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太陽能光伏發電
,具體是涉及一種安裝在建筑外墻的光伏發電裝置。
技術介紹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隨著光伏板的普及而發展起來的,無論是屋頂還是墻面都優選的使用了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板)。但是現在用于建筑外墻的光伏板一般都為固定安裝,要么是以高層建筑外墻的垂直面進行鋪滿,要么是利用建筑外墻本身的傾角進行傾斜安裝,這些方式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發電效率低,這是由于太陽能公轉的關系,太陽照射光線每年中在高度方向上會產生季節性變化,因此,如果不能在一年中定時定量的調整光伏板相對建筑外墻的角度,將會大大降低發電效率。現有的安裝在建筑外墻的光伏發電系統存在發電量小、對太陽能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不能調整角度的問題,同時使用操作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安裝在建筑外墻的光伏發電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可以將多個光伏板的角度進行連動調整,提高了系統的發電量,對太陽能資源的利用非常充分,同時使用操作方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裝在建筑外墻的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發電單元、減速電機和連動桿,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平行設置,三個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結構相同,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包括上軸承座、下軸承座、蝸輪軸、光伏板、蝸輪、蝸桿、水平軸承座和推動桿,所述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均固定安裝在建筑外墻面上,所述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平行設置,所述蝸輪軸的形狀為圓柱狀,所述蝸輪軸豎直設置且轉動安裝在上軸承座與下軸承座之間,所述光伏板固定安裝在蝸輪軸上,所述蝸輪軸的上端穿出上軸承座,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裝在建筑外墻的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發電單元、減速電機(5)和連動桿(4),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平行設置,三個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結構相同,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包括上軸承座(9)、下軸承座(10)、蝸輪軸(11)、光伏板(1)、蝸輪(6)、蝸桿(8)、水平軸承座(7)和推動桿(3),所述上軸承座(9)和下軸承座(10)均固定安裝在建筑外墻面(2)上,所述上軸承座(9)和下軸承座(10)平行設置,所述蝸輪軸(11)的形狀為圓柱狀,所述蝸輪軸(11)豎直設置且轉動安裝在上軸承座(9)與下軸承座(10)之間,所述光伏板(1)固定安裝在蝸輪軸(11)上,所述蝸輪軸(11)的上端穿出上軸承座(9),所述蝸輪(6)固定安裝在蝸輪軸(11)的上端,位于兩側的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的蝸桿(8)的一端通過水平軸承座(7)垂直安裝在建筑外墻面(2)上,所述水平軸承座(7)與建筑外墻面(2)固定連接,所述蝸桿(8)與水平軸承座(7)轉動連接,所述蝸桿(8)與蝸輪(6)相嚙合,所述推動桿(3)的一端與蝸桿(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推動桿(3)的另一端與連動桿(4)鉸接,所述減速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裝在建筑外墻的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發電單元、減速電機(5)和連動桿(4),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平行設置,三個所述光伏發電單元結構相同,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包括上軸承座(9)、下軸承座(10)、蝸輪軸(11)、光伏板(I)、蝸輪(6 )、蝸桿(8 )、水平軸承座(7 )和推動桿(3 ),所述上軸承座(9 )和下軸承座(10)均固定安裝在建筑外墻面(2)上,所述上軸承座(9)和下軸承座(10)平行設置,所述蝸輪軸(11)的形狀為圓柱狀,所述蝸輪軸(11)豎直設置且轉動安裝在上軸承座(9 )與下軸承座(10 )之間,所述光伏板(I)固定安裝在蝸輪軸(11)上,所述蝸輪軸(11)的上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捷,
申請(專利權)人:飛秒光電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