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數控車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即X軸垂直于水平方向作上下運動,該數控車床包括機架底座、立軌體、尾座滑臺、尾座和主軸傳動裝置,立軌體設置于機架底座的后端面上,主軸傳動裝置設置在機架底座的前左端面上,尾座滑臺設置在機架底座的前右端面上,主軸傳動裝置和尾座滑臺設置在同一軸線上,主軸傳動裝置的軸線與立軌體的正前端面相平行設置;正前端面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Z軸導軌,Z軸導軌連接有Z軸滑臺;Z軸滑臺上設置有垂直于Z軸且垂直于水平面的兩條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X軸導軌上設置X軸滑臺;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時,加工精度高,可避免導軌對尾座的干攝,排屑排水流暢,便于操作者觀察到工件的車削狀況和裝卸刀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緊湊,設置合理,使用壽命長,故障率低,方便操作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數控車床
,特別涉及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
技術介紹
數控車床、車削中心,是一種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動化機床。它具有廣泛的加工工藝性能,可加工直線圓柱、斜線圓柱、圓弧和各種螺紋。具有直線插補、圓弧插補各種補償功能,并在復雜零件的批量生產中發揮了良好的經濟效果。目前,傳統數控車床的軌道設計結構有平軌和斜軌兩種,所謂平軌和斜軌指的是數控車床的xz軸所在平面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平軌即是平行于水平方向,斜軌通常有跟水平面成15°、30°、45°等角度的設計。這些傳統數控車床的導軌通常在主軸及尾座的下方或者是后方,其刀塔通常在工件前方或者是工件的后方進行車削加工。這樣的結構主要有以下幾個缺點:第一,在實際操作中,導軌對尾座的干攝較大,使用機床加工的適用性受到限制;第二,工件與操作者之間的距離大,難于觀察到工件的車削狀況,同時影響操作者裝卸刀具;第三,水和屑塵容易進入導軌上,從而減少導軌的使用壽命。故有必要對現有數控車床的結構進行進一步地技術革新。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立軌式數控車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包括機架底座、Z軸導軌、Z軸滑臺、X軸導軌、X軸滑臺、尾座和主軸傳動裝置,所述主軸傳動裝置主要由伺服電機主軸箱、主軸回轉油缸和主軸卡盤組成;它還包括立軌體和尾座滑臺,所述立軌體設置于機架底座的后端面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設置在機架底座的前左端面上,所述尾座滑臺設置在機架底座的前右端面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和尾座滑臺設置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的軸線與立軌體的正前端面相平行設置;所述正前端面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Z軸導軌,Z軸導軌沿所述正前端面的橫向設置,所述Z軸導軌連接有Z軸滑臺;所述Z軸滑臺上設置有垂直于Z軸的兩條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X軸導軌沿所述Z軸滑臺縱向設置;X軸導軌上設置X軸滑臺;所述X軸滑臺設置有刀塔;所述尾座設置在尾座滑臺上。進一步地,所述機架底座的右側外壁上設置有排屑口。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使用本技術時,通過立軌式的數控車床加工零件,通過進刀切削方向的改變,這樣便可以避免導軌對尾座的的干攝,擴大機床加工的適用范圍,也可以縮短工件與操作者之間的距離,便于操作者觀察到工件的車削狀況和裝卸刀具;同時可以減少水和屑塵進入導軌上,延長導軌的使用壽命。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正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左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底座; 101、前左端面;102、前右端面;103、后端面;2、立軌體;201、正前端面; 3、Z軸導軌;4、Z軸滑臺;5、X軸導軌;6、X軸滑臺;7、Z軸伺服電機;8、X軸伺服電機;9、刀塔;10、伺服電機主軸箱;11、主軸回轉油缸;12、主軸卡盤;13、尾座;14、尾座油缸;15、尾座滑臺;16、車刀;17、Z軸絲桿;18、排屑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包括機架底座1、Z軸導軌3、Z軸滑臺4、X軸導軌5、X軸滑臺6、尾座13和主軸傳動裝置,所述主軸傳動裝置主要由伺服電機主軸箱10、主軸回轉油缸11和主軸卡盤12組成。另外,根據現有的技術,Z軸絲桿7的一端與Z軸伺服電機7相連接,Z軸絲桿7的螺母端與Z軸滑臺4相連接,這樣Z軸伺服電機7便可以驅動Z軸滑臺4在Z軸導軌3做往復直線運動;X軸絲桿的一端與X軸伺服電機8相連接,X軸絲桿的螺母端與X軸滑臺6相連接,這樣X軸伺服電機8便可以驅動X軸滑臺6在X軸導軌5做往復直線運動。它還包括立軌體2和尾座滑臺15,所述立軌體2設置于機架底座I的后端面103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設置在機架底座I的前左端面101上,所述尾座滑臺15設置在機架底座I的前右端面102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和尾座滑臺15設置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的軸線與立軌體2的正前端面201相平行設置;所述正前端面201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Z軸導軌3,Z軸導軌3沿所述正前端面201的橫向設置,所述Z軸導軌3連接有Z軸滑臺4 ;所述Z軸滑臺4上設置有垂直于Z軸的兩條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5,X軸導軌5沿所述Z軸滑臺4縱向設置;X軸導軌5上設置X軸滑臺6 ;所述X軸滑臺6設置有刀塔9,所述刀塔9連接著各種功能的車刀17 ;所述尾座13設置在尾座滑臺15上,所述尾座13的尾端還連接尾座油缸14。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機架底座I的右側外壁上設置有排屑口18;這樣便可以方便操作者定期清理鐵屑或者安裝自動排屑機自動排屑。用本實用 新型加工零件時,它具有以下幾點優點:第一,節省了機床的占地面積,進刀切削方向由原來的水平或傾斜方向進刀改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進刀,使導軌可以置于工件的后上方,從而減少了工件與操作者之間的距離,便于操作者觀察到工件的車削狀況和裝卸刀具。第二,本技術把傳統置于工件下方和后方的導軌置于工件的上方后,大大增加了工件車削時的排屑空間,使排屑更流暢,避免了鐵屑在滑臺上的堆積對加工的影響。第三,本技術將導軌置于后上方的獨立結構,使得水和屑塵不容易進入導軌,從而提高了導軌的使用壽命;同時絲桿和電機及線路也置于上方,這樣便杜絕了傳統機床的絲桿電機線路受到切削液和屑塵的破壞的可能,從而大大的降低了機床的故障率。第四,由于刀塔重力的作用,這使得上下運動的X軸的絲桿間隙始終處于一個方向,這樣大大提高了 X軸的加工精度。另外,該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包括機架底座(1)、Z軸導軌(3)、Z軸滑臺(4)、X軸導軌(5)、X軸滑臺(6)、尾座(13)和主軸傳動裝置,所述主軸傳動裝置主要由伺服電機主軸箱(10)、主軸回轉油缸(11)和主軸卡盤(12)組成,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立軌體(2)和尾座滑臺(15),所述立軌體(2)設置于機架底座(1)的后端面(103)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設置在機架底座(1)的前左端面(101)上,所述尾座滑臺(15)設置在機架底座(1)的前右端面(102)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和尾座滑臺(15)設置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的軸線與立軌體(2)的正前端面(201)相平行設置;所述正前端面(201)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Z軸導軌(3),Z軸導軌(3)沿所述正前端面(201)的橫向設置,所述Z軸導軌(3)連接有Z軸滑臺(4);所述Z軸滑臺(4)上設置有垂直于Z軸的兩條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5),X軸導軌(5)沿所述Z軸滑臺(4)縱向設置;X軸導軌(5)上設置X軸滑臺(6);所述X軸滑臺(6)設置有刀塔(9);所述尾座(13)設置在尾座滑臺(15)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立軌式數控車床,包括機架底座(I)、Z軸導軌(3 )、Z軸滑臺(4)、X軸導軌(5 )、X軸滑臺(6)、尾座(13)和主軸傳動裝置,所述主軸傳動裝置主要由伺服電機主軸箱(10)、主軸回轉油缸(11)和主軸卡盤(12)組成,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立軌體(2)和尾座滑臺(15),所述立軌體(2)設置于機架底座(I)的后端面(103)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設置在機架底座(I)的前左端面(101)上,所述尾座滑臺(15)設置在機架底座(I)的前右端面(102)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和尾座滑臺(15)設置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主軸傳動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木勇,
申請(專利權)人:蔣木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