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觸點裝置及具有該觸點裝置的IC卡卡座和讀卡器,所述觸點裝置包括底座及安裝于該底座的彈簧觸針,所述彈簧觸針具有一彈簧本體,該彈簧本體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腳,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該觸腳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該底座方向彎折,所述觸腳與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為觸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觸點裝置,將引腳和觸點一體設置于彈簧觸針,通過彈簧觸針本身的彈性力實現彈簧觸針直接與IC卡和電路板導通,而減少了影響穩定性的中間因素,因此故障率低,提高了穩定性;同時,由于觸腳傾斜的與IC卡抵接,相對于垂直抵接于IC卡,觸點與IC卡的磨損更小,有利于延長IC卡和觸點裝置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讀卡器
,尤其是涉及一種觸點裝置以及具有該觸點裝置的IC卡卡座和讀卡器。
技術介紹
現有的IC卡卡座的觸點裝置,通常包括底座及安裝于底座的觸針和彈簧,觸針與彈簧的連接方式有多種,常見的包括將觸針套合于彈簧內或者將彈簧容置于管狀觸針內。圖1示出將觸針套合于彈簧內的一種連接方式,其中觸針10頂部為觸點11,用于與IC卡導通;彈簧20 —方面提供彈性力以使觸點11與IC卡抵接,另一方面作為引腳以與電路板導通,從而通過IC卡、觸針10、彈簧20和電路板兩兩導通而實現IC卡與電路板的導通,進而實現讀取IC卡的信息。然而這種觸點裝置在使用時,由于觸針10在彈簧20的垂直彈性力作用下垂直抵接于IC卡,而IC卡在插入和拔出時是水平進出并受到水平方向的牽引力,因此很容易將觸針10拉歪而導致卡死,甚至觸針10陷入底座內而出現故障,從而嚴重影響觸點裝置的穩定性;同時觸針10不是直接與IC卡和電路板同時接觸,而是需要通過彈簧20的傳導才能將IC卡與電路板導通,因此觸針10與彈簧20連接的穩定性也對觸點裝置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影響穩定性的中間因素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了觸點裝置的穩定性。并且垂直抵接于卡片的觸針10對卡片的磨損較大,同時自身也遭到較大的磨損,因此影響了觸點裝置和IC卡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觸點裝置以及具有該觸點裝置的IC卡卡座和讀卡器,旨在提高觸點裝置的穩定性。為達以上目的,本技術提出一種觸點裝置,包括底座及安裝于該底座的彈簧觸針,所述彈簧觸針具有一彈簧本體,該彈簧本體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腳,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該觸腳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該底座方向彎折,所述觸腳與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為觸點。優選地,所述底座上設有凹槽,該凹槽底部設有通孔,所述彈簧本體固定于該凹槽內且使所述引腳穿過所述通孔。優選地,所述凹槽側壁設有卡扣,所述彈簧本體通過所述卡扣卡合固定于所述凹槽內。優選地,還包括第一固定軸,所述第一固定軸穿過所述凹槽和彈簧本體后將所述彈簧本體固定于所述凹槽內。優選地,所述底座供所述IC卡最先通過的一端為入卡端,所述觸腳往所述入卡端方向傾斜。優選地,還包括穿插于所述凹槽內的第二固定軸,所述觸腳末端彎折入所述凹槽并形成一扣合于所述第二固定軸的倒鉤。優選地,所述觸點呈弧形。本技術同時提出一種IC卡卡座,其包括一觸點裝置,該觸點裝置包括底座及安裝于該底座的彈簧觸針,所述彈簧觸針具有一彈簧本體,該彈簧本體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腳,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該觸腳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該底座方向彎折,所述觸腳與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為觸點。本技術還提出一種讀卡器,其包括一觸點裝置,該觸點裝置包括底座及安裝于該底座的彈簧觸針,所述彈簧觸針具有一彈簧本體,該彈簧本體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腳,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該觸腳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該底座方向彎折,所述觸腳與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為觸點。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觸點裝置,將引腳和觸點一體設置于彈簧觸針,通過彈簧觸針本身的彈性力實現彈簧觸針直接與IC卡和電路板導通,而減少了影響穩定性的中間因素,因此故障率低,提高了穩定性;同時,由于觸腳傾斜的與IC卡抵接,相對于垂直抵接于IC卡,觸點與IC卡的磨損更小,有利于延長IC卡和觸點裝置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觸點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觸點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觸點裝置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中觸點裝置的爆炸圖;圖5是圖2中的彈簧觸針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卡片即將與本技術的觸點裝置接觸時的狀態圖;圖7是卡片插入讀卡器后與本技術的觸點裝置接觸時的狀態圖。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見圖2-圖7,提出本技術的觸點裝置一優選實施例,所述觸點裝置安裝于IC卡卡座,包括底座100、彈簧觸針200及將該彈簧觸針200安裝于底座100的第一固定軸300。所述底座100上設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若干凹槽110,凹槽110數量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本實施例中的凹槽Iio有兩排,每排四個共八個,且每個凹槽110底部還設有通孔120,凹槽110側壁設有第一穿孔130。彈簧觸針200也有八個,其具有一纏繞成螺旋狀且容置于所述凹槽110內的彈簧本體210,第一固定軸300有兩根,每一根通過凹槽110側壁的第一穿孔130穿過同一排的四個凹槽110和彈簧本體210,從而將彈簧本體210固定于凹槽110內。且彈簧本體210—端通過凹槽110內的通孔120向所述底座100底部延伸出一引腳220,該引腳220用于與電路板導通;彈簧本體210另一端向底座100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230,其突出于所述底座100后向該底座100方向彎折,所述觸腳230與IC卡10抵接的部位即為與IC卡10的芯片導通的觸點231。此外,除了用第一固定軸300將彈簧本體210固定于凹槽110內之外,還可以在凹槽Iio側壁設置卡扣,而彈簧本體210的管狀空心本身可作為卡槽,從而形成一卡扣結構,因此可以通過卡扣將彈簧本體210卡合固定于凹槽110內。據此,本實施例通過將引腳220和觸點231 —體設置于彈簧觸針200,通過彈簧觸針200本身的彈性力實現彈簧觸針200直接與IC卡10和電路板導通,因此穩定性較高;同時,由于觸腳230傾斜的與IC卡10抵接,相對于垂直抵接于IC卡10,觸腳230上的觸點231與IC卡10的磨損更小,有利于延長IC卡10和觸點裝置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觸點231呈弧形,以減小摩擦,減少對IC卡10的磨損;同時觸點231鍍金,提高觸點231的耐磨性能。從而,進一步延長了 IC卡10和觸點裝置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地,底座100供IC卡10最先通過的一端為入卡端150,本實施例的觸腳130往入卡端150方向傾斜。卡片進入時通常比較緩慢,但在出卡時,用戶有時會急速的拔出,如果觸腳130往遠離入卡端150方向傾斜,急速拔出卡片的牽引力則有可能導致彈簧觸針200翻轉而影響穩定性。而本實施例將觸腳230往入卡端150方向傾斜則有效的避免了這一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觸點裝置的穩定性。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觸點裝置還包括兩第二固定軸400,每根第二固定軸400通過設置于凹槽110側壁的第二穿孔140穿插于同一排的四個凹槽110中,固定于凹槽110中的彈簧觸針200的觸腳230末端彎折入凹槽110中并形成一倒鉤232,且該倒鉤232扣合于第二固定軸400。從而,彈簧觸針200的兩端,即彈簧本體210和觸腳230都被固定于凹槽110中,因此IC卡10插入和拔出時都不會導致彈簧觸針200的翻轉,進一步提高了觸點裝置的穩定性。同時,此時彈簧觸針200的觸腳230往入卡端150方向或遠離入卡端150方向傾斜均可。此外,還可以將觸腳230設置成與IC卡10的入卡方向傾斜一定角度而不與該入卡方向平行;或者,在凹槽110內再設置一個通孔,觸腳230末端穿過凹槽110的通孔后形成倒鉤以防止其脫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IC卡卡座的觸點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安裝于該底座的彈簧觸針,所述彈簧觸針具有一彈簧本體,該彈簧本體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腳,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該觸腳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該底座方向彎折,所述觸腳與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為觸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IC卡卡座的觸點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安裝于該底座的彈簧觸針,所述彈簧觸針具有一彈簧本體,該彈簧本體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腳,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頂部斜向延伸一觸腳,該觸腳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該底座方向彎折,所述觸腳與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為觸點。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有凹槽,該凹槽底部設有通孔,所述彈簧本體固定于該凹槽內且使所述引腳穿過所述通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側壁設有卡扣,所述彈簧本體通過所述卡扣卡合固定于所述凹槽內。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點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溫興波,薛明明,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馳卡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