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制模具的試模裝置,其導柱穿過下工作臺插置在機身兩側立板上的導孔中,蝸輪固定在圓孔中的凸臺上方,絲杠與凸輪的內齒嚙合,對頭蝸桿用連軸節連接,蝸桿與蝸輪嚙合,在蝸桿的右端還與離合器連接,離合器固定在機身的右側板上,離合器上有升降手柄,槽輪與蝸桿鍵連接,導柱及絲杠的頂端分別固定在左右軸架上,上工作臺通過兩端軸桿與軸架連接,軸桿右側還連接一個蝸輪,與蝸輪嚙合的蝸桿固定在右軸架上。該裝置可在合模試驗的同時方便地進行修模,提高了制模效率。(*該技術在200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沖壓模具及塑料壓制模具的試模裝置,尤其是一種可以在裝置上進行裝配調試、合模檢驗、修模、試沖的試模裝置。目前,模具制成后通常是先安裝到壓力機上進行合模檢驗,然后需反復多次地裝卸模具進行試模、修模,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給模具制造和修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試模裝置,它不僅能在模具制成后進行合模檢驗,而且還能在裝配過程中方便地在試模裝置上進行修模。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機身用螺釘固定在底座上,下工作臺置于機身的上平面與機身固定為一體,四根導柱穿過下工作臺插置在機身兩側立板上的導孔中,在機身兩側立板的中部還有一個帶有凸臺的圓孔,蝸輪通過壓蓋固定在圓孔中的凸臺上方,絲杠與蝸輪的內齒嚙合,當蝸輪轉動時可驅動絲杠上、下移動;對頭蝸桿用連軸節連接,蝸桿與蝸輪嚙合,在蝸桿的右端還與離合器連接,離合器固定在機身的右側板上,離合器上有手動操作上工作臺升降的升降手柄;槽輪與蝸桿鍵連接,槽輪與固定在底板上的電機皮帶連接。導柱及絲杠的頂端分別固定在左右軸架上,上工作臺通過左右兩端的軸桿與軸架軸承連接,上工作臺右側軸的外端還鍵連接一個可驅動上工作臺沿水平軸向轉動的蝸輪,與蝸輪嚙合的蝸桿固定在右軸架上,在右軸架的正面裝有轉動手柄。上工作臺右側端面上有一圈環形的梯形槽,鎖定螺桿頭置于梯形槽中,鎖定螺桿透過右軸架與右軸架右側的鎖定手柄螺紋連接。在上工作臺的左右耳板的中部各有一條上工作臺水平位置定位槽,壓輪由壓輪軸固定在左右軸架上,壓輪卡在定位槽中,在左右軸架的正面各有一個壓輪手柄。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可以在進行合模試驗的同時方便地進行修模,提高了制模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剖面圖。圖中1下工作臺、2上工作臺、3梯形槽、4上工作臺軸、5蝸輪、6鎖定手柄、7軸架,8右耳板、9轉動手柄、10保護套、11對頭蝸桿、12導柱、13離合器、14升降手柄、15底座、16電機、17機身、18圓孔、19蝸輪、20壓蓋、21軸承、22絲杠、23槽輪、24連軸節、25左耳板、26壓輪手柄、27壓輪、28導孔、29滾珠軸套。在圖1中,底座15、機身17及上下工作臺2、1分別用鑄鐵澆鑄制成,機身17用螺釘固定在底座15上,下工作臺1置于機身17的上平面與機身17用螺釘固定為一體,φ65mm的四根導柱12通過下工作臺1插置于機身17左右兩側立板上的導孔28中,導孔28中裝有滾珠軸套29。在機身17左右兩側立板的中部,還有一個帶有凸臺的圓孔18;蝸輪19的兩端鑲有向心軸承21用壓蓋20將蝸輪19固定在圓孔18中的凸臺上;M60×12的絲杠22與蝸輪19的內齒嚙合,對頭蝸桿11分別與左右兩個蝸輪19嚙合,對頭蝸桿11用連軸節24連接,使蝸桿11帶動左右蝸輪19同步工作。離合器13用螺釘固定在機身17的右側與對頭蝸桿11連接,離合器13上有手動操作上工作臺2升降的升降手柄14。槽輪23與對頭蝸桿11鍵連接,槽輪23又與電機16皮帶連接。導柱12和絲杠22裝有防塵護套10,導柱12的上部有梯形臺,其頂端有螺紋,導柱12通過軸架7上的導柱固定孔從軸架7的頂部用螺帽使導柱12固定在左右軸架7上。絲杠22的上部有環形的凸臺,在凸臺上有三個螺孔,兩根絲杠22分別插入左右軸架7底部的連接孔后,用螺釘通過環形凸臺上的螺孔把絲杠22固定在軸架7的下方,上工作臺2的左右兩側有與工作臺為一體的軸4,上工作臺2通過軸4與左右軸架7軸承連接。在上工作臺2右側軸的頂端鍵連接蝸輪5,蝸桿固定在右軸架7上,蝸桿與蝸輪5嚙合,右軸架7的正面有固定在蝸桿上的控制上工作臺2轉動的手柄9。在上工作臺2右側的端面還有與軸4同心的一圈環形的梯形槽3。鎖定螺桿頭置于梯形槽3中,鎖定螺桿通過軸架7上的通孔與軸架7右側的鎖定手柄6螺紋連接。在上工作臺2的左右耳板25、8上,有上工作臺水平定位槽,半圓形的偏心壓輪27通過定位軸固定在左右軸架7上,壓輪27卡在定位槽中,壓輪手柄26在左右軸架7的正面與定位軸連接。操作時,將待試的模具固定在上下工作臺2、1上,通過電器控制開關使電機16轉動,電機16通過皮帶使對頭蝸桿11旋轉,對頭蝸桿11同時驅動左右兩個蝸輪19同步旋轉,這時嚙合在蝸輪19內齒中的絲杠22同步上移,頂起軸架7,由軸架7帶動上工作臺2循導柱12的導向平行升起,這時上下模脫離;當在脫、合模的瞬間須緩慢運行,關閉電源開關,使電機16不工作,再用手旋轉離合器13的升降手柄14,對頭蝸桿11轉動,使上工作臺2慢速升降用來觀察模具的間隙。當模具開合試驗完畢需修理上模時,轉動左右軸架7正面的定位手柄26,使半圓形的偏心壓輪27從上工作臺2的左右耳板25、8上的水平定位槽中退出,然后用手轉動旋轉手柄9來帶動蝸桿,蝸桿驅動蝸輪5轉動,與蝸輪5固定為一體的上工作臺也跟著轉動,當轉到便于修理的角度時,再用手轉動鎖定手柄6使鎖定螺桿頭,鎖緊梯形槽3,將上工作臺2固定。上工作臺2可以在360度內固定在任意角度。權利要求1.一種由底座(15)、機身(17)、電機(16)、上下工作臺(2、1)、導柱(12)絲杠(22)組成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導柱(12)穿過下工作臺(1)插置在機身(17)兩側立板上的導孔(28)中,在機身(17)兩側立板的中部還有一個帶有凸臺的圓孔(18),蝸輪(19)通過壓蓋(20)固定在圓孔(18)中的凸臺上方,絲杠(22)與蝸輪(19)的內齒嚙合,對頭蝸桿(11)用連軸節(24)連接,蝸桿(11)與蝸輪(19)嚙合,在蝸桿(11)的右端還與離合器(13)連接,離合器(13)固定在機身(17)的右側板上,離合器(13)上有升降手柄(14),槽輪(23)與蝸桿(11)鍵連接,槽輪(23)與固定在底板上的電機(16)皮帶連接,導柱(12)及絲杠(22)的頂端分別固定在左右軸架(7),上工作臺(2)通過左右兩端的軸桿(4)與軸架(7)軸承接,上工作臺(2)右側軸的外端還鍵連接一個蝸輪(5),與蝸輪(5)嚙合的蝸桿固定在右軸架(7)上,在右軸架(7)的正面裝有蝸桿轉動手柄(9),上工作臺(2)右側端面上有一圈環形的梯形槽(3),鎖定螺桿頭置于梯形槽(3)中,鎖定螺桿透過右軸架(7)與右軸架(7)右側的鎖定手柄(6)螺紋連接,在上工作臺(2)的左右耳板(25、8)的中部各有一條上工作臺(2)水平位置定位槽,壓輪(27)由壓輪軸固定在左右軸架(7)上,壓輪(27)卡在定位槽中,壓輪(27)卡在定位槽中,在左右軸架(7)的正面各有一個壓輪手柄(2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在機身(17)兩側立板的導孔中裝有滾珠軸套(29)。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絲杠(22)的頂部有環形的臺,在 臺上有三個螺孔,絲桿(22)插入軸架(7)底部的連接孔后用螺釘固定在軸架(7)的底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蝸輪(19)的兩端鑲有軸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環形的梯形槽(3)與上工作臺右軸(4)同心。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導柱(12)和絲杠(22)的外側裝有保護套(10)。專利摘要一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底座(15)、機身(17)、電機(16)、上下工作臺(2、1)、導柱(12)絲杠(22)組成的試模裝置,其特征是:導柱(12)穿過下工作臺(1)插置在機身(17)兩側立板上的導孔(28)中,在機身(17)兩側立板的中部還有一個帶有凸臺的圓孔(18),蝸輪(19)通過壓蓋(20)固定在圓孔(18)中的凸臺上方,絲杠(22)與蝸輪(19)的內齒嚙合,對頭蝸桿(11)用連軸節(24)連接,蝸桿(11)與蝸輪(19)嚙合,在蝸桿(11)的右端還與離合器(13)連接,離合器(13)固定在機身(17)的右側板上,離合器(13)上有升降手柄(14),槽輪(23)與蝸桿(11)鍵連接,槽輪(23)與固定在底板上的電機(16)皮帶連接,導柱(12)及絲杠(22)的頂端分別固定在左右軸架(7),上工作臺(2)通過左右兩端的軸桿(4)與軸架(7)軸承接,上工作臺(2)右側軸的外端還鍵連接一個蝸輪(5),與蝸輪(5)嚙合的蝸桿固定在右軸架(7)上,在右軸架(7)的正面裝有蝸桿轉動手柄(9),上工作臺(2)右側端面上有一圈環形的梯形槽(3),鎖定螺桿頭置于梯形槽(3)中,鎖定螺桿透過右軸架(7)與右軸架(7)右側的鎖定手柄(6)螺紋連接,在上工作臺(2)的左右耳板(25、8)的中部各有一條上工作臺(2)水平位置定位槽,壓輪(27)由壓輪軸固定在左右軸架(7)上,壓輪(27)卡在定位槽中,壓輪(27)卡在定位槽中,在左右軸架(7)的正面各有一個壓輪手柄(2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子辰,郭久祥,
申請(專利權)人:王子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9[中國|沈陽]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