方符合中醫理論,由純中藥配伍組成,對人體無毒無害。方便:用本專利技術產品直接口服服用,患者使用方便,增加了患者依從性,減輕患者用藥的精神及身體負擔。療效顯著:本專利技術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用于消渴日久,脾腎兩虛所致面目周身浮腫,脘腹脹滿,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腰酸腿軟,小便混濁不暢,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的患者。本專利技術針對糖尿病腎病表現為脾腎陽虛者具有確切療效。本專利技術中藥藥物配方中,各原料藥的作用是: 方中黃芪、白術、鹿茸、肉桂為主藥。四藥合用,共奏益氣溫陽,健脾補腎之功。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本品補氣之力雖弱于人參,但有升陽舉陷之功,并有固表止汗,利水消腫之功,故為補氣之最常用之藥。《珍珠囊》云:“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白術味甘性溫補中,為培補脾胃之要藥,長于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常用于治療脾失健運,水濕停滯,痰飲,表虛,胎氣不固等。《本草匯言》云:“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鹿茸味甘咸性溫,歸肝腎經,功于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鹿茸補腎益精壯陽,有人稱之為溫陽猛將,常用于腎陽衰弱,精血不足之疾病。《本經逢原》云:“鹿茸功用專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取其補火助陽,生精益髓,強筋健骨,固精攝便,下元虛人,頭旋眼黑皆宜用之。”。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有小毒,歸心脾腎肝經。本品為散寒要藥,氣厚下行而補腎,守而不走,入血分而引火歸元,溫榮營血,有助氣血之生長。《本草求真》云:“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求陰。”。方中山藥,黨參,茯苓,枸杞子,沙苑子,龜甲,地黃,山茱萸為輔藥。其中山藥,黨參,茯苓三藥合用,共奏健補脾胃以固后天之本之功效。其中枸杞子,沙苑子,龜甲,地黃,山茱萸五藥合用,填精益髓,培補先天文腎水真陰之力倍增。山藥味甘性平,作用緩和,既能補氣,又能滋陰,既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補脾胃之品,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實為滋補藥中之佳品。《本草正》云:“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本品健脾不燥,滋腎陽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本草從新》云:“主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補,甚為平妥。”。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腎胃脾肺經。本品甘淡而平,甘則能補,淡則能滲,既能補益心脾,又能行水滲濕,凡脾虛濕困引起的痰飲,泄瀉,水濕因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諸癥,皆可用之。《本草衍義》云:“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本品功于補益肝腎,益精明目,性味平和為補益要藥。《本草經集注》云:“補益精氣,強盛陰道。”。沙苑子,本品甘溫補腎澀精,不烈不燥,為平補肝腎之品。《本草綱目》云:“補腎,治腰痛,虛損勞乏。”。龜甲味咸甘微寒,歸肝腎心經。功擅滋陰潛陽,益腎健胃,補心養血,龜甲為血肉有情之品,能補腎陰而潛浮陽,可治陰血不足,筋骨不等。《本草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黃芪78~145份、白術50~91份、鹿茸10~18份、肉桂20~36份、山藥88~164份、黨參25~45份、茯苓10~18份、枸杞子50~91份、沙苑子40~72份、龜甲35~63份、地黃27~50份、山茱萸50~91份、當歸32~58份、川芎20~36份、丹參37~68份、地龍45~82份、桑枝59~109份及牡丹皮30~55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黃芪78 145份、白術50 91份、鹿茸10 18份、肉桂20 36份、山藥88 164份、黨參25 45份、茯苓10 18份、枸杞子50 91份、沙苑子40 72份、龜甲35 63份、地黃27 50份、山茱萸50 91份、當歸32 58份、川芎20 36份、丹參37 68份、地龍45 82份、桑枝59 109份及牡丹皮30 55份。2.一種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按重量份分別稱取下述中藥原料并分別凈選:黃芪78 145份、白術50 91份、鹿鸞10 18份、肉桂20 36份、山藥88 164份、黨參25 45份、獲茶10 18份、枸杞子50 91份、沙苑子40 72份、龜甲35 63份、地黃27 50份、山茱萸50 91份、當歸32 58份、川芎20 36份、丹參37 68份、地龍45 82份、桑枝59 109份及牡丹皮30 55份; 第二步,將山藥、茯苓、地黃粉碎過80 100目篩,混合均勻,得藥材細粉; 第三步,將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鋼柱,
申請(專利權)人:王鋼柱,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