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氣體控制裝置,具體是指一種對潛水衣的充氣及排氣進行控制的氣體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所用的潛水衣氣體控制裝置中的充氣開關和排氣開關設在同一個氣體通道上,當充氣開關打開對潛水衣進行充氣時,從高壓儲氣瓶進入控制裝置內的氣體所產生的氣流直接對排氣開關的活塞墊片進行沖擊,長此以往,會使排氣開關關閉不嚴,從而發生漏氣的現象,故縮短了氣體控制裝置的使用壽命,對氣體控制裝置頻繁的維修及更換,不僅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還影響了潛水衣的正常使用,特別是潛水衣使用在水下的環境,漏氣的控制裝置,會給潛水人員帶來一定的生命威脅。傳統所用的氣體控制裝置中的充氣開關,是通過推桿與氣門芯針的配合,來實現充氣的開與關,該結構的充氣開關性能不夠穩定,在安全方面也不太可靠、使用壽命短,并且還不便于維護。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方便維護的氣體控制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體控制裝置,主要由閥體、充氣接頭、充氣開關、排氣開關組成,充氣接頭與閥體的進氣口螺紋連接,閥體上的進氣口通過充氣接頭與高壓儲氣瓶連接,閥體上的出氣口通過導氣管與潛水衣相連,所述的閥體內設有氣室,閥體的兩側面上分別設有與氣室相通的圓形凹槽和凹槽,圓形凹槽上設有螺紋連接的密封蓋,所述圓形凹槽通過其側底部的通孔與排氣通道相連通,所述氣室的側壁上開有與進氣口相通的孔,所述充氣開關是由活動按鈕、推桿、復位彈黃、兩個S封圈和U形擋片構成,所述推桿芽插在氣室中,推桿中一端與設在凹槽中的活動按鈕連接,另一端從氣室內穿出,并用U形擋片卡接在該端的環形槽中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體控制裝置,包括閥體(1)、充氣接頭(2)、充氣開關(3),充氣接頭(2)與閥體(1)的進氣口(24)螺紋連接,閥體(1)上的進氣口(24)通過充氣接頭(2)與高壓儲氣瓶連接,閥體(1)上的出氣口(5)通過導氣管與潛水衣相連,所述的閥體內設有氣室(15),其特征在于:閥體(1)的兩側面上分別設有與氣室(15)相通的圓形凹槽(11)和凹槽(13),圓形凹槽(11)上設有螺紋連接的密封蓋(4),所述圓形凹槽(11)通過其側底部的通孔(12)與排氣通道(26)相連通,所述氣室(15)的側壁上開有與進氣口(24)相通的孔(16),所述充氣開關(3)是由活動按鈕(27)、推桿(14)、復位彈簧(9)、兩個密封圈(8、10)和U形擋片(7)構成,所述推桿(14)穿插在氣室(15)中,推桿(14)中一端與設在凹槽(13)中的活動按鈕(27)連接,另一端從氣室(15)內穿出,并用U形擋片(7)卡接在該端的環形槽中,兩個密封圈(8、10)間隔分布在推桿(14)上,所述的孔(16)位于兩個密封圈(8、10)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體控制裝置,包括閥體(I)、充氣接頭(2)、充氣開關(3),充氣接頭(2)與閥體Cl)的進氣口(24)螺紋連接,閥體(I)上的進氣口(24)通過充氣接頭(2)與高壓儲氣瓶連接,閥體(I)上的出氣口(5)通過導氣管與潛水衣相連,所述的閥體內設有氣室(15),其特征在于:閥體(I)的兩側面上分別設有與氣室(15)相通的圓形凹槽(11)和凹槽(13),圓形凹槽(11)上設有螺紋連接的密封蓋(4),所述圓形凹槽(11)通過其側底部的通孔(12)與排氣通道(26)相連通,所述氣室(15)的側壁上開有與進氣口(24)相通的孔(16),所述充氣開關(3)是由活動按鈕(27)、推桿(14)、復位彈簧(9)、兩個密封圈(8、10)和U形擋片(7)構成,所述推桿(14)芽插在氣室(15)中,推桿(14)中一端與設在凹槽(13)中的活動按鈕(27)連接,另一端從氣室(15)內穿出,并用U形擋片(7)卡接在該端的環形槽中,兩個密封圈(8、10)間隔分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子清,
申請(專利權)人:湛江市澳佳盛潛水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