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包括冷卻劑回路,所述冷卻劑回路使發動機冷卻劑流通過其循環。冷卻劑回路包括排氣熱回收(EGHR)系統,用于將熱量從來自內燃發動機的排氣流傳輸至發動機冷卻劑流。控制閥布置在EGHR系統的下游,并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沿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回到內燃發動機以加熱內燃發動機,或者沿包括傳動液加溫系統的第二流體流動路徑以加熱傳動液供給,以便減少變速器旋轉損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車輛的排氣熱回收系統和變速器加溫器實施策略
本專利技術大致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冷卻劑回路,用于選擇性地加溫內燃發動機或傳動液的供應,以及操作車輛以選擇性地加溫內燃發動機或傳動液的方法。
技術介紹
車輛常常包括自動變速器,其使用液力聯軸器(fluidcoupling),即,變矩器,來在內燃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之間傳輸扭矩。能量通過液力聯軸器損失。該能量損失常常稱為“變速器旋轉損失(transmissionspinloss)”。當液力聯軸器的流體,即傳動液,是冷的時,變速器旋轉損失更大。傳動液變暖越快,變速器旋轉損失越快被減少,由此改進車輛的能量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提供了一種車輛。車輛包括內燃發動機,損失內燃發動機具有彼此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流體入口和流體出口配置為用于將發動機冷卻劑流從流體入口循環至流體出口。冷卻劑回路互連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冷卻劑回路將通過其的發動機冷卻劑流從流體出口循環至流體入口。冷卻劑回路包括排氣熱回收(EGHR)系統,其布置在流體出口的下游。EGHR系統將熱量從來自內燃發動機的排氣流傳輸至發動機冷卻劑。控制閥布置在EGHR系統下游并與EGHR系統流體連通。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布置為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位于控制閥的下游。第二流體流動路徑還布置為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位于控制閥的下游。傳動液加溫系統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布置。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在預定溫度之下時,控制閥沿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等于或大于預定溫度時,控制閥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輛的冷卻劑回路。冷卻劑回路包括內燃發動機,所示內燃發動機具有彼此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配置為用于將發動機冷卻劑流從流體入口循環至流體出口。加熱器芯部布置在內燃發動機的流體出口的下游并與內燃發動機的流體出口流體連通。排氣熱回收(EGHR)系統布置在加熱器芯部的下游。EGHR系統配置為用于將熱量從來自內燃發動機的排氣流傳輸至發動機冷卻劑。控制閥布置在EGHR系統下游并與EGHR系統流體連通。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布置為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位于控制閥的下游。第二流體流動路徑還布置為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位于控制閥的下游。傳動液加溫系統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布置。排氣再循環(EGR)系統布置為與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和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兩者流體連通并位于它們的下游。EGR系統還布置為與內燃發動機的流體入口流體連通并位于其上游。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在預定溫度之下時,控制閥沿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等于或大于預定溫度時,控制閥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還提供了一種操作車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操作內燃發動機,和使發動機冷卻劑流循環通過與內燃發動機流體連通的冷卻劑回路。循環通過冷卻劑回路的發動機冷卻劑通過排氣熱回收(EGHR)系統被加熱。當離開內燃發動機的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等于或大于預定溫度時,在發動機冷卻劑流通過EGHR系統被加熱之后,傳動液的供給通過循環通過冷卻劑回路的發動機冷卻劑流被加熱。當離開內燃發動機的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小于預定溫度時,在發動機冷卻劑流通過EGHR系統被加熱之后,內燃發動機通過循環通過冷卻劑回路的發動機冷卻劑流被加熱。相應地,控制閥將發動機冷卻劑流引導至或者內燃發動機或傳動液加溫系統。如果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小于預定溫度,則冷卻劑回路通過EGHR系統加熱發動機冷卻劑流,以及控制閥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回到內燃發動機以更快地加溫內燃發動機,由此改進車輛的操作效率。如果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等于或大于預定溫度,則冷卻劑回路通過EGHR系統加熱發動機冷卻劑流,以及控制閥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至傳動液加溫系統以加溫傳動液,由此減少變速器旋轉損失并改進車輛的操作效率。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勢及其他特征和優勢將從用于實施本專利技術的最佳模式的以下詳細描述連同附圖時顯而易見。附圖說明圖1是車輛的示意圖,示出使發動機冷卻劑流循環通過第一流體流動路徑以加熱內燃發動機的冷卻劑回路。圖2是車輛的示意圖,示出使發動機冷卻劑流循環通過第二流體流動路徑至傳動液加溫系統以加熱內燃發動機的冷卻劑回路。具體實施方式具有本領域常規技術的人將認識到,諸如“之上”、“之下”、“向上”、“向下”、“頂部”、“底部”等的術語用來描述附圖,且不表示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的限制,所述范圍如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參考附圖,其中相同的幅圖標記在幾幅圖中指向相同的部件,車輛在20處大致示出。車輛20可以包括任何種類和/或類型的車輛20,包括但不限于混合動力車輛。車輛20包括內燃發動機22。內燃發動機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汽油發動機或柴油發動機。內燃發動機22包括彼此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24和流體入口26。內燃發動機22使發動機冷卻劑流從流體入口26循環至流體出口24。應意識到,在發動機冷卻劑在流體入口26和流體出口24之間循環通過內燃發動機22時,通過內燃發動機22的操作產生的熱量被發動機冷卻劑傳輸和/或吸收。車輛20進一步包括冷卻劑回路28。冷卻劑回路28限定出用于發動機冷卻劑以連續環路方式流動通過的通道。冷卻劑回路互連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24和流體入口26,且使發動機冷卻劑流通過其從流體入口24循環至流體出口24。因此,應意識到,發動機冷卻劑在連續回路中流動通過內燃發動機22和通過冷卻劑回路28。應意識到,車輛2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其他流體回路,所述其他流體回路聯接并流體連通于本文以下描述的冷卻劑回路,例如,使發動機冷卻劑循環通過主散熱器30以冷卻發動機冷卻劑的冷卻劑回路。冷卻劑回路28包括加熱器芯部32,其布置在內燃發動機22流體出口24的下游并與其流體連通。加熱器芯部24包括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將熱量從發動機冷卻劑傳輸至循環通過車輛20的內部車艙區域以為車艙區域供暖的空氣流。冷卻回路進一步包括泵34。如所示的,泵34布置在加熱器芯部32的下游并與加熱器芯部32流體連通。泵34使發動機冷卻劑循環通過冷卻劑回路28。泵34可以包括任何合適尺寸和/或類型的流體泵,且優選地但不必是電驅動的,以及可以包括例如12伏流體泵。冷卻回路進一步包括廢氣熱回收(EGHR)系統36。EGHR系統36布置在流體出口24下游。更具體地且如所示的,EGHR系統36布置在泵34的下游。這樣,加熱器芯部32和泵34均布置在EGHR系統36上游并與EGHR系統36流體連通。EGHR系統36可以包括具有能夠將熱量從來自內燃發動機22的排氣流傳遞到發動機冷卻劑的熱交換器的任何系統。如已知的,內燃發動機22在操作期間產生經加熱的排氣流。EGHR系統36從排氣流回收熱量并將熱量傳遞至流動通過冷卻劑回路28的發動機冷卻劑。冷卻劑回路28進一步包括控制閥38。控制閥38布置在EGHR系統36下游并與EGHR系統36流體連通。控制閥38可以包括,例如,三通閥,所述三通閥具有輸入部40和兩個分立并不同的輸出部44,所述輸入部40用于從EGHR系統36接收發動機冷卻劑流,所述輸出部即第一輸出部42和第二輸出部44,每一個配置為沿不同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控制閥38的第一輸出部42連接至并流體連通于第一流體流動路徑46。這樣,第一流體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包括:內燃發動機,具有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所述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彼此流體連通并配置為用于將發動機冷卻劑流從流體入口循環至流體出口;和冷卻劑回路,互連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且使發動機冷卻劑流通過其從流體出口循環至流體入口,所述冷卻劑回路包括:排氣熱回收(EGHR)系統,布置在流體出口下游并配置為用于將熱量從來自內燃發動機的排氣流傳輸至發動機冷卻劑;控制閥,布置在EGHR系統下游并與EGHR系統流體連通;第一流體流動路徑,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布置在控制閥的下游;第二流體流動路徑,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布置在控制閥的下游;和傳動液加溫系統,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布置;其中,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在預定溫度之下時,控制閥沿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等于或大于預定溫度時,控制閥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2.01 US 13/308,5991.一種車輛,包括:內燃發動機,具有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所述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彼此流體連通并配置為用于將發動機冷卻劑流從流體入口循環至流體出口;和冷卻劑回路,互連流體連通的流體出口和流體入口,且使發動機冷卻劑流通過其從流體出口循環至流體入口,所述冷卻劑回路包括:排氣熱回收系統,布置在流體出口下游并配置為用于將熱量從來自內燃發動機的排氣流傳輸至發動機冷卻劑;控制閥,布置在排氣熱回收系統下游并與排氣熱回收系統流體連通;第一流體流動路徑,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布置在控制閥的下游;第二流體流動路徑,與控制閥流體連通并布置在控制閥的下游;和傳動液加溫系統,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布置;其中,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在預定溫度之下時,控制閥沿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用于加熱內燃發動機,以最小化將內燃發動機加熱至高效操作溫度所需的時間,當發動機冷卻劑的溫度等于或大于預定溫度時,控制閥沿第二流體流動路徑引導發動機冷卻劑流,以加溫傳動液,由此減少傳動中的變速器旋轉損失,進一步包括排氣再循環系統,所述排氣再循環系統與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和第二流體流動路徑流體連通且布置在第一流體流動路徑和第二流體流動路徑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GK加恩普迪,
申請(專利權)人: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