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熔窯池壁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包,所述冷卻包包括殼體(1),設置在殼體(1)上的進液口與出液口,以及設置在殼體(1)內連通進液口與出液口的冷卻通道;進液管(2),其一端連接于所述進液口,另一端連接于冷卻液源;出液管(3),其連接于所述冷卻包的出液口;冷卻包設置在熔窯池壁(4)與間隙磚(5)的相接處,且冷卻包的內側壁的輪廓形狀與熔窯池壁(4)和間隙磚(5)相接處的外側壁的輪廓一致緊貼。這種熔窯池壁冷卻裝置既能對玻璃熔窯池壁(4)進行冷卻又能對其上方的間隙磚(5)進行冷卻,既降低了熔窯池壁的溫度、減少了玻璃液對池壁的侵蝕又保證了熔窯熱量不會大量散失、整個熔窯結構穩定性較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浮法玻璃生產
,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熔窯池壁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浮法玻璃生產線由投料池、玻璃熔窯、錫槽、退火窯、切裝幾大部分組成,而玻璃熔窯是浮法玻璃生產工藝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處在生產線的前端,將按玻璃配合料加熱至熔融狀態,形成玻璃液以供成型使用。浮法玻璃熔窯根據各部分功能其構造分為玻璃熔制、熱源供給、預熱回收、排煙供氣四大部分。玻璃熔制是在熔化部進行的,熔化部又由窯池和火焰空間構成。窯池是配合料熔化為玻璃液的地方,窯池由池壁和池底兩部分構成;熔窯池壁以上部分的結構即火焰空間,是一個燃燒的空間,與玻璃液直接接觸的部位是池底和池壁,窯池內進行著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液的全過程,玻璃處于各種對流狀態,流速不同,液面上流動著燃燒氣流。玻璃液面附近的池壁,由于玻璃液溫度高,液流速度快,化學反應激烈,同時叉處于氣、液、固三相交界處,因而受侵蝕狀況最嚴重,池壁上部磚體受侵蝕比其它部位嚴重。玻璃熔窯是連續作業的,如果對此狀況不采取措施,池壁的侵蝕會加劇,此部位的使用壽命會嚴重縮短,與熔窯整體壽命不相匹配,甚至會發生玻璃水滲出的嚴重事故。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1613802A公開了一種玻璃窯爐池壁的維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池壁受玻璃液和火焰侵蝕而變薄的部位外側用水冷板進行貼補,采用冷卻水作為冷卻介質在水冷板內部流動,以便對池壁進行冷卻。該現有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小池壁磚受玻璃液進一步侵蝕的速度,延長窯爐壽命。但是,該現有技術對池壁進行的水冷卻并未達到理想的狀態,該現有技術中所采用的水冷板為平板結構,貼于池壁上沿下方,此結構只能冷卻所貼池壁部位,對于其上方的間隙磚卻不能起到冷卻作用,間隙磚是熔窯窯體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熔窯的池壁與胸墻是分別獨立支撐的,因此間隙磚安裝在熔窯池壁與胸墻之間,對熔窯池壁與胸墻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起到阻擋窯內熱量向外散失的作用,同時保護胸墻的支撐鋼結構不受窯內高溫熱量侵蝕。間隙磚如果沒有被良好的冷卻,在窯內高溫熱量的沖擊下,會逐漸被侵蝕;一方面,侵蝕掉的間隙磚體落入窯內,對玻璃液造成污染,影響玻璃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間隙磚被侵蝕后,在胸墻與池壁磚之間形成孔隙,造成熔窯熱量大量散失,增加能耗,同時高溫熱量侵蝕胸墻支撐鋼構,對整個窯爐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威脅。因此在對池壁磚進行冷卻的同時,必須對間隙磚也要同時進行冷卻。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玻璃窯爐池壁的水冷裝置未能對玻璃窯爐池壁磚上方的間隙磚進行冷卻保護所導致的窯爐熱量大量散失、功耗增加,甚至整個窯爐結構穩定性差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既能對玻璃熔窯池壁進行冷卻又能對其上方的間隙磚進行冷卻的玻璃熔窯冷卻裝置,既降低了熔窯池壁的溫度、減少了玻璃液對池壁的侵蝕又保證了熔窯熱量不會大量散失、整個熔窯結構穩定性較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一種熔窯池壁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包,所述冷卻包包括殼體,設置在所述殼體上的進液口與出液口,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連通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出液口的冷卻通道;進液管,其一端連接于所述進液口,另一端連接于冷卻液源;出液管,其連接于所述冷卻包的出液口 ;所述冷卻包設置在熔窯池壁與間隙磚的相接處,且所述冷卻包的內側壁的輪廓形狀與所述熔窯池壁和所述間隙磚相接處的外側壁的輪廓一致緊貼。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內設有多個平行交替設置的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所述第一導流板一端與所述殼體的第一側壁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第二側壁具有間隙,且所述第一側壁、所述第二側壁為所述殼體的兩相對側壁;所述第二導流板一端與所述殼體的所述第二側壁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所述第一側壁具有間隙,所述冷卻通道由在所述殼體腔內的所述第一導流板與所述第二導流板間隔形成。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包的所述進液口設置在所述殼體的下端,所述出液口設置在所述殼體的上端。當對本技術的再作進一步改進時,所述冷卻包上設有將所述冷卻包固定在所述熔窯池壁上的固定件。所述冷卻包的橫截面呈“Z”型。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在本技術中,所述冷卻包設置在熔窯池壁與間隙磚的相接處,且所述冷卻包的內側壁的輪廓形狀與所述熔窯池壁和所述間隙磚相接處的外側壁的輪廓一致緊貼,該種設置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熔窯池壁的溫度而且還可以對所述熔窯池壁上方的間隙磚進行冷卻,防止了間隙磚被窯內高溫環境所侵蝕,有利于保護整個窯爐熱量不會大量散失,同時保證了窯爐整體結構穩定性。2、在本技術中,所述冷卻包的殼體內設置多個平行交替設置的導流板以形成流通通道,冷卻液沿所述流通通道進行往返流動,導流板的間隔設置使得冷卻液與冷卻水包的接觸面積增大,與熔窯池壁及間隙磚間的換熱效率增高。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技術熔窯池壁冷卻裝置與熔窯池壁及間隙磚配合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熔窯池壁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熔窯池壁冷卻裝置結構爆炸圖。附圖標記表示為:1_殼體、2-進液管、3-出液管、4-熔窯池壁、5-間隙磚、6-第一導流板、7-第二導流板、8-第一側壁、9-第二側壁、10-固定件、11-前端板、12-后端板、13-上端板、14-下端板、15-支撐鋼構、16-胸墻。具體實施方式在本技術中,為了保證熔窯池壁4以及其上布置的間隙磚5能夠冷卻降溫以防止其被窯爐內的高溫熱量沖擊、玻璃液的侵蝕,造成窯爐內熱量大量散失、增加窯爐能耗、整個窯爐結構穩定性差的問題,如圖1所示,在所述熔窯池壁4與其上方設置的間隙磚5相接處緊貼設置熔窯池壁冷卻裝置,所述熔窯池壁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包,所述冷卻包包括殼體1,設置在所述殼體I上的進液口與出液口,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I內連通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出液口的冷卻通道;進液管2,其一端連接于所述進液口,另一端連接于冷卻液源;出液管3,其連接于所述冷卻包的出液口 ;所述冷卻包設置在熔窯池壁4與間隙磚5的相接處,且所述冷卻包的內側壁的輪廓形狀與所述熔窯池壁4和所述間隙磚5相接處的外側壁的輪廓一致緊貼,由于間隙磚5安裝在熔窯池壁4與胸墻16之間,對熔窯池壁4與胸墻16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起到阻擋窯內熱量向外散失的作用,同時保護胸墻16的支撐鋼結構15不受窯內高溫熱量侵蝕,因此該冷卻包的設置降低了熔窯池壁磚的溫度,減少了玻璃液對池壁的侵蝕,同時降低了間隙磚的溫度,減少了窯內熱量的損失,保證了整個窯爐結構的穩定性。為了使冷卻包的換熱效率提聞,如圖2和圖3所不,所述冷卻包的殼體I內設有多個平行交替設置的第一導流板6和第二導流板7,所述第一導流板6 —端與所述殼體I的第一側壁8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殼體I的第二側壁9具有間隙,且所述第一側壁8、所述第二側壁9為所述殼體I的兩相對側壁;所述第二導流板7 —端與所述殼體I的所述第二側壁9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殼體I的所述第一側壁8具有間隙,所述冷卻通道由在所述殼體I腔內的所述第一導流板6與所述第二導流板7間隔形成,該導流板除了可以提高冷卻包的換熱效率外,還可以節約冷卻液的使用。所述冷卻包的殼體I是由前端板11、后端板12、上端板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熔窯池壁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包,所述冷卻包包括殼體(1),設置在所述殼體(1)上的進液口與出液口,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1)內連通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出液口的冷卻通道;進液管(2),其一端連接于所述進液口,另一端連接于冷卻液源;出液管(3),其連接于所述冷卻包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包設置在熔窯池壁(4)與間隙磚(5)的相接處,且所述冷卻包的內側壁的輪廓形狀與所述熔窯池壁(4)和所述間隙磚(5)相接處的外側壁的輪廓一致緊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熔窯池壁冷卻裝置,包括 冷卻包,所述冷卻包包括殼體(1),設置在所述殼體(I)上的進液口與出液口,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I)內連通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出液口的冷卻通道; 進液管(2),其一端連接于所述進液口,另一端連接于冷卻液源; 出液管(3),其連接于所述冷卻包的出液口 ;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包設置在熔窯池壁(4)與間隙磚(5)的相接處,且所述冷卻包的內側壁的輪廓形狀與所述熔窯池壁⑷和所述間隙磚(5)相接處的外側壁的輪廓一致緊貼。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窯池壁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內設有多個平行交替設置的第一導流板(6)和第二導流板(7),所述第一導流板(6) —端與所述殼體(I)的第一側壁(8)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殼體(I...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南,姚新喜,古小忠,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視窗玻璃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