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以粗榧(Cephalotaxus?sinensis?Li.)提取物為有效成分的植物源抗病毒劑及其制備方法,是將粗榧的莖和葉粉碎,提取,經一定的加工過程,制備成粗榧抗病毒可溶性液劑、水劑及微乳劑,可用于煙草、辣椒、番茄、西葫蘆、馬鈴薯等作物上防治煙草花葉病毒病(Tobacco?mosaic?virus,TMV)、黃瓜花葉病毒病(Cucumber?mosaic?virus,CMV)及馬鈴薯病毒病(Potato?Virus?X,PVX;Potato?Virus?Y,PVY)等多種植物病毒病。制劑中含有粗榧提取物10%~30%,其余為助劑。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抗植物病毒劑不僅抗病毒效果好,而且對環境、人、畜、害蟲天敵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該抗植物病毒劑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適宜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植物及其應用領域,具體涉及粗榧抗植物病毒病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植物病毒是一種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細胞內寄生病原物,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的第八次報告,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植物病毒種類達1122個。植物病毒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素有“植物癌癥”之稱,其對農作物的危害程度僅次于真菌病原物,幾乎每種農作物都受到2 3種病毒的危害。全世界每年由植物病毒造成的損失約4百億美元,僅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造成的危害就超過I億美元。由于植物病毒具有嚴格的寄生性,其寄生在植物細胞甚至是細胞核內進行核酸(RNA或DNA)的復制和蛋白質外殼的合成,組成新的病毒粒子。這就決定了植物病毒病的防治難度大,一般藥劑沒有效果。20世紀初Allard報道商陸汁液中存在TMV的抑制物質,之后防治植物病毒的重點逐漸轉向植物天然提取物方向。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陸續從天然產物找到了許多抗植物病毒的抑制物質,為開發高效、專一、安全的植物病毒天然抑制劑提供了基礎。中國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 L1.)為三尖杉科,三尖杉屬植物,又名粗榧(浙江),鄂西粗榧(中國樹木分類學),中華粗榧杉、粗榧杉(中國裸子植物志)。中國粗榧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很廣,產于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云南東南部、貴州東北部、廣西、廣東西南部,多數生于海拔600-2200米的花崗巖、砂巖及石灰巖山地。木材堅實,可作農具及工藝等用。葉、枝、種子、根可提取多種植物堿,對治療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療效(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7卷,科學出版社,1978年,P.428-432)。關于中國粗榧及其代謝產物對農業生產上病、蟲、草害的作用目前只有零星報道。有報道中國粗榧生物堿衍生物對煙草花葉病毒具較好鈍化作用(辛玉成,王元慶.三尖杉酯堿合成物質對煙草花葉病毒的作用效果初報.萊陽農學院學報,1998,15 (3):205-207.),并具有除草活性(郝雙紅,魏艷,張綠,等.中國粗榧枝葉提取物分離及其對反枝莧的除草活性.農藥學學報,2006,8 (I):91-94.),中國粗榧對粘蟲具較強拒食活性(張興,楊崇珍.西北地區殺蟲植物的篩選.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9,27 (2):21-27),還具有較強的殺線蟲活性(文艷華,馮志新,徐漢虹等,植物抽提物對幾種植物病原線蟲的殺線活性篩選.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1,20 (3):235-238)。但是這些都是在實驗室內測定結果,且至今未見對其展開系統的抗植物病毒作用研究,沒有形成產品,不能應用于農業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以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 L1.)為原料,提供一種抗植物病毒效果高、無公害、價格低廉的植物源抗植物病毒劑及其制備方法。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專利技術采取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粗榧抗植物病毒劑,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該粗榧抗植物病毒劑以粗榧提取物為主成分并加入助劑加工而成,制劑形態是可溶性液劑、水劑及微乳劑;其中:所述的微乳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 % 30 %,有機溶劑:30% 60%,表面活性劑:5% 20%,防凍劑:5% 10%,余量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所述的可溶性液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 30%,有機溶劑:30% 60%,表面活性劑:5%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 ;所述的水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 % 30 %,有機溶劑:30% 60%,表面活性劑:5% 30%,防凍劑:5% 10%,余量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上述有機溶劑為乙酸乙酯,環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乳化劑為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類、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類、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類及其類似物質、斯潘系列、吐溫、農用陰離子-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表面活性劑為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類、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類、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 氧丙烯醚類及其類似物質、蓖麻油與環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中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防凍劑為乙二醇或丙三醇。上述粗榧抗植物病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A、將粗榧用植物組織粉碎機粉碎至I 5mm的粗粉碎物。B、將步驟A所得的粗粉碎物采用溶劑法浸提,浸提溶劑為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水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提取溫度為50 80°C,提取時間為18 20小時,浸提物經真空濃縮至相當于Ikg干粉/kg濃縮液;C、將步驟B所得的濃縮液,按照配方量與有機溶劑和表面活性劑置于混配釜中,攪拌均勻后即得粗榧抗植物病毒微乳劑;D、將步驟B所得的濃縮液,按照配方量與有機溶劑和表面活性劑置于混配釜中,攪拌均勻后即得粗榧抗植物病毒可溶性液劑;E、將步驟B所得的濃縮液,按照配方量與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和水置于混配釜中,攪拌均勻后即得粗榧抗植物病毒水劑。本專利技術所制成的粗榧抗植物病毒劑具有以下優點:1.抗植物病毒活性顯著,可用于煙草、辣椒、番茄、西葫蘆、馬鈴薯等作物上防治煙草花葉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黃瓜花葉病毒病(Cucumber mosaicvirus, CMV)及馬鈴薯病毒病(Potato Virus X, PVX ;Potato Virus Y, PVY)等多種植物病毒病;2.對人、畜、害蟲天敵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環境兼容性好;3.生物源農藥,使用后無殘留毒害;4.資源豐富、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適宜推廣使用。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更好的理解專利技術的實質,下面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但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植物源抗病毒劑,以粗榧提取物為活性物質,加入一定比例助劑進行劑型加工,可以制得環保型制劑微乳劑、水劑或可溶性液劑。微乳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 % 30%,有機溶劑:30% 60%,表面活性劑:5% 20%,防凍劑:5% 10%,余量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可溶性液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 30%,有機溶劑:30% 60%,表面活性劑:5%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 ;水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粗榧提取物:10 % 30 %,有機溶劑:30% 60%,表面活性劑:5% 30%,防凍劑:5% 10%,余量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所述的有機溶劑為乙酸乙酯、環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乳化劑為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類、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類、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類、斯潘系列、吐溫、農用陰離子-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表面活性劑為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類、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類、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類、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粗榧抗植物病毒劑,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該粗榧抗植物病毒劑以粗榧提取物為主成分并加入助劑加工而成,制劑形態是可溶性液劑、水劑及微乳劑;其中:?所述的微乳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30%,有機溶劑:30%~60%,表面活性劑:5%~20%,防凍劑:5%~10%,余量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所述的可溶性液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30%,有機溶劑:30%~60%,表面活性劑:5%~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所述的水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粗榧提取物10%~30%,有機溶劑:30%~60%,表面活性劑:5%~30%,防凍劑:5%~10%,余量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軍,馬志卿,景炳年,安鳳秋,馮俊濤,張興,
申請(專利權)人:楊凌農科大無公害農藥研究服務中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