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同步自動磁性鉆孔裝置,其機體底端設有電磁鐵,機體內設馬達,該馬達可通過傳動結構同步驅動主軸轉動及主軸自動進刀,在進刀齒輪和傳動結構之間設置有第二傳動結構,使傳動結構能通過第二傳動結構而減速驅動套筒及主軸自動進刀;當加工條件惡劣而使主軸減緩時,其自動進刀量亦同步的相對應下降,故而該同一馬達驅動主軸轉動及自動進刀的結構,可以完全克服習用以兩組馬達分別控制而導致鉆頭受傷或工作物損壞的情形,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確可因應不同的切削環境下來達到全自動無人化加工的優點。(*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鉆孔設備,尤指一種同步自動磁性鉆孔裝置。
技術介紹
現今可攜性的磁性鉆孔機如臺灣專利公告號341148“攜帶式磁性鉆孔、攻牙、穿孔復合機”或臺灣專利公告號235534“攜帶型高速鉆孔機”所示,其是在機構底端設有電磁鐵,使機體易于磁吸固定,在機體內設有馬達,該馬達可驅動主軸轉動,此時,配合操作者驅動主軸下降,即可使固定于主軸上的鉆頭進行鉆削作業。然而,該等手控式的磁性鉆孔機因無法全自動作業,導致操作者在長時間操作下相當費力,且每臺磁性鉆孔機均要有一名操作者才能運作,實不符經濟效益。有鑒于此,便有業者開發出一種全自動磁性鉆孔機,其是在機構內設置另一馬達,該馬達可逕自驅動主軸下降,從而達到全自動鉆削的目的。然而,該等模式卻有極大的問題點,即主軸在鉆削時,因為加工物的材質或切削條件稍經改變,其鉆削阻力便會連同改變,致使主軸轉速下降,而另一馬達并無法感測到此加工變化,仍以定速控制主軸強制加工,導致鉆削作業產生誤失,令鉆頭受傷或工件損壞,由是可知,該等習用自動磁性鉆孔機無法廣泛供業界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鉆削速度減緩時能同步降低自動進刀速度的同步自動磁性鉆孔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同步自動磁性鉆孔裝置,其主要具有一機體,機體底端設有電磁鐵,而機體設有主軸頭,主軸頭內滑設有套筒,套筒的外周設有齒條,該齒條可與樞設在機體的進刀齒輪嚙合,進刀齒輪帶動套筒在主軸頭內升降,而套筒樞設主軸,且套筒驅動轉動的主軸升降,該主軸頂端連接機體內的傳動結構,機體內馬達通過傳動結構驅動主軸轉動,其中該機體在進刀齒輪和傳動結構之間設有第二傳動結構,傳動結構通過第二傳動結構減速驅動套筒及主軸自動進刀。該第二傳動結構包括蝸桿,該蝸桿連動一與進刀齒輪同軸的蝸輪。該機體頂端設有易于攜行的握把。該馬達設有定速穩壓裝置,該定速穩壓裝置主要是由調速電位器、速度控制電路、軟啟動電路、相位產生器、相位輸出電路、閘流體、速度感應器、頻率電壓轉換電路及電壓補償偵測電路所構成;其中速度控制電路可控制相位產生器使雙相閘流體導通;軟啟動電路為一時間電路,時間長短可依電容器容量大小改變,它是讓電路每次起動都能由小而大;相位輸出電路為推動雙相閘流體的驅動信號;閘流體為驅動馬達功率半導體;頻率電壓轉換電路可偵測馬達速度,將速度轉換成頻率,再將頻率轉換成電壓,此電壓與速度控制電路的電壓做比較,供電壓補償偵測電路回受補償;電源經過調速電位器、速度控制電路、軟啟動電路、相位產生器、相位輸出電路來驅動閘流體,進而控制馬達轉動,而馬達設有速度感應器,該速度感應器可偵測馬達速度,經頻率電壓轉換電路換成頻率,再將頻率轉換成電壓,此電壓與速度控制電路的電壓做比較,再由電壓補償偵測電路回受補償。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術在進刀齒輪和傳動結構30之間設置了第二傳動結構,使傳動結構能通過第二傳動結構而減速驅動套筒及主軸自動進刀;當加工條件惡劣而使主軸減緩時,其自動進刀量亦同步的相對應下降,故而該同一馬達驅動主軸轉動及自動進刀的結構,可以完全克服習用以兩組馬達分別控制而導致鉆頭受傷或工作物損壞的情形,由此可知,本技術的確可因應不同的切削環境下來達到全自動無人化加工的優點。另外,本技術的馬達還設有定速穩壓裝置,使電源經過調速電位器、速度控制電路、軟啟動電路、相位產生器、相位輸出電路來驅動閘流體,進而控制馬達轉動;而馬達設有速度感應器,該速度感應器可偵測馬達速度,經頻率電壓轉換電路轉換成頻率,再將頻率轉換成電壓,此電壓與速度控制電路的電壓做比較,再由電壓補償偵測電路回收補償,使馬達在同步自動加工時即使有電壓不穩的情形,也可依電壓高低控制相位產生器,令馬達穩定的帶動主軸,達到全自動同步加工,使磁性鉆孔機能達到無人化操作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傳動結構及第二傳動結構俯視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馬達電路示意圖。圖中10 機體11 握把 12 電磁鐵13 主軸頭 14 套筒 141 齒條15 主軸20 進刀齒輪 30 傳動結構40 馬達50 第二傳動結構 51 蝸桿52 蝸輪61 調速電位器62 速度控制電路63 軟啟動電路 64 相位產生器65 相位輸出電路66 閘流體 67 速度感應器68 頻率電壓轉換電路69 電壓補償偵測電路具體實施方式為簡化說明,隨后所舉的本技術較佳實施例僅就與本技術有關的結構說明,其它沿用習知技術部分則不贅述。請參看圖1、圖2及圖3所示,本技術主要具有一機體10,該機體10頂端設有可供易于攜行的握把11,機體底端則設有電磁鐵12,該電磁鐵12可將機體10吸附固定于工作物上,而機體10在電磁鐵12一側設有主軸頭13,主軸頭13內滑設有套筒14,套筒14的外周設有齒條141,該齒條141可與樞設于機體10的進刀齒輪20嚙合,使進刀齒輪20可以帶動套筒14在主軸頭13內升降,而套筒14則以若干軸承樞設一主軸15,且套筒14可以驅動轉動的主軸15升降,該主軸15底端可借莫式套筒來裝設鉆頭,主軸15頂端則連接機體10內的傳動結構30,機體10的馬達40可以傳動結構30驅動主軸15減速轉動,本技術的特征在于該機體10在進刀齒輪20和傳動結構30之間設有第二傳動結構50,該第二傳動結構50通過蝸桿51連動與進刀齒輪20同軸的蝸輪52,使傳動結構30能通過第二傳動結構50而減速驅動套筒14及主軸15自動進刀。當然,該相對應的減速比可通過第二傳動結構50的多數齒輪配置而達成,使主軸15轉速和進刀量能順利加工;本技術的馬達40可同步驅動主軸15轉動及自動進刀,當加工條件惡劣而使主軸15減緩時,其自動進刀量亦同步的相對應下降,故而該同一馬達40驅動主軸15轉動及自動進刀的結構,可以完全克服習用以兩組馬達分別控制而導致鉆頭受傷或工作物損壞的情形,由此可知,本技術的確可因應不同的切削環境下來達到全自動無人化加工的優點。請配合圖4觀之,本技術馬達40為了適應在同步自動加工時有電壓不穩的情形,特別設計了定速穩壓裝置來連接電源及馬達40,該裝置主要由調速電位器61、速度控制電路62、軟啟動電路63、相位產生器64、相位輸出電路65、閘流體66、速度感應器67、頻率電壓轉換電路68及電壓補償偵測電路69所構成;其中調速電位器61的旋鈕設在機體10外,以供操作者視加工材質及條件而選擇適當的轉速;速度控制電路62可控制相位產生器64使雙相閘流體66導通;軟啟動電路63為一時間電路,時間長短可依電容器容量大小改變,它可讓電路每次起動時都能由小而大,因此可降低起動電流,使馬達壽命增長;相位輸出電路65為推動雙相閘流體66的驅動信號;閘流體66的功能為驅動馬達功率半導體;頻率電壓轉換電路68可偵測馬達速度,將速度轉換成頻率,再將頻率轉換成電壓,此電壓與速度控制電路62的電壓做比較,供電壓補償偵測電路69回受補償;具體而言,電源經過調速電位器61、速度控制電路62、軟啟動電路63、相位產生器64、相位輸出電路65來驅動閘流體66,進而控制馬達40轉動,而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同步自動磁性鉆孔裝置,其主要具有一機體,機體底端設有電磁鐵,而機體設有主軸頭,主軸頭內滑設有套筒,套筒的外周設有齒條,該齒條可與樞設在機體的進刀齒輪嚙合,進刀齒輪帶動套筒在主軸頭內升降,而套筒樞設主軸,且套筒驅動轉動的主軸升降,該主軸頂端連接機體內的傳動結構,機體內馬達通過傳動結構驅動主軸轉動,其特征在于:該機體在進刀齒輪和傳動結構之間設有第二傳動結構,傳動結構通過第二傳動結構減速驅動套筒及主軸自動進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解潘忠,
申請(專利權)人:立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