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及其制備方法。該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制成: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葡萄糖、食鹽、軟化水;其制備方法為:在發酵罐中依次加入所述配比的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葡萄糖、食鹽、軟化水;在20~28度溫度下發酵200~240小時,然后降溫至18~22度,再發酵10~18小時,放出菌液,即可包裝成品。由于本發明專利技術采取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對治療痛風,具有高活性、高穩定性、作用效果快的、無副作用、成本低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復合益生菌生物醫藥保健品
,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痛風(gout)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但發病有明顯的異質性,除高尿酸血癥外可表現為急性關節炎、痛風石、慢性關節炎、關節畸形、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尿路結石。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謝異常引起,常與肥胖、糖類脂類代謝紊亂、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發生,繼發性痛風則由某些系統性疾病或者藥物引起。痛風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關節液和痛風石中可找到有雙折光性的單水尿酸鈉結晶為其特點。多見于體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后婦女。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改變,其患病率逐漸上升。 多發人體各部位,關節劇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風” 一樣吹過去了,所以叫“痛風”。40歲以上男性多發(95%),女性一般在絕經后常見,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會增加發作比率。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發生無直接關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發生痛風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癥一生都不會引發痛風,而一些人在發現高尿酸血癥一周或者一個月之內會發生 第一次痛風第一次痛風后,一般會有1-2年的間歇期,也有10年間歇期(5%),期間需積極治療,預防痛風石的形成。1、引起尿酸高的原因:核酸氧化分解的內源性嘌呤占總嘌呤的80%,食物等外源性嘌呤占總嘌呤的20%。 進食含有過多嘌呤成份的食品,而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成為可以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之排泄物。血中尿酸濃度如果達到飽和的話,這些物質最終形成結晶體,積存于軟組織中。如果有誘因引起沉積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的尿酸結晶釋出,那便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出現過敏而造成炎癥。 如果血中尿酸濃度長期高于這個飽和點,醫學上稱為“高尿酸血癥”。2、高嘌呤成份的食品: (1)、動物類內臟如腦、肝、腎、心、肚。和顏色深的肉類、西式濃肉湯、牛素、雞精等。海產類;沙甸魚、倉魚,鯡魚(Herring)、牙帶魚、多春魚、帶子、海參、瑤柱、蛇、青口、司餘、奸米,小魚干、魚皮、魚卵等。鵝肉、野生動物等。 ⑵、硬殼果如花生腰果之類、酒(過量)。 ⑶、植物幼芽部分一般含中度成份,不可多食,菜花類,豆苗,筍類,豆類。3、引起痛風的誘因: 痛風可以由飲食,天氣變化如溫度氣壓突變,外傷等多方面引發。飲酒容易引發痛風,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癥,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因此癥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后,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并加重關節炎。4、男性易患痛風的原因: 痛風病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但最常見的是4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根據最新統計,男女發病比例是20: I。腦力勞動者,體胖者發病率較高。痛風偏愛男性的原因是:女性體內雌激素能促進尿酸排泄,并有抑制關節炎發作的作用。男性喜飲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使體內尿酸增加,排出減少。有醫生統計,筵席不斷者,發病者占30%,常吃火鍋者發病也多。這是因為火鍋原料主要是動物內臟、蝦、貝類、海鮮,再飲啤酒,自然是火上澆油了。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壓病人患痛風可能性會增加10倍。痛風與糖尿病一樣是終生疾病。關鍵是自己控制飲食,多食含“嘌呤”低的堿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魚等酸性食物,做到飲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飲水,以利體內尿酸排泄。告誡痛風患者:男人不要酗酒,葷腥不要過量。一旦診斷為痛風病,肉、魚、海鮮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還要下決心戒酒! 當血尿酸超過7mg/dl或0.41mmol/L血漿就呈飽和狀態(在pH7.4,溫度37°C及血清鈉正常情況下),在30°C時,尿酸鹽的溶解度為4mg/dl,因此針形單鈉尿酸鹽(MSU)就會在無血供(如軟骨)或血供相對少的組織(如肌腱 ,韌帶)沉積,這些部位包括遠端的周圍關節及像耳朵等溫度較低的組織。嚴重及患病時間長的病人,單鈉尿酸鹽結晶可在中央大關節及實質器官如腎臟中沉積。痛風石是MSU結晶聚集物,最初大到可以在關節的X線片中出現時,為“穿鑿樣”病變,較后期表現為皮下結節,可肉眼觀察到或手感覺到。由于尿液PH呈酸性,尿酸易形成晶體,并聚集成結石,可導致阻塞性泌尿系疾病。持續高尿酸血癥常見的原因是由于腎臟尿酸鹽清除率下降,尤其在接受長期利尿劑治療的病人及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原發性腎臟病患者。高尿酸血癥的程度越高病程越長,發生晶體沉積和急性痛風發作的機會就越大。然而,仍有很多高尿酸血癥的人并未發生痛風。嘌呤合成增加可為原發病的異常狀態,也可由于血液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或溶血性貧血等引起的核酸蛋白周轉加速,或如銀屑病等引起白細胞增殖,死亡速率增快所致。引起大多數痛風病人尿酸合成增加的原因不清,少數病人是由于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缺乏或由于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引起。前一酶異常可在幼年階段引起腎結石,腎病及嚴重的痛風,如完全缺乏此酶,可引起神經系統異常,手足徐動癥,痙攣狀態,智力發育遲緩及強迫性自殘(Lesch-Nyhan綜合征),飲食中的嘌呤也影響血清尿酸水平。不加節制的暴食嘌呤富含食物,尤其同時飲酒可顯著使尿酸水平增高。乙醇既可促進核苷在肝臟分解代謝,又可抑制腎小管尿酸鹽的分泌,但是嚴格低嘌呤飲食僅能降低血尿酸約 lmg/dl (0.0BmmoI /I,)。血清尿酸鹽反映了細胞外可混合尿酸鹽池的容積,正常情況下每24小時周轉I次;1/3尿酸鹽從糞便中排泄,2/3從尿中排出。在3天低嘌呤飲食后正常24小時尿酸排出量為30(T600mg,正常飲食情況下60(T900mg.因此,攝入食物來源的尿酸每天約450mg.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器官移植后接受環孢霉素治療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絕經前的婦女尿酸水平要比男性低lmg/dl (0.6mmol/L),但絕經后接近男性水平。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后,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尿酸的生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需要一些酶的參與。這些酶大致可分為兩類:促進尿酸合成的酶,主要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轉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轉移酶和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黃嘌呤-鳥嘌呤核苷轉移酶。痛風就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這些酶的活性異常,例如促進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減弱等,從而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者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腎臟排泌尿酸發生障礙,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積,產生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如長 期存在,尿酸將以尿酸鹽的形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其特征是所述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0~18份、低聚果糖1~10份、葡萄糖10~25份、食鹽1~7份、軟化水300~34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嗜酸乳桿菌、雙歧乳桿菌混合制成的,它們之間的配比為1~5:2~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其特征是所述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0 18份、低聚果糖I 10份、葡萄糖10 25份、食鹽I 7份、軟化水300 34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嗜酸乳桿菌、雙歧乳桿菌混合制成的,它們之間的配比為I 5:2 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療痛風的復合益生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松曉,
申請(專利權)人:薛松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