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其設于立式綜合中心加工機的松刀機構與換刀機構之間;其中:該松刀機構是在加工機的加工軸內部穿設有一用以夾制刀具的打刀軸,而該換刀機構經由第一凸輪帶動一換刀臂,使兩端夾刀部的位置作旋轉對換,以及作上、下垂直插拔刀具的換刀動作;其特征在于: 該連動結構包括:一松刀座、環套在加工軸的外部,并在加工軸內的打刀軸上方位置處穿設有一用以抵壓打刀軸的壓塊; 一第二凸輪,設在加工軸的一側,通過傳動組件與換刀機構的第一凸輪同步轉動; 一組第一擺臂,設在加工軸的一側,其一端與第二凸輪接觸; 一組第二擺臂,樞設在松刀座上方,通過一連桿與第一擺臂連動,用以在第二凸輪的驅動下,形成一抵壓松刀座的作用力; 當換刀臂的夾刀部正對加工軸的刀具下方時,可同步由第二凸輪驅動松刀座抵壓打刀軸,以釋放對刀具的夾制。(*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立式綜合中心加工機的自動換刀裝置,尤指一種在換刀裝置的松刀機構與換刀機構之間設有連動結構的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
技術介紹
一般習知立式綜合中心加工機的換刀裝置基本上是由一換刀機構,用以作刀塔與加工軸之間的刀具對換,以及由一松刀機構配合釋放加工軸上夾制的刀具,以在換刀機構的換刀臂移動至加工軸的刀具下方時,可配合打刀軸向下的動作,使其夾持件放松所夾制的刀具,以完成換刀的動作。其中,習用的換刀機構主要由馬達驅動一復合式滾齒凸輪旋轉,該復合式滾齒凸輪設有溝槽及滾齒,而其換刀臂的中心則固設有一旋轉軸,并設有與復合式滾齒凸輪的溝槽相嚙合連動的一搖臂,以及與復合式滾齒凸輪的滾齒相嚙合的一旋轉塔,以便在復合式滾齒凸輪轉動時,通過溝槽與搖臂的傳動,使該換刀臂上、下位移,以及由滾齒與旋轉塔間的傳動,使換刀臂旋轉。至于,習用松刀機構則是由液壓缸或氣壓缸驅動打刀軸作向下松刀的動作,并通過感應器感測到換刀臂已確實到達定位后,方驅動松刀機構動作;如此,整體加工機不但需要具備有液壓系統的設備,且其與打刀軸間還需連接復雜的輸油管路,而使打刀軸的驅動裝置趨于復雜繁瑣,增加設備成本及維修保養的難度,且在運作時無法即時與換刀組件同步動作,而影響整體加工機的工作效率。又如,臺灣專利公告第367906號《刀具轉換同動裝置》,該新型專利設有一可與換刀臂同步動作的松刀裝置;其中換刀臂的動作方式與前述復合式滾齒凸輪所帶動的動作方式相同,不另贅述其主要是在復合式滾齒凸輪的周緣設有平面凸輪,由平面凸輪帶動一松夾刀作擺臂動作,再通過一連動總成構成松夾刀擺臂與主軸頭的連動,以便在復合式滾齒凸輪旋轉時,可同步控制主軸頭的松夾刀動作。但是,其整體連動裝置的換刀、抽拔刀具,以及松夾刀具的動作,是受同一個復合式滾齒凸輪的滾齒、溝槽及平面凸輪的控制,因此,當其中一個部位的尺寸精度稍有偏差或磨損時,將影響整體換刀動作的準確性,且無法進行校對。尤其,連動總成的組成構件復雜,不但尺寸、精度難以控制,且所有構件組成的體積、活動空間過于龐大,不符合加工機的設計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其在立式綜合中心加工機換刀裝置的松刀機構與換刀機構之間設有連動結構。該種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是在加工機的加工軸上套設一松刀座,該松刀座環套在加工軸的外部,并在加工軸內的打刀軸上方位置穿設一壓塊,在加工軸的一側設有一第二凸輪,第二凸輪經傳動組件與換刀機構的第一凸輪同步轉動,該加工軸的一側另設有與第二凸輪接觸的第一擺臂,以及在松刀座上方樞設有第二擺臂,另設有使第一、二擺臂連動的一連桿,即可構成一能準確配合換刀機構同步進行松刀動作的連動結構。由于本技術在松刀機構與換刀機構之間設有連動結構,故能準確配合換刀機構同步進行松刀及夾制刀具的動作,同時能滿足生產工藝的需求,提高整體換刀工作的準確性及精度,提高整體加工機的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連動結構配置狀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換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連動結構與松刀機構的連結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連動結構的動作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參見圖1-3所示,一種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其設于立式綜合中心加工機的松刀機構10與換刀機構20之間,其中松刀機構10,是在加工機的加工軸30內部穿設一用以夾制刀具40的打刀軸11,而該換刀機構20是由第一凸輪21帶動一換刀臂22,使刀塔50兩端的夾刀部23與加工軸30的位置作旋轉對換,以及作上、下垂直插拔刀具的換刀動作。參見圖2所示,該換刀機構20的第一凸輪21為設有溝槽24及滾齒(圖中未示)的復合式滾齒凸輪,由一馬達28驅動第一凸輪21旋轉,該馬達28的轉軸與第一凸輪21的轉軸之間是通過傘齒輪傳動;又,該換刀臂22的中心固設有一旋轉軸25,該旋轉軸25則通過一搖臂26與第一凸輪21的溝槽24接觸連動,以及一旋轉塔27與第一凸輪21的滾齒相嚙合,以便在第一凸輪21轉動時,由溝槽24與搖臂26的傳動使換刀臂22上、下位移,以及由滾齒與旋轉塔27的傳動使換刀臂22旋轉。參見圖3所示,其連動結構設有一松刀座60,該松刀座60環套在加工軸30的外部,并在加工軸30內的打刀軸11上方位置處穿設一用以壓迫打刀軸11的壓塊61,該加工軸30在松刀座60套設的位置處設有與加工軸30的軸向平行的一直槽31,該壓塊61由一穿過直槽31的插銷62與松刀座60相連接。其第二凸輪70設在加工軸30的一側(如圖1、2所示),并通過鏈條72與鏈輪71所構成的傳動組件與換刀機構20的第一凸輪21同步轉動,其中鏈輪71分別固設在第一、二凸輪21、70的轉軸上,由鏈條72繞設于二鏈輪71之間,使第一、二凸輪21、70同步轉動。一組第一擺臂81設在加工軸30的一側,其一端設有一滾輪84,該滾輪84與第一凸輪70相接觸。一組第二擺臂82樞設在松刀座60上方,由一連桿83與第一擺臂81連動,在第二凸輪70的驅動下,形成一抵壓松刀座60的作用力;第二擺臂82同樣設有一滾輪84,并通過滾輪84與松刀座60接觸,第二擺臂82的連桿83穿設于加工軸30一側的機體處,該連桿83的底端與第二擺臂82相樞接,而與第二凸輪70相接觸的第一擺臂81的另一端則同樣設有一滾輪84,并通過滾輪84抵壓于連桿83的頂端,且于連桿83的穿設位置處設有將連桿83朝向第一擺臂81頂推的彈簧85,以確保第二凸輪70的動作能準確傳遞至第一擺臂81。參見圖1、2、4所示,由上述構件的整合組成一在換刀臂22的夾刀部23正對著加工軸30的刀具下方時,可同步由第二凸輪70驅動松刀座60抵壓打刀軸11,以釋放對刀具40的夾制作用。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技術的實施范圍,舉凡在不違背本技術的精神及原則下,所作出的各種不同變化及修飾,皆應涵蓋于本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專利保護范疇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其設于立式綜合中心加工機的松刀機構與換刀機構之間;其中該松刀機構是在加工機的加工軸內部穿設有一用以夾制刀具的打刀軸,而該換刀機構經由第一凸輪帶動一換刀臂,使兩端夾刀部的位置作旋轉對換,以及作上、下垂直插拔刀具的換刀動作;其特征在于該連動結構包括一松刀座、環套在加工軸的外部,并在加工軸內的打刀軸上方位置處穿設有一用以抵壓打刀軸的壓塊;一第二凸輪,設在加工軸的一側,通過傳動組件與換刀機構的第一凸輪同步轉動;一組第一擺臂,設在加工軸的一側,其一端與第二凸輪接觸;一組第二擺臂,樞設在松刀座上方,通過一連桿與第一擺臂連動,用以在第二凸輪的驅動下,形成一抵壓松刀座的作用力;當換刀臂的夾刀部正對加工軸的刀具下方時,可同步由第二凸輪驅動松刀座抵壓打刀軸,以釋放對刀具的夾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換刀裝置的連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刀機構的第一凸輪為設有溝槽及滾齒的復合式滾齒凸輪,該換刀臂的中心固設有一旋轉軸,該旋轉軸通過一搖臂與第一凸輪的溝槽相連接傳動,以及一旋轉塔與第一凸輪的滾齒相嚙合,以便在第一凸輪轉動時,由溝槽與搖臂的傳動使換刀臂上、下位移,以及由滾齒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佩娟,
申請(專利權)人:蔡佩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