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座椅腳墊以及座椅,用于鏈接兩個底部具有座椅支架的座椅,包括相互鉸接在一起的第一腳墊以及第二腳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滿足直線型并排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而且還能滿足圓弧形排列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甚至實現圓形排列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際使用中鏈接安裝方便,具備極高的使用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座椅腳墊,具體地,涉及可環形排列鏈接座椅的座椅腳墊。
技術介紹
當前,市售的座椅腳墊設計上一般只滿足于單張座椅本身的“腳墊功能”,并未考慮到成排擺放時座椅間的連接關系。當座椅并列擺放時,腳墊之間一般無連接功能,并列擺放座椅間的連接一般需通過新增連接件來實現,這不僅使產品結構變得復雜化,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成本。當然,也有部分座椅腳墊設計時考慮到了成排擺放時座椅間的連接關系,但這種腳墊連接功能是有局限的,它往往只滿足于直線型并排擺放的座椅間的連接,較少考慮到座椅環形排列時腳墊間的鏈接功能。因此,本技術的座椅腳墊不僅要能實現成座椅排擺放時座椅間的鏈接關系,更要能實現座椅環形排列時腳墊間的鏈接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除了座椅腳墊的基本功能外,不僅能滿足直線型并排擺放的座椅間的連接,而且還能滿足圓弧形排列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甚至實現圓形排列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用于鏈接兩個底部具有座椅支架的座椅,包括相互鉸接在一起的第一腳墊以及第二腳墊。優選地,所述第一腳墊包括一與座椅支架配合的弧形凹槽基體;一側邊耳朵,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的一側;一通孔,設置在所述側邊耳朵的中間;以及至少兩沉頭通孔,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的兩端;所述第二腳墊包括一與座椅支架配合的弧形凹槽基體;一側邊耳朵,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的一側;一空心腔體,設置在所述側邊耳朵的背面;一可插入所述通孔中轉動的凸臺,設置在所述空心腔體的中央;以及至少兩沉頭通孔,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的兩端。優選地,所述通孔為如下形狀中的任一種:-一近似方形通孔;-三角孔;-圓孔;-梯形通孔;或者-多邊形孔。優選地,所述凸臺為如下形狀中的任一種:-圓柱形空心凸臺;-三角凸臺;-方形凸臺;-梯形凸臺;或者-多邊形凸臺。優選地,所述通孔為一近似方形通孔,所述凸臺為一圓柱形空心凸臺,所述圓柱形空心凸臺與所述近似方形通孔的四壁的每個面均發生線接觸。優選地,所述第二腳墊的空心腔體包圍所述第一腳墊的側邊耳朵。優選地,所述第一腳墊的側邊耳朵的外側設有兩個圓弧。優選地,所述第二腳墊的側邊耳朵外側端面為一個圓弧面。優選地,所述第一腳墊的側邊耳朵以及所述第二腳墊的側邊耳朵均朝向所述座椅的外側。優選地,所述通孔以及凸臺的中心線均與地面垂直。優選地,所述第一腳墊通過所述弧形凹槽基體兩端的沉頭通孔與一個座椅底部的座椅支架上的單邊小圓孔螺接;所述第二腳墊所述弧形凹槽基體兩端的沉頭通孔與另一個座椅底部的所述座椅支架上的單邊小圓孔螺接。優選地,所述座椅的支架可以使塑料支架也可以是金屬支架,或是任何常用材料的支架。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圓弧形座椅,包括若干個圓弧形排列的座椅,其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座椅的座椅支架僅有前部或者后部通過上述的座椅腳墊相互鏈接。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環形座椅,包括若干個環形排列的座椅,其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座椅的座椅支架僅有前部或者后部通過上所述的座椅腳墊相互鏈接。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直排座椅,包括若干個直線排列的座椅,其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座椅的座椅支架的前部和者后部均通過上述的座椅腳墊相互鏈接。本技術的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除了座椅腳墊的基本功能外,不僅能滿足直線型并排擺放的座椅間的連接,而且還能滿足圓弧形排列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甚至實現圓形排列擺放的座椅間的鏈接。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際使用中鏈接安裝方便,具備極高的使用價值。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a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第一腳墊的結構示意圖一;圖1b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第一腳墊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2a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第二腳墊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b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第二腳墊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a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一;圖3b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4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第一腳墊安裝到座椅支架上的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腳墊安裝好的座椅示意圖;圖6a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的直線排列連接示意圖圖6b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的直線排列連接示意圖-* ;圖6c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的直線排列連接示意圖—■.---,圖7a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的環形排列鏈接示意圖圖7b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的環形排列鏈接示意圖-* ;圖7c示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座椅的環形排列鏈接示意圖_- O附圖標記I為第一腳墊11為弧形凹槽基體 12為側邊耳朵13為沉頭通孔14為近似方形通孔15為圓弧2為第二腳墊21為弧形凹槽基體22為側邊耳朵23為沉頭通孔24為空心腔體25為圓柱形空心凸臺26為圓弧面3為座椅支架31為單邊小圓孔A為座椅AB為座椅B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現有技術以及上述實施例可以實現所述變化例,在此不予贅述。這樣的變化例并不影響本技術的實質內容,在此不予贅述。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用于鏈接兩個底部具有座椅支架3的座椅,包括相互鉸接在一起的第一腳墊I以及第二腳墊2。所述第一腳墊I包括一與座椅支架3配合的弧形凹槽基體11 ;一側邊耳朵12,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11的一側;一通孔14,設置在所述側邊耳朵12的中間;以及至少兩沉頭通孔13,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11的兩端;所述第二腳墊2包括一與座椅支架3配合的弧形凹槽基體21 ;—側邊耳朵22,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21的一側;一空心腔體24,設置在所述側邊耳朵22的背面;一可插入所述通孔14中轉動的凸臺25,設置在所述空心腔體24的中央;以及至少兩沉頭通孔23,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21的兩端。所述通孔14為如下形狀中的任一種:近似方形通孔、三角孔、圓孔、梯形通孔、或者多邊形孔。所述凸臺25為如下形狀中的任一種:圓柱形空心凸臺、三角凸臺、方形凸臺、梯形凸臺、或者多邊形凸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腳墊I中的所述通孔14為一近似方形通孔。所述第二腳墊2中的所述凸臺25為一圓柱形空心凸臺。所述圓柱形空心凸臺與所述近似方形通孔的四壁的每個面均發生線接觸。這樣,當所述圓柱形空心凸臺在所述近似方形通孔中轉動時,發生的摩擦最小,用戶的使用手感更好。所述第二腳墊2的空心腔體24包圍所述第一腳墊I的側邊耳朵12,有較好的防護性,且能夠有效防止灰塵集落在旋轉位置,延長本技術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一腳墊I的側邊耳朵12的外側設有兩個圓弧15,能夠減小所述第一腳墊I在所述第二腳墊2的空心腔體24中轉動時的摩擦,延長本技術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二腳墊2的側邊耳朵22外側端面為一個圓弧面26,同樣滴,也是為了減小摩擦延長本技術的使用壽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用于鏈接兩個底部具有座椅支架(3)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鉸接在一起的第一腳墊(1)以及第二腳墊(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用于鏈接兩個底部具有座椅支架(3)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鉸接在一起的第一腳墊(I)以及第二腳墊(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腳墊(I)包括: 一與座椅支架(3)配合的弧形凹槽基體(11); 一側邊耳朵(12),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11)的一側; 一通孔(14),設置在所述側邊耳朵(12)的中間;以及 至少兩沉頭通孔(13),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11)的兩端; 所述第二腳墊(2)包括: 一與座椅支架(3)配合的弧形凹槽基體(21); 一側邊耳朵(22),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21)的一側; 一空心腔體(24),設置在所述側邊耳朵(22)的背面; 一可插入所述通孔(14)中轉動的凸臺(25),設置在所述空心腔體(24)的中央;以及 至少兩沉頭通孔(23),設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基體(21)的兩端。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4)為如下形狀中的任一種: -一近似方形通孔; -二角孔; -圓孔;或者 -梯形通孔。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25)為如下形狀中的任一種: -圓柱形空心凸臺; -三角凸臺; -方形凸臺;或者 -梯形凸臺。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4)為一近似方形通孔,所述凸臺(25)為一圓柱形空心凸臺,所述圓柱形空心凸臺與所述近似方形通孔的四壁的每個面均發生線接觸。6.如權利要求5所 述的可環形排列連接的座椅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腳墊(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曰菖,李旺甡,張立安,
申請(專利權)人:震旦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