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潤濕型噴水雨刮器,該雨刮器的雨刷扣安裝于導流片上,用于連接雨刮器支架;導流片內部帶有導流通道,導流通道的兩側預埋多個噴頭體,且噴頭體靠近擋風玻璃的一側開有沿導流片方向延伸的圓弧形開口槽;輸水管通過異徑三通接頭擴散兩根導流管,再通過導流片的預埋連接件分別連通到雨刷扣兩側的導流片內的導流通道。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保證橡膠雨刮條在刮刷玻璃時具有充足的濕潤度并很好地貼合風擋玻璃表面,降低了刮條與玻璃的摩擦阻力,減小摩擦噪聲,減輕了馬達負擔,并且不生水紋及線狀殘留,風擋玻璃更干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汽車附件
,涉及一種雨刮器,特別涉及一種潤濕型噴水雨刮器。
技術介紹
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擋風玻璃很容易粘灰,需用雨刮器把積在前窗上的灰刮干凈。雨刮器能發揮良好作用的關鍵是:橡膠的雨刮條能保持充足的濕潤度。只有充足的濕潤度,橡膠雨刮條才能有非常好的韌性,以保持和車窗玻璃接觸的緊密性。目前,用于汽車上清潔風擋玻璃的裝置主要由洗滌系統和雨刮系統組成。噴頭體安裝在發動機罩外板或者裝飾板上,通過水泵將儲水箱的洗滌水輸向噴頭體,經噴嘴的擠壓作用將洗滌水分成細小的射流噴向擋風玻璃,配合雨刮器起到清潔擋風玻璃的作用。但由于噴頭體安裝位置與個數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對刮刷區域進行均勻地噴洗和潤滑,一方面導致前窗上水分不足、雨刮器干燥,不僅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還容易損壞雨刮器;另一方面導致局部噴水過多,雨刮器刮刷過程產生跳動,刮刷之后易產生水紋及線狀殘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清潔水均勻分散的噴灑在車窗玻璃表面,保證橡膠雨刮條在刮刷玻璃時具有充足的濕潤度,從而降低刮片與玻璃的摩擦阻力,減小摩擦噪聲,保護刮片的同時使風擋玻璃更干凈的潤濕型噴水雨刮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潤濕型噴水雨刮器包括雨刷扣,導流片,噴頭體和輸水管;所述雨刷扣安裝于導流片上,用于連接雨刮器支架;導流片內部帶有導流通道,導流通道的兩側預埋多個噴頭體,且噴頭體靠近擋風玻璃的一側開有沿導流片方向延伸的圓弧形開口槽;輸水管通過異徑三通接頭擴散兩根導流管,再通過導流片的預埋連接件分別連通到雨刷扣兩側的導流片內的導流通道。鋼片及橡膠雨刮條安裝固定于導流片上,清潔水通過輸水管和導流管進入導流片內的導流通道,然后經多個噴頭體的開口槽噴出。由于開口槽為沿導流片方向延伸的圓弧形,水流呈扇形噴射,能夠均勻分散的噴灑在車窗玻璃表面并且噴射范圍能夠覆蓋整個刮刷區域。本專利技術能夠保證橡膠雨刮條在刮刷玻璃時具有充足的濕潤度并很好地貼合風擋玻璃表面,降低了刮條與玻璃的摩擦阻力,減小摩擦噪聲,減輕了馬達負擔,并且不生水紋及線狀殘留,風擋玻璃更干凈。所述噴頭體由導流通道的一側至帶有開口槽的一側截面面積逐漸減小,清潔水在噴頭體內流動時能夠逐步增大壓力,在不提高輸水流量的條件下提高噴射力,清潔水噴灑更加均勻分散。所述開口槽對應的圓心角為90°。所述開口槽的槽寬d為0.2_。所述導流片橫截面外形為中空的“人”字形,中空的部分作為導流通道。導流片橫截面外形采用“人”字形,空氣阻力最小,風噪聲最小。所述噴頭體優選為圓柱楔形,其朝向導流通道的一側開口,遠離導流通道的一側封閉,封閉底面外形與導流片的空氣動力學特征外形相應。所述導流片兩側壁預埋的噴頭體的位置相互錯開。所述導流片導流通道同側的相鄰噴頭體等間距排列。所述噴頭體直徑D1為2mm,清潔水輸水管接頭直徑D2為3mm。所述遠離雨刷扣一側的噴頭體與導流片端部之間的距離L1S 25mm,異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L2為25mm,正面同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L3S 50mm,輸水管的接頭與導流片雨刷扣對稱中心之間的距離L4為40-60_,輸水管的接頭與同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L5為10mm-25mm,背面同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L6為50mm。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潤濕型噴水雨刮器噴頭呈扇形噴射,噴射力強,且噴射范圍覆蓋整個刮刷區域,從而最大程度上清洗、潤滑玻璃,降低了刮片與玻璃的摩擦阻力,減輕馬達負擔,減小了摩擦噪聲,保護了刮片,同時使風擋玻璃更干凈,最終為駕駛者提供了一個明亮的視野,極大的提高了駕駛舒適性。總之,本專利技術不僅能延長橡膠雨刮條的使用壽命,關鍵是能有效地保持擋風玻璃的良好視線,更有利于行車安全。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潤濕型噴水雨刮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 A向的剖面圖。圖3為圖2的I處局部放大圖。圖4為圖2的B— B向的局部剖面圖。圖5為噴頭體結構示意圖,其中圖5a為噴頭體正視圖,圖5b為噴頭體側視圖,圖5c為噴頭體斜視圖。圖中:1.雨刷扣 2.導流片 3.噴頭體 4.輸水管 5.鋼片 6.橡膠雨刮條 7.導流管 8.導流管 9.導流通道 10.開口槽 L1 一遠離雨刷扣一側噴頭體與導流片端部之間的距離 L2—異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 L3—正面同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 L4+輸水管接頭與導流片雨刷扣對稱中心之間的距離L5-輸水管接頭與同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 L6—背面同側相鄰噴頭體之間的中心距 d-噴頭體開口槽槽寬 Θ—噴頭體開口槽弧度 D1—噴頭體直徑 D2—輸水管接頭直徑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3、4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潤濕型噴水雨刮器包括雨刷扣I導流片2,噴頭體3和輸水管4 ;所述雨刷扣I安裝于導流片2上,用于連接雨刮器支架;導流片2內部帶有導流通道9,導流通道9的兩側預埋多個噴頭體3,且噴頭體3靠近擋風玻璃的一側開有噴水口 ;輸水管4通過異徑三通接頭擴散兩根導流管7、8,通過導流片2的預埋連接件分別連通到雨刷扣I兩側的導流片2內的導流通道9。所述導流片2橫截面外形優選為中空的“人”字形,中空的部分作為導流通道9。噴頭體3預埋在導流片2的兩個側壁上,其朝向導流通道9的一側開口,遠離導流通道9的一側封閉,并且在遠離導流通道9的靠近擋風玻璃的一側開有沿導流片方向延伸的圓弧形開口槽10。如圖5a、5b、5c所示,噴頭體3整體優選為圓柱楔形,其封閉底面外形與導流片2的空氣動力學特征外形相應。圓弧形開口槽對應的圓心角優選為90°。實施例一一汽陸地巡洋艦主駕駛雨刮器長度為20英寸,導流片“人”字形截面同側、縱向軸線左右兩側40mm處各預埋一個直徑為3mm的清潔水輸水管接頭,兩側距接頭各IOmm處預埋直徑為2_的噴頭體,每隔50_預埋噴頭體,導流片預埋清潔水輸水管接頭同側噴頭體數為8個;導流片“人”字形截面另一側,與異側錯開25mm預埋直徑為2mm的噴頭體,同側噴頭體間距為50mm,導流片預埋清潔水輸水管接頭異側噴頭體數為8個,主駕駛雨刮器導流片上共預埋16個噴頭體。副駕駛雨刮器長度為18英寸,導流片“人”字形截面同側、縱向軸線左右兩側50mm處各預埋一個直徑為3mm的清潔水輸水管接頭,兩側距接頭各25mm處預埋直徑為2_的噴頭體,每隔50_預埋噴頭體,導流片預埋清潔水輸水管接頭同側噴頭體數為6個;導流片“人”字形截面另一側,與異側錯開25_預埋直徑為2_的噴頭體,同側噴頭體間距為50mm,導流片預埋清潔水輸水管接頭異側噴頭體數為8個,主駕駛雨刮器導流片上共預埋14個噴頭體。潤濕型雨刮器應用于汽車一汽陸地巡洋艦上,行車過程中通過水泵將儲水箱的洗滌水輸向導流片內部導流通道,經安裝在導流片上的噴頭體的開口槽將水分成細小的射流噴向擋風玻璃,噴射范圍覆蓋整個刮刷區域,使雨刮橡膠條得到有效潤濕,更好地貼合玻璃表面,較之原始普通雨刮器,起到更好地清潔擋風玻璃的作用。實施例二捷達車主駕駛和副駕駛雨刮器長度均為16英寸,導流片“人”字形截面同側、縱向軸線左右兩側,40mm處各預埋一個直徑為3mm的清潔水輸水管接頭,兩側距接頭各IOmm處預埋直徑為2_的噴頭體,每隔50_預埋噴頭體,導流片預埋清潔水輸水管接頭同側噴頭體數為6個;導流片“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潤濕型噴水雨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雨刷扣(1),導流片(2),噴頭體(3)和輸水管(4);所述雨刷扣(1)安裝于導流片(2)上,用于連接雨刮器支架;導流片(2)內部帶有導流通道(9),導流通道(9)的兩側預埋多個噴頭體(3),且噴頭體(3)靠近擋風玻璃的一側開有沿導流片方向延伸的圓弧形開口槽(10);輸水管(4)通過異徑三通接頭擴散兩根導流管(7、8),再通過導流片(2)的預埋連接件分別連通到雨刷扣(1)兩側的導流片(2)內的導流通道(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鑫,高長鳳,張武,謝晨,王懷玉,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