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檢驗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創傷科用植骨修整器。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創傷骨科臨床上植骨多用于粉碎骨折骨缺損、骨折部位骨不連等,通過局部植骨促進骨質創傷修復。植骨以自體骨為佳,能夠減少異體骨的排異反應等,多取自自身髂骨(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腓骨等),但取下的骨質面積較大,只有修整成細骨條植于患處,增加接觸面積,才能利用骨折局部的血運重建促進骨痂生長,目前臨床上多用咬骨剪修整取下的自體骨,但修整骨質的過程復雜,而且修整面積大小不一,修整過程中如果修整過細有可能造成醫務人員自身的醫源性損傷,且可能增加醫源性感染的機會,給醫務人員的工作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的創傷科用植骨修整器。本技術解決其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創傷科用植骨修整器,其包括底盤一端設有立柱,立柱上端通過活動軸與壓桿相聯,其特征是:所述壓桿前部設有橫向活動壓板,活動壓板下設有多道刀槽,刀槽內設有切刀,所述壓桿后部是把手,所述底盤上設有活動套。使用時可將要修整的自體骨放到所述底盤上設有的活動套內,根據需要調整切刀在不同的刀槽內,然后下壓壓桿把手即可用較少的力達到將要修整的自體骨切成規格相同的骨條。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又省力。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盤,2.立柱,3.活動軸,4.壓桿,5.活動壓板,6.刀槽,7.切刀,8.把手,9.活動套。具體實施方式在圖中,一種創傷科用植骨修整器,其包括底盤I 一端設有立柱2,立柱2上端通過活動軸3與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創傷科用植骨修整器,其包括底盤一端設有立柱,立柱上端通過活動軸與壓桿相聯,其特征是:所述壓桿前部設有橫向活動壓板,活動壓板下設有多道刀槽,刀槽內設有切刀,所述壓桿后部是把手,所述底盤上設有活動套。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