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應用于汽車空調技術領域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包括安裝殼體(1),空調旋鈕(2),旋轉軸(3),空調旋鈕(2)活動安裝在安裝殼體(1)上,旋轉軸(3)與空調旋鈕(2)上的安裝孔(4)連接,所述的旋轉軸(3)安裝到安裝孔(4)內時,旋轉軸端面(5)和安裝孔底面(6)之間存在間隙部(7),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能夠方便實現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在受到碰撞力之后產生潰縮,從而滿足法規吸能性要求,確保駕乘人員的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空調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空調控制旋鈕結構。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當汽車受到碰撞力時,需要各部件能夠實現潰縮功能,從而確保駕乘人員的安全,在空調控制旋鈕結構中,主要的是通過將旋鈕結構設計為伸縮式結構,從而達到在受力時發生潰縮的目的,但現有技術中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結構較復雜,不易普遍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在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發生碰撞時,旋鈕結構能夠發生潰縮,從而確保空調控制旋鈕結構部分不會對駕乘人員造成傷害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技術為一種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包括安裝殼體,空調旋鈕,旋轉軸,空調旋鈕活動安裝在安裝殼體上,旋轉軸與空調旋鈕上的安裝孔連接,所述的旋轉軸安裝到安裝孔內時,旋轉軸端面和安裝孔底面之間存在間隙部。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還包括圓筒狀的隔光板和PCB板,隔光板與安裝殼體連接,旋轉軸設置為從隔光板中間穿過的結構,PCB板通過連接孔套裝在旋轉軸上,隔光板抵靠在PCB板上,所述的隔光板設置為由受力時發生變形的塑料材料制造的結構。所述的PCB板上設置有多道長條狀開槽,所述的每道開槽均設置為從靠近PCB板上端部的位置延伸到靠近PCB板下端部的位置。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能夠方便實現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在受到碰撞力之后產生潰縮,從而滿足法規吸能性要求,確保駕乘人員的安全。附圖說明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的PCB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安裝殼體;2、空調旋鈕;3、旋轉軸;4、安裝孔;5、旋轉軸端面;6、安裝孔底面;7、間隙部;8、隔光板;9、PCB板;10、開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1、附圖2所示,本技術為一種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包括安裝殼體1,空調旋鈕2,旋轉軸3,空調旋鈕2活動安裝在安裝殼體I上,旋轉軸3與空調旋鈕2上的安裝孔4連接,所述的旋轉軸3安裝到安裝孔4內時,旋轉軸端面5和安裝孔底面6之間存在間隙部7。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還包括圓筒狀的隔光板8和PCB板9,隔光板8與安裝殼體I連接,旋轉軸3設置為從隔光板8中間穿過的結構,PCB板9通過連接孔套裝在旋轉軸3上,隔光板8抵靠在PCB板9上,所述的隔光板8設置為由受力時發生變形的塑料材料制造的結構。所述的PCB板9上設置有多道長條狀開槽10,所述的每道開槽10均設置為從靠近PCB板9上端部的位置延伸到靠近PCB板9下端部的位置。本技術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結構簡單,加工改造成本低,當汽車發生碰撞時,空調控制旋鈕結構部分會吸收汽車接收到的沖擊力,而當沖擊力傳遞到空調控制旋鈕結構時,會先傳到旋轉軸3,在通過旋轉軸依次傳遞到PCB板6和隔光板5,由于隔光板5由受力時發生變形的塑料材料制造而成,因此,當隔光板5受到從PCB板6傳來的力后,會發生變形,從而起到了在受力時發生潰縮的目的,與此同時,由于旋轉軸3與安裝孔4之間有間隙部7,因此,當旋轉軸3受力時,旋轉軸3會向安裝殼體I方向移動,從而進一步插入到安裝孔4內,間隙部7的空間也會縮小,這樣,也起到了確保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在受力時發生潰縮的目的。綜上所述,本技術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能夠方便實現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在受到碰撞力之后產生潰縮,從而滿足法規吸能性要求,確保駕乘人員的安全。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技術具體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包括安裝殼體(1),空調旋鈕(2),旋轉軸(3),空調旋鈕(2)活動安裝在安裝殼體(I)上,旋轉軸(3)與空調旋鈕(2)上的安裝孔(4)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軸(3)安裝到安裝孔(4)內時,旋轉軸端面(5)和安裝孔底面(6)之間存在間隙部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還包括圓筒狀的隔光板(8 )和PCB板(9 ),隔光板(8 )與安裝殼體(I)連接,旋轉軸(3 )設置為從隔光板(8)中間穿過的結構,PCB板(9)通過連接孔套裝在旋轉軸(3)上,隔光板(8)抵靠在PCB板(9)上,所述的隔光板(8)設置為由受力時發生變形的塑料材料制造的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9)上設置有多道長條狀開槽(10),所述的每道開槽(10)均設置為從靠近PCB板(9)上端部的位置延伸到靠近PCB板(9)下端部的位置。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應用于汽車空調
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所述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包括安裝殼體(1),空調旋鈕(2),旋轉軸(3),空調旋鈕(2)活動安裝在安裝殼體(1)上,旋轉軸(3)與空調旋鈕(2)上的安裝孔(4)連接,所述的旋轉軸(3)安裝到安裝孔(4)內時,旋轉軸端面(5)和安裝孔底面(6)之間存在間隙部(7),本技術的空調控制旋鈕結構,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能夠方便實現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在受到碰撞力之后產生潰縮,從而滿足法規吸能性要求,確保駕乘人員的安全。文檔編號F24F11/00GK202947262SQ20122062903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專利技術者王琴, 田達笠, 朱志祥 申請人:安徽譽豐汽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控制旋鈕結構,包括安裝殼體(1),空調旋鈕(2),旋轉軸(3),空調旋鈕(2)活動安裝在安裝殼體(1)上,旋轉軸(3)與空調旋鈕(2)上的安裝孔(4)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軸(3)安裝到安裝孔(4)內時,旋轉軸端面(5)和安裝孔底面(6)之間存在間隙部(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琴,田達笠,朱志祥,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譽豐汽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