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該凹模包括本體(10),其中,該凹模還包括鑲嵌在所述本體(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鑲塊(20),該鑲塊(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所述凹模的沖壓模具。通過在凹模的本體上鑲嵌硬度大于HRC75的鑲塊,能夠提高凹模入口處的耐磨程度,從而防止工件的表面產(chǎn)生拉毛等表面缺陷。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沖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以及包括該凹模的沖壓模具。
技術介紹
在利用沖壓模具成型厚度大于5mm的金屬板材時,凹模將在入口處受到較大的摩擦力,使用一段時間后,會造成凹模的磨損。利用磨損了的凹模加工工件時,會在工件表面產(chǎn)生拉毛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常用的方法是對凹模的表面進行硬化處理(如鍍鉻等)。但是,凹模的表面硬化層通常比較薄,長時間使用后容易脫落。硬化層脫落后凹模表面粗糙度加大,將加劇工件上的拉毛。因此,如何解決凹模磨損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凹模和包括該凹模的沖壓模具,所述凹模的入口處不易磨損,使用壽命較長。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該凹模包括本體,其中,該凹模還包括鑲嵌在所述本體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鑲塊,該鑲塊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優(yōu)選地,所述硬質(zhì)合金的硬度小于HRC85。優(yōu)選地,所述鑲塊設置在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拐角處。優(yōu)選地,所述鑲塊和所述本體通過設置在所述鑲塊下端的燕尾凸件和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燕尾槽互相配合。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沖壓模具,該沖壓模具包括凹模和與該凹模配合的凸模,其中,所述凹模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上述凹模。通過在凹模的本體上鑲嵌硬度大于HRC75的鑲塊,能夠提高凹模入口處的耐磨程度,從而防止工件的表面產(chǎn)生拉毛等表面缺陷。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凹模的主剖視圖示意圖;和圖2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凹|旲的俯視圖不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本體 20鑲塊30工件 40模座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如圖1和圖2中所示,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該凹模包括本體10,其中,該凹模還包括鑲嵌在所述本體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鑲塊20,該鑲塊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由硬質(zhì)合金制成的鑲塊20硬度遠高于待成型的工件30的硬度,因此,鑲塊20不會輕易被工件30磨損,所以,成型結束后工件30的表面光滑,不會產(chǎn)生拉毛等缺陷。制成鑲塊20的硬質(zhì)合金可以是鎢鈷類硬質(zhì)合金、鎢鈦鈷類硬質(zhì)合金、鎢鈦鉭(鈮)類硬質(zhì)合金等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制成,只要滿足硬度大于HRC75即可。由于硬質(zhì)合金硬度較大,難以以銑削等方式加工,所以優(yōu)選地,通過精鑄成型的方法獲得鑲塊20。并且,可以利用金剛石砂輪對鑲塊20和本體10的接合表面進行磨削。為了便于實現(xiàn),通常制造鑲塊20所采用的硬質(zhì)合金的硬度小于HRC85。鑲塊20可以設置為能夠環(huán)繞所述凹模的入口一周。也可以選擇性的在所述凹模入口處的不同位置設置鑲塊20。可以根據(jù)工件30與凹模之間的摩擦力大小來選擇設置鑲塊20的位置。可以將鑲塊20設置在凹模入口處與工件30之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較大的位置(即,凹模上最易磨損的位置)。例如,在利用沖壓模具對工件進行拉伸時,工件30上材料聚集的位置拐角處(例如,鈑金件的橫截面變徑的位置)容易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因此,為了節(jié)約材料,并且便于凹模的加工制造,優(yōu)選地,可以將鑲塊20設置在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拐角處。容易理解的是,既可以環(huán)繞所述凹模的入口處設置多個鑲塊20,也可以在所述凹模上最易磨損的位置設置一個鑲塊20即可。由于鑲塊20硬度較大,因此,很難在該鑲塊20上加工各種安裝孔。所以,優(yōu)選地,鑲塊20和本體10通過設置在鑲塊20下端的燕尾凸件和設置在本體10上的燕尾槽互相配合。當然,也可以將燕尾槽設置在鑲塊20上,而將燕尾凸件設置在本體10上,只要能夠?qū)崿F(xiàn)在不加工安裝孔的情況下將鑲塊20安裝在本體10上即可。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沖壓模具,該沖壓模具包括凹模和與該凹模配合的凸模,其中,所述凹模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上述凹模。利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沖壓模具成型的工件表面光滑,很少產(chǎn)生拉毛等表面缺陷。在安裝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凹模時,可將鑲塊20鑲嵌在本體10上之后,將凹模整體固定在模座40上。在本專利技術中,對所述凸模并沒有特殊要求,只要能夠與所述凹模的形狀互相匹配,并沖壓獲得所需形狀的工件即可。通過在凹模的本體上鑲嵌硬度大于HRC75的鑲塊,能夠提高凹模入口處的耐磨程度,從而防止工件的表面產(chǎn)生拉毛等表面缺陷。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專利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專利技術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專利技術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專利技術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內(nèi)容。權利要求1.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該凹模包括本體(10),其特征在于,該凹模還包括鑲嵌在所述本體(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鑲塊(20),該鑲塊(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zhì)合金的硬度小于HRC85。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塊(20)設置在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拐角處。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塊(20)和所述本體(10)通過設置在所述鑲塊(20)下端的燕尾凸件和設置在所述本體(10)上的燕尾槽互相配合。5.—種沖壓模具,該沖壓模具包括凹模和與該凹模配合的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為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凹模。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該凹模包括本體(10),其中,該凹模還包括鑲嵌在所述本體(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鑲塊(20),該鑲塊(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本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所述凹模的沖壓模具。通過在凹模的本體上鑲嵌硬度大于HRC75的鑲塊,能夠提高凹模入口處的耐磨程度,從而防止工件的表面產(chǎn)生拉毛等表面缺陷。文檔編號B21D37/10GK103121061SQ20111036997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專利技術者吳豐軍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沖壓模具的凹模,該凹模包括本體(10),其特征在于,該凹模還包括鑲嵌在所述本體(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處的鑲塊(20),該鑲塊(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吳豐軍,
申請(專利權)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