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微型電飯鍋,包括鍋蓋、鍋身、鍋底、內膽和PTC電加熱體,鍋身安裝在鍋底上,鍋底內設置有PTC電加熱體,PTC電加熱體的上表面連接有內膽導熱體,內膽設置在鍋身內、且內膽底壁與內膽導熱體接觸,PTC電加熱體通過連接組件安裝在鍋底內;此款微型電飯鍋,通過在PTC電加熱體的上表面增設內膽導熱體,利用內膽導熱體與PTC電加熱體連接、固定,避免內膽內壁與PTC電加熱體連接、固定,也就是說,PTC電加熱體與鍋底連接,而不是與內膽連接,這樣,在日常使用時,內膽可直接取出,不會影響電加熱部件;再有,PTC電加熱體與鍋底系通過連接組件連接,即PTC電加熱體自身也可以拆卸,甚至整個微型電飯鍋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微型電飯鍋,尤其系一種改進結構的微型電飯鍋,以方便使用,避免鍋體滲水之不足。
技術介紹
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0910130641.8于2010年9月29日公開一種在汽車上使用的蒸煮,保溫電飯煲,主要有煲蓋頂、煲蓋、蒸籠、煲殼體、保溫燈LED1、煮飯燈LED2,保溫溫控器組成,發熱盤與煲內膽直接接觸,在發熱盤中間安裝突跳式碟形雙金屬片溫控器總成,總成與控制電路板相連接。該結構所述發熱盤與煲內膽直接接觸,實際上是煲內膽支承在發熱盤上,當汽車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駛時,煲內膽會在發熱盤上輕微跳動,導致發熱盤上一部分的熱量流失;另外,由于溫控器設置在發熱盤上,煲內膽輕微跳動也會離開溫控器,導致溫控器反應滯后。為了克服上述問題,一些企業將發熱盤和溫控器分別通過導熱粘合劑粘結在煲內膽底部,此種結構在使用初期確實解決上述問題,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鑒于發熱盤(電加熱體)系直接粘固在內膽底部,電飯鍋長期使用,導熱粘合劑長期經歷熱脹冷縮變化,容易造成導熱粘合劑粘結能力減弱,發熱盤與內膽底部接觸不良,影響加熱效率,甚至因發熱盤脫落,電飯鍋無法使用的不足;再有,導熱粘合劑雖然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但它始終具有一定的阻熱性(相當于中間隔層),因此,發熱盤與內膽底部之間設置這種中間隔層的導熱粘合劑,始終會影響其加熱效率;而且,導熱粘合劑長期被加熱,容易影響導熱粘合劑的導熱性能,造成加熱效率不斷下降,損耗更多電能;(2)鑒于導熱粘合劑的干固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必須等導熱粘合劑完全干固后,發熱盤完全固定,才能繼續進行下一工序,這嚴重影響其生產效率,尤其不適合產量要求大的一些企業。鑒于上述不足,本人設計一種電飯鍋,通過預先在內膽底部焊接螺桿,并將加熱體至于一導熱板內,導熱板又對應螺桿設有開孔,螺桿穿過開孔后與螺母連接,導熱板被螺母壓緊在內膽底部;同時,還在螺桿底面開設螺孔,用螺釘穿過鍋底后與螺孔連接,使得內膽、加熱體統一固定在鍋底上,從而克服以上種種不足。然而,上述方案的電飯鍋,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將螺桿直接焊接在內膽底壁,容易因焊接過度,造成內膽底壁損壞,甚至報廢;再有,內膽與螺桿焊接,其牢固度往往受焊接工藝影響,故此,工藝要求較高;(2)內膽與螺桿焊接,意味著內膽與加熱部件系固定連接,使用時,內膽不能單獨取出,尤其系清洗時,需要將整個電飯鍋拿起來去清洗,既不方便,也容易因水進入鍋底,影響電器部件,而造成損壞;甚至因用戶不小心,將整個電飯鍋跌落水中,造成整個電飯鍋報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內膽可單獨取出使用,避免清洗時鍋體容易滲水而造成損壞,而且加熱效率高、安裝容易的微型電飯鍋。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微型電飯鍋,包括鍋蓋、鍋身、鍋底、內膽和PTC電加熱體,所述鍋身安裝在鍋底上,鍋底內設置有PTC電加熱體,其特征是,所述PTC電加熱體的上表面連接有內膽導熱體,內膽設置在鍋身內、且內膽底壁與內膽導熱體接觸,PTC電加熱體通過連接組件安裝在鍋底內;此款微型電飯鍋,通過在PTC電加熱體的上表面增設內膽導熱體,利用內膽導熱體與PTC電加熱體連接、固定,避免內膽內壁與PTC電加熱體連接、固定,也就是說,PTC電加熱體與鍋底連接,而不是與內膽連接,這樣,在日常使用時,內膽可直接取出,清洗時不會影響電加熱部件;再有,PTC電加熱體與鍋底系通過連接組件連接,也就是說,PTC電加熱體自身也可以拆卸,甚至整個微型電飯鍋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既方便安裝,又便于維護;更有的是,內膽導熱體系直接與內膽底壁接觸,熱量快速而直接傳遞給內膽,減小熱能的損耗,進一步提高其加熱效率,節省電能。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 作為更具體的方案,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螺桿、鎖緊螺母、彈性件和鎖定螺母,螺桿上端設置在內膽導熱體上,螺桿下端先穿過PTC電加熱體、鎖緊螺母、彈性件及鍋底連接孔,再與鎖定螺母連接,鎖緊螺母與螺桿螺紋連接、以使PTC電加熱體壓緊在內膽導熱體底壁,使PTC電加熱體的熱量可直接、全面地傳遞給內膽導熱體,既有利于熱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受熱的均勻性;再有,彈性件的作用,使內膽導熱體與內膽底壁之間變成彈性接觸,可保證兩者充分接觸。所述螺桿頭部系壓接頭,內膽導熱體上設有下沉孔,下沉孔內設置有臺階面,螺桿壓接頭設置在下沉孔內、并壓置在臺階面上;這種下沉孔的設置,可避免螺桿頭部與內膽底壁接觸,而影響內膽導熱體上表面與內膽底壁的充分接觸,即:內膽導熱體上表面與內膽底壁保持緊密的接觸。所述螺桿頭部與內膽導熱體底壁也可以通過焊接方式固定,這里不再詳述。作為更具體的方案,所述螺桿的桿身分成上螺紋段和下螺紋段,上螺紋段的桿身直徑大、下螺紋段的桿身直徑小,以使上螺紋段與下螺紋段之間形成過渡臺階,鎖緊螺母與上螺紋段螺紋連接,鎖定螺母與下螺紋段螺紋連接,下螺紋段外還套有滑套,滑套頂面設有凸緣,凸緣頂面與過渡臺階相接,凸緣底面與彈性件上端相接,彈性件下端與鍋底相接;這里,鎖緊螺母配合上螺紋段將內膽導熱體與PTC電加熱體緊壓在一起,使兩者保持良好而全面的均勻接觸,提高熱效率。所述彈性件系壓縮彈簧,壓縮彈簧套設在滑套外,鍋底對應下螺紋段設有鍋底孔,壓縮彈簧下端與鍋底的鍋底孔頂面相接,下螺紋段由上至下穿過鍋底孔與鎖定螺母螺紋連接;這樣,內膽與內膽導熱體之間可保證良好而充分的彈性接觸。所述內膽導熱體呈托盤狀,托盤內腔形狀與內膽底部外輪廓形狀適配,這樣,內膽底壁承置在拖盤狀的內膽導熱體上,托盤狀的內膽導熱體,使內膽底壁與內膽導熱體接觸夕卜,內膽下部的側壁與托盤狀的內膽導熱體周壁接觸,其受熱面更大,加熱更均勻,效果更佳。所述PTC電加熱體包括傳熱板、PTC發熱體和絕緣導熱層,傳熱板上設置有壓緊腔,所述絕緣導熱層包裹住PTC發熱體、并一起被壓緊在壓緊腔內,傳熱板頂面與內膽導熱體底壁緊貼在一起,傳熱板對應螺桿開設有第一通孔,螺桿穿過第一通孔后與鎖緊螺母連接,傳熱板被鎖緊螺母壓緊在內膽導熱體底壁;熱量由PTC發熱體經絕緣導熱層傳給傳熱板,并利用熱量上升原理,熱量很快傳遞給上方的內膽導熱體。所述內膽導熱體底壁還緊貼有導熱板,導熱板折彎成L型,其一側為導熱接觸面,另一側為溫控器安裝面,導熱接觸面與內膽導熱體底壁壓緊接觸,溫控器安裝面設有手動復位溫控器,導熱接觸面還對應螺桿開設有第二通孔,螺桿穿過第二通孔后與鎖緊螺母連接,導熱板被鎖緊螺母壓緊在內膽導熱體底壁。這方案,溫控器可感應內膽導熱體溫度,而起到過熱保護和干燒之作用。所述鍋身與鍋底通過鎖緊螺釘連接,鍋身內壁底部均布設有多個與所述鎖緊螺釘匹配的連接螺孔,鍋底周邊對應各連接螺孔設有連接開孔,鎖緊螺釘從下往上穿過連接開孔后與連接螺孔螺紋連接;這種鍋身與鍋底的螺釘連接,既方便安裝,又容易拆卸維護,使整個電飯鍋的重要部件幾乎可以拆卸、更換。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微型電飯鍋,通過在PTC電加熱體的上表面增設內膽導熱體,利用內膽導熱體與PTC電加熱體連接、固定,避免內膽內壁與PTC電加熱體連接、固定,也就是說,PTC電加熱體與鍋底連接,而不是與內膽連接,這樣,在日常使用時,內膽可直接取出,清洗時不會影響電加熱部件;再有,PTC電加熱體與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微型電飯鍋,包括鍋蓋(1)、鍋身(4)、鍋底(9)、內膽(3)和PTC電加熱體(7),所述鍋身(4)安裝在鍋底(9)上,鍋底(9)內設置有PTC電加熱體(7),其特征是,所述PTC電加熱體(7)的上表面連接有內膽導熱體(6),內膽(3)設置在鍋身(4)內、且內膽(3)底壁與內膽導熱體(6)接觸,PTC電加熱體(7)通過連接組件(5)安裝在鍋底(9)內。
【技術特征摘要】
1.微型電飯鍋,包括鍋蓋(I)、鍋身(4)、鍋底(9)、內膽(3)和PTC電加熱體(7),所述鍋身(4)安裝在鍋底(9)上,鍋底(9)內設置有PTC電加熱體(7),其特征是,所述PTC電加熱體(7)的上表面連接有內膽導熱體(6),內膽(3)設置在鍋身(4)內、且內膽(3)底壁與內膽導熱體(6)接觸,PTC電加熱體(7)通過連接組件(5)安裝在鍋底(9)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微型電飯鍋,其特征是,所述連接組件(5)包括螺桿(51)、鎖緊螺母(52)、彈性件(54)和鎖定螺母(55),螺桿(51)上端設置在內膽導熱體(6)上,螺桿(51)下端先穿過PTC電加熱體(7)、鎖緊螺母(52)、彈性件(54)及鍋底(9)連接孔,再與鎖定螺母(55)連接,鎖緊螺母(52)與螺桿(51)螺紋連接、以使PTC電加熱體(7)壓緊在內膽導熱體(6)底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微型電飯鍋,其特征是,所述螺桿(51)頭部系壓接頭(511),內膽導熱體(6)上設有下沉孔(61),下沉孔(61)內設置有臺階面(611),螺桿(51)壓接頭(511)設置在下沉孔(61)內、并壓置在臺階面(611)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微型電飯鍋,其特征是,所述螺桿頭部(511)與內膽導熱體(6)底壁焊接固定。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微型電飯鍋,其特征是,所述螺桿(51)的桿身分成上螺紋段(512)和下螺紋段(513),上螺紋段(512)的桿身直徑大、下螺紋段(513)的桿身直徑小,以使上螺紋段(512)與下螺紋段(513)之間形成過渡臺階(514),鎖緊螺母(52)與上螺紋段(512)螺紋連接,鎖定螺母(55)與下螺紋段(513)螺紋連接,下螺紋段(513)外還套有滑套(53),滑套(53)頂面設有凸緣(531),凸緣(531)頂面與過渡臺階(514)相接,凸緣(531)底面與彈性件(54)上端相接,彈性件(54)下端與鍋底(9)相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志雄,
申請(專利權)人:何志雄,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