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包括設置在農田徑流排放口下方的生態防沖底坎,在生態防沖底坎的下方及左右兩側形成半包圍結構的生態過濾墻,在生態過濾墻的外側設有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優選地,緊貼所述生態過濾墻設有固定樁,用來加固生態過濾墻。本裝置既可攔截水體中的漂浮物,還可對入河的農田徑流進行凈化,具有攔截凈化效果好、結構簡單、建設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無動力運行、無需征地、維護管理簡便等優點,體現生態、低碳、環保等理念,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實用性及廣泛的適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排水凈化裝置,尤其是一種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
技術介紹
農業面源污染正成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農田徑流中氮磷的流失是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農田徑流的排放對受納水體的水質具有很大影響,特別是農田徑流的初雨徑流中攜帶較多的農業廢棄物及大量的氮、磷營養物,排入水體中會增加水體的懸浮物濃度,使水面漂浮較多的農業廢棄物,并使水體氮、磷含量大幅增加,快速降低水體水質。同時,農田徑流的排放會改變水體中原有氮磷的平衡,促進適應新條件的藻類種屬迅速增殖,可能導致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變,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體的供水、灌溉、景觀等功能的發揮。我國地域遼闊,農田面積多而廣,隨著現代集約化農業的不斷發展,農田氮、磷肥料施用量不斷增加,農田徑流對水體的污染不斷加大,農田徑流污染物削減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目前,農田徑流無害化處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濕地凈化,生態塘凈化、水庫蓄水回用、生態溝渠凈化、高固氮植物籬攔截、河濱緩沖帶攔截、前置庫凈化等,上述措施均需占用陸域土地進行改造利用,建設成本也較高,部分方法運行時需要耗用電能,凈化效果不穩定,管理工作量較大,很難大規模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簡易、節能的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包括設置在農田徑流排放口下方的生態防沖底坎,在生態防沖底坎的下方及左右兩側形成半包圍結構的生態過濾墻,在生態過濾墻的外側設有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優選地,緊貼所述生態過濾墻設有固定樁。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樁為木樁、竹樁、混凝土樁或鋼管樁。進一步地,所述生態防沖底坎設置在河道內側的斜坡或河底。進一步地,所述生態過濾墻的頂部高于河道內的常水位。進一步地,所述生態防沖底坎的材料為碎石、籠裝碎石、裝土的生態膜袋、裝土的植生袋、多孔性生態混凝土磚、椰殼纖維毯或拋石。進一步地,所述生態過濾墻由大孔隙生態混凝土、密排的生物填料、土工布包裹的礫石或沸石、籠裝碎石或大孔隙堆砌的石塊構成。進一步地,所述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內種植具有耐污、凈化、攔截能力的水生植物。進一步地,所述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內種植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或挺水植物。進一步地,所述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內種植菹草、狐尾藻、伊樂藻、輪葉黑藻、香菇草、大茨藻、小茨藻、蘆葦、狹葉香蒲或茭草。如上所述,本技術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設置在農田徑流排放的受納河道內,既可攔截水體中的漂浮物,還可通過過濾、生物膜凈化及耐污植物攔截吸收等,對入河的農田徑流進行三級凈化,具有攔截凈化效果好、結構簡單、建設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無動力運行、無需征地、維護管理簡便等優點,體現生態、低碳、環保等理念,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實用性及廣泛的適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俯視示意圖。圖中:1生態過濾墻2生態防沖底坎3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 4固定樁5農田徑流排放口7常水位具體實施方式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間”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如圖1一圖2所示,本技術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包括設置在農田徑流排放口 5下方的生態防沖底坎2,在生態防沖底坎2的下方及左右兩側形成半包圍結構的生態過濾墻1,在生態過濾墻I的外側設有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3。優選地,緊貼所述生態過濾墻I設有固定樁4,所述固定樁4為木樁、竹樁、混凝土樁或鋼管樁,防止生態過濾墻I失穩倒坍。所述生態防沖底坎2設置在河道內側的斜坡或河底,其材料為碎石、籠裝碎石、裝土的生態膜袋、裝土的植生袋、多孔性生態混凝土磚、椰殼纖維毯或拋石等具有較大表面積、可附著生物膜凈化水質的生態親和性好的防沖材料農田徑流排放口 5排出的農田徑流沖刷到生態防沖底坎2上進行消能,同時利用底坎生態材料上附著的生物膜初步凈化農田徑流中的氮磷等營養鹽。消能后的農田徑流通過生態過濾墻I進入河道,生態過濾墻I采用大孔隙生態混凝土、籠裝碎石、堆疊后形成大孔隙的石塊、密排的生物填料、土工布包裹礫石或沸石等堆疊而成,具有過濾、生物膜凈化及攔截漂浮物等作用,對農田徑流再次凈化,降低進入河道的營養鹽含量,同時將農田徑流中的漂浮物攔截在排放口處,便于打撈清理。在生態過濾墻1的外側是所述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3,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3內種植具有耐污、凈化、攔截能力的水生植物,這些植物一般是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或挺水植物。這些耐污植物可以是菹草、狐尾藻、伊樂藻、輪葉黑藻、香菇草、大茨藻、小茨藻、蘆葦、狹葉香蒲或茭草等。這些具有較強耐污、凈化及攔截能力的水生植物及其附著的微生物進一步降低水體中的營養鹽,有效削減進入河道的污染物,減少對河道水體的污染,改善水環境及水景觀。所述生態過濾墻I的頂部高于河道內的常水位7。綜上所述,本技術的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既可攔截水體中的漂浮物,還可通過過濾、生物膜凈化及耐污植物攔截吸收等,對入河的農田徑流進行三級凈化,具有攔截凈化效果好、結構簡單、建設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無動力運行、無需征地、維護管理簡便等優點,體現生態、低碳、環保等理念,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實用性及廣泛的適用性。上述實施方式僅例示性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術。本還許多方面還可以在不違背總體思想的前提下進行改進,例如耐污植物的選擇,生態過濾墻的形狀等。因此,對于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技術的精神及范疇下,可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技術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所涵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農田徑流排放口下方的生態防沖底坎(2),在生態防沖底坎(2)的下方及左右兩側形成半包圍結構的生態過濾墻(1),在生態過濾墻(1)的外側設有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農田徑流排放口下方的生態防沖底坎(2),在生態防沖底坎(2)的下方及左右兩側形成半包圍結構的生態過濾墻(I ),在生態過濾墻(I)的外側設有耐污植物攔截凈化帶(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緊貼所述生態過濾墻(I)設有固定樁(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樁(4)為木樁、竹樁、混凝土樁或鋼管樁。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防沖底坎(2)設置在河道內側的斜坡或河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農田徑流排放口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過濾墻(I)的頂部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雪誕,程南寧,盛暉,蔡育,祝新星,杜心慧,沈澈,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