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包括外殼(4)、轉筒(5)和進泥管(10),所述的轉筒(5)位于外殼(4)圍成腔體的中心位置,轉筒(5)內壁上方設置有轉片(6),所述的進泥管(10)位于轉筒(5)的中心軸線上。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上述結構,整個過程簡單,方便,轉筒上部是密封的,轉筒的旋轉在機體內部,不會將污泥臭氣帶出污染周圍環境,該操作衛生干凈,所耗人工較少。(*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
本技術涉及污泥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量逐漸擴大,污泥產量也急劇增加。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水質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人類約80-90%的疾病與飲用受污染的水有關。我國有70-80%河流湖泊遭遇不同程度的污染,嚴重污染的水質造成近三億多人飲用水不安全,其中近二億人口飲用的水質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流入江、河、湖、溪,切實做好各類污水的治理和處理是我國環保工程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現在常見的污泥脫水機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板框式污泥脫水機,優點是價格低廉,擅長無機污泥的脫水且泥餅含水率低,但缺點是易堵塞,需要使用高壓泵,不適用于油性污泥的脫水,也難以實現連續自動運行;另一種是帶式污泥脫水機,優點是采用濃縮脫水一體機,對進泥濃度很低的二沉池污泥進行直接濃縮脫水,具有動連續運行,具有處理量大,操作簡單,適應工況廣泛等特點,其缺點在于處理量不大,污泥脫水機間環境較差,臭味較大,不適用于有毒有害泥水分離,并且這種脫水機人工消耗比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解決現有技術中污泥脫水機無法實現連續自動運行、處理量不大、臭味大和人工消耗大的缺陷。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包括外殼、轉筒和進泥管,所述的轉筒位于外殼圍成腔體的中心位置,轉筒內壁上方設置有轉片,所述的進泥管位于轉筒的中心軸線上。采用轉片和轉筒的協同作用,能將污泥脫水至78—82%,運行簡單,消耗人工較少,有了外殼的設計,與外界隔離,臭味較小,還可以連續運行。上述的轉筒底部設置有出泥口且整個外壁均勻分布有漏水圓孔,頂部靠近轉片一端與電機連接。漏水圓孔用于漏出污水,讓污水打在外殼上流出。轉筒由電機帶動轉動。上述的轉片繞進泥管分布一圈。可讓分離后的水和泥及時排出。上述的進泥管端點與轉筒頂部之間設置有阻泥蓋,阻泥蓋與進泥管之間用阻泥蓋支架連接,阻泥蓋支架為三根直條。阻泥蓋支架用以支撐阻泥蓋,但不阻擋進泥。上述的外殼底部設置有出水口,安裝在基座上。上述的出泥口位于出水口和進泥管之間,在出泥口頂端設置有泥斗,出泥口和出水口均繞進泥管分布一圈。用于導流泥水,讓泥水排出。上述的電機用電機支架安裝在外殼的外表面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實施例的整個過程簡單,方便,采用轉片和轉筒的協同作用,污泥進口處污泥含水率98%,污泥出口處污泥含水率就已降到79%。轉筒上部是密封的,轉筒的旋轉在機體內部,不會將污泥臭氣帶出,不污染周圍環境,衛生干凈,所耗人工較少,對于污泥產量不高的廠實用性較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轉筒的正視圖;圖3為圖1的A-A視圖。圖中附圖標記分別表示為:1、出泥口 ;2、出水口 ;3、泥斗;4、外殼;5、轉筒;6、轉片;7、阻泥蓋支架;8、阻泥蓋;9、電機;10、進泥管;11、基座;12、電機支架;13、漏水圓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闡述,該技術的實施例不限于此。實施例1:如圖1和3所示,本技術包括外殼4、轉筒5和進泥管10,所述的轉筒5位于外殼4圍成腔體的中心位置,轉筒5內壁上方設置有轉片6,所述的進泥管10位于轉筒5的中心軸線上。其中的外殼4底部設置有出水口 2,安裝在基座11上。出泥口 I位于出水口2和進泥管10之間,在出泥口 I頂端設置有泥斗3,出泥口 I和出水口 2均繞進泥管10分布一圈。這樣經轉筒出泥口流出的污泥,在泥斗的承接作用下,從出泥口流出,實現污水與污泥的分離。整個過程簡單,方便,轉筒上部是密封的,轉筒的旋轉在機體內部,不會將污泥臭氣帶出,不污染周圍環境,衛生干凈,所耗人工較少。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優選轉筒5的具體結構如下:底部設置有出泥口 I且整個外壁均勻分布有漏水圓孔13,頂部靠近轉片6—端與電機9連接。電機9用電機支架12安裝在外殼4的外表面上。漏水圓孔可以及時分離污水和污泥,漏出污水,讓污水從外殼上流出。而電機則是為轉筒提供動力。實施例3:如圖2和3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和2的基礎上,優選轉片6的具體結構如下:轉片6繞進泥管10分布一圈。保證從進泥口出來的污泥都打在轉片上,經過轉片的處理實現污泥和污水的有效分離。污泥進口處污泥含水率98%,污泥出口處污泥含水率79%。實施例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以上任意一個實施例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技術特征:進泥管10端點與轉筒5頂部之間設置有阻泥蓋8,阻泥蓋8與進泥管10之間用阻泥蓋支架7連接,阻泥蓋支架7為三根直條。當污泥由泵抽吸來時,污泥沿著進泥管10進入,污泥上升至管口,在阻泥蓋8的阻擋作用下,均勻分流至旋轉的轉片6上,轉片6和轉筒5在電機9的帶動下,旋轉和導流泥水,污水被甩出漏水圓孔13,在外殼4的導流作用下,從出水口 2流出,污泥沿著轉筒5往下沉積擠壓,經轉筒出泥口流出。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部分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法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4)、轉筒(5)和進泥管(10),所述的轉筒(5)位于外殼(4)圍成腔體的中心位置,轉筒(5)內壁上方設置有轉片(6),所述的進泥管(10)位于轉筒(5)的中心軸線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4)、轉筒(5)和進泥管(10),所述的轉筒(5)位于外殼(4)圍成腔體的中心位置,轉筒(5)內壁上方設置有轉片(6),所述的進泥管(10)位于轉筒(5)的中心軸線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筒(5)底部設置有出泥口(I)且整個外壁均勻分布有漏水圓孔(13),頂部靠近轉片(6)—端與電機(9)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片(6)繞進泥管(10)分布一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泥管(10)端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登燕,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高通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