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保持架自動滾壓機,包括橫向進給機構、支撐座、滾輪、電機、料盤、上料機構、下料機構、對正汽缸、撥叉、上料道、下料道、機架、傳動軸、送料機構、退料機構和滾軸,支撐座與橫向進給機構固定連接,滾輪與支撐座裝連,料盤經支撐板與機架固定連接,電機與料盤傳動連接,料盤上具有多個周向均布的容納孔;上料機構包括上料安裝架、上料汽缸和上料套,下料機構包括下料安裝板、下料汽缸和下料套,送料機構包括送料安裝板、送料汽缸和送料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節約能源,提高產品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滾壓機,特別是涉及一種滾針軸承用保持架自動滾壓機。
技術介紹
目前行業上M型保持架滾壓成形工藝,是在普通車床上進行的,操作工一只手將工件套入隨主軸一同旋轉的滾軸上,另一只手旋轉小刀架手柄,將安裝在刀架上的滾壓輪推向工件,當滾壓輪、工件、滾軸在水平方向同時接觸時,滾壓輪開始邊旋轉邊進給,當滾壓到規定的窗孔鎖量(此鎖量是靠小刀架手柄進給刻度控制的)后,操作工一只手反向旋轉小刀架手柄、滾壓輪退回,另一只手從旋轉的滾軸上卸下滾壓后的工件,然后再套入待滾壓的工件,進入下一個循環,這種滾壓方法存在的問題如下:操作工在旋轉的滾軸上進行頻繁的上、下料操作,如果操作工不熟練、或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疲勞,并造成安全事故;靠人工控制進給速度和進給行程,工件的塑性變形速度和塑性變形量不一致,最終導致窗孔的內鎖量超差,出現漏針或卡針現象;普通車床的功率為7.5KW,無功損失太大,浪費能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節約能源,提高產品質量的保持架自動滾壓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保持架自動滾壓機,a、包括橫向進給機構、支撐座、滾輪、電機、料盤、上料機構、下料機構、對正汽缸、撥叉、上料道、下料道、機架、傳動軸、送料機構、退料機構和滾軸,支撐座與橫向進給機構固定連接,滾輪與支撐座裝連,料盤經支撐板與機架固定連接,電機與料盤傳動連接,料盤上具有多個周向均布的容納孔;b、上料機構包括上料安裝架、上料汽缸和上料套,上料汽缸經上料安裝架裝在機架上,上料套與上料汽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上料道與機架固定連接,且出口靠近上料套處;上料道的出口與上料機構均位于料盤的同側;C、下料機構包括下料安裝板、下料汽缸和下料套,下料汽缸經下料安裝板裝在機架上,下料套與下料汽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下料道與機架固定連接,且入口靠近料盤處,下料道的入口與下料機構位于料盤的兩側;d、送料機構包括送料安裝板、送料汽缸和送料套,送料汽缸經送料安裝板裝在機架上,送料套與送料汽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滾軸與傳動軸傳動連接,滾軸與送料套相對靠近料盤的容納孔,并位于料盤的兩側;e、退料機構包括退料板、退料汽缸和退料套,退料汽缸固定在機架上,退料板與退料汽缸的活塞桿裝連,退料套與退料板固定連接,且退料套有間隙的套裝在滾軸上;f、對正汽缸與機架固定連接,撥叉與對正汽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且撥叉正對滾輪。所述退料機構的退料板為菱形體,退料汽缸具有兩個,且退料汽缸分別與退料板的兩端裝連。所述橫向進給機構包括橫向拖板進給電機和絲桿,進給電機與絲桿傳動連接,絲桿與橫向拖板螺紋連接。所述料盤的前側還具有前擋板,后側具有后擋板,且料盤上具有六個容納孔。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傳動軸與機床主軸傳動連接,傳動軸能帶動滾軸轉動,且配合滾輪進行滾壓,在機架上裝有料盤,料盤通過電機控制轉動,料盤上設有多個容納孔,將待滾壓的保持架通過上料道和上料機構送入容納孔內,然后料盤旋轉,進入到送料機構處,送料機構推動工件套裝在滾軸上,再通過對正撥叉使得工件與滾軸接觸,進行滾壓,滾壓完成后,通過退料機構推出工件,使工件進入到料盤的容納孔內,再次轉動料盤,直至將工件轉動到下料機構處,下料機構推動工件,進入下料道,直至完成滾壓工序,然后一次循環,這樣就擺脫了人工滾壓實現了全自動,不需要人工用手上下料,避免造成安全事故,而且更加節約能源,提高產品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電機、料盤與機架的安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2、3所示,一種保持架自動滾壓機,包括橫向進給機構1、支撐座2、滾輪3、電機4、料盤5、上料機構6、下料機構7、對正汽缸8、撥叉9、上料道10、下料道11、機架12、傳動軸13、送料機構14、退料機構15和滾軸16,支撐座2與橫向進給機構I固定連接,滾輪3與支撐座2裝連,料盤5經支撐板17與機架12固定連接,電機4與料盤5傳動連接,料盤5上具有多個周向均布的容納孔5-1 ;上料機構6包括上料安裝架6-1、上料汽缸6-2和上料套6-3,上料汽缸6-2經上料安裝架6-1裝在機架12上,上料套6_3與上料汽缸6_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上料道10與機架12固定連接,且出口靠近上料套6-3處;上料道10的出口與上料機構6均位于料盤5的同側;下料機構7包括下料安裝板7-1、下料汽缸7-2和下料套7-3,下料汽缸7-2經下料安裝板7-1裝在機架12上,下料套7-3與下料汽缸7_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下料道11與機架12固定連接,且入口靠近料盤5處,下料道11的入口與下料機構7位于料盤5的兩側;送料機構14包括送料安裝板14-1、送料汽缸14-2和送料套14-3,送料汽缸14-2經送料安裝板14-1裝在機架12上,送料套14_3與送料汽缸14_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滾軸16與傳動軸13傳動連接,滾軸16與送料套14-3相對靠近料盤5的容納孔5-1,并位于料盤5的兩側;退料機構15包括退料板15-1、退料汽缸15-2和退料套15-3,退料汽缸15-2固定在機架12上,退料板15-1與退料汽缸15_2的活塞桿裝連,退料套15-3與退料板15-1固定連接,且退料套15-3有間隙的套裝在滾軸16上;對正汽缸8與機架12固定連接,撥叉9與對正汽缸8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且撥叉9正對滾輪3。參見圖1、2所示,所述退料機構15的退料板15-1為菱形體,退料汽缸15_2具有兩個,且退料汽缸15-2分別與退料板15-1的兩端裝連,這樣就能更加均勻平穩的退料,也不影響滾軸16的轉動,菱形可以節省安裝面積,而且結構強度也好,可以設置兩個退料氣缸 15-2。參見圖1、2所示,所述橫向進給機構I包括橫向拖板1-1、進給電機1-2和絲桿1-3,進給電機1-2與絲桿1-3傳動連接,絲桿1-3與橫向拖板1-1螺紋連接,為了傳遞橫向動力,橫向拖板1-1可以利用外設機床橫向進給拖板,將機架12固定連接在機床上,傳動軸13為外設機床的主軸。參見圖1、2所示,為了既使結構緊湊,又更好的提高滾壓效率,所述料盤5的前側還具有前擋板5-2,后側具有后擋板5-3,且料盤5上具有六個容納孔5-1。參見圖1、2所示,本技術安裝使用時,對于不需要認基面的保持架,直接由通用的振動式送料機將待滾壓的保持架送到上料道10上,對于需要認基面的保持架則由操作工將待滾壓的保持架排到上料道10上,然后上料機構6將待滾壓的保持架從上料道10推到料盤5的容納孔5-1中,料盤5旋轉,使保持架轉動到送料機構14處,然后送料機構14將待滾壓保持架從料盤5推到滾軸16與對正機機構8的撥叉9所形成的環形通道中,傳動軸13帶動滾輪16旋轉進行滾壓,滾壓完成后撥叉9前行,將已滾壓后的保持架推回滾軸16中心,退料機構15將已滾壓后的保持架推到料盤5的另一個容納孔5-1內,退料機構返回料盤5旋轉,此時三個動作同時進行:第一是上料機構6將待滾壓的保持架從上料道10推到料盤5的容納孔5-1中;下料機構7將已滾壓后的保持架從料盤5推到下料道11上,SP完成滾壓工序;送料機構14將待滾壓保持架從料盤5推到滾軸16與撥叉9所形成的環形通道中,進入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保持架自動滾壓機,其特征在于:a、包括橫向進給機構(1)、支撐座(2)、滾輪(3)、電機(4)、料盤(5)、上料機構(6)、下料機構(7)、對正汽缸(8)、撥叉(9)、上料道(10)、下料道(11)、機架(12)、傳動軸(13)、送料機構(14)、退料機構(15)和滾軸(16),支撐座(2)與橫向進給機構(1)固定連接,滾輪(3)與支撐座(2)裝連,料盤(5)經支撐板(17)與機架(12)固定連接,電機(4)與料盤(5)傳動連接,料盤(5)上具有多個周向均布的容納孔(5?1);b、上料機構(6)包括上料安裝架(6?1)、上料汽缸(6?2)和上料套(6?3),上料汽缸(6?2)經上料安裝架(6?1)裝在機架(12)上,上料套(6?3)與上料汽缸(6?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上料道(10)與機架(12)固定連接,且出口靠近上料套(6?3)處;上料道(10)的出口與上料機構(6)均位于料盤(5)的同側;c、下料機構(7)包括下料安裝板(7?1)、下料汽缸(7?2)和下料套(7?3),下料汽缸(7?2)經下料安裝板(7?1)裝在機架(12)上,下料套(7?3)與下料汽缸(7?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下料道(11)與機架(12)固定連接,且入口靠近料盤(5)處,下料道(11)的入口與下料機構(7)位于料盤(5)的兩側;d、送料機構(14)包括送料安裝板(14?1)、送料汽缸(14?2)和送料套(14?3),送料汽缸(14?2)經送料安裝板(14?1)裝在機架(12)上,送料套(14?3)與送料汽缸(14?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滾軸(16)與傳動軸(13)傳動連接,滾軸(16)與送料套(14?3)相對靠近料盤(5)的容納孔(5?1),并位于料盤(5)的兩側;e、退料機構(15)包括退料板(15?1)、退料汽缸(15?2)和退料套(15?3),退料汽缸(15?2)固定在機架(12)上,退料板(15?1)與退料汽缸(15?2)的活塞桿裝連,退料套(15?3)與退料板(15?1)固定連接,且退料套(15?3)有間隙的套裝在滾軸(16)上;f、對正汽缸(8)與機架(12)固定連接,撥叉(9)與對正汽缸(8)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且撥叉(9)正對滾輪(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保持架自動滾壓機,其特征在于: a、包括橫向進給機構(I)、支撐座(2)、滾輪(3)、電機(4)、料盤(5)、上料機構(6)、下料機構(7)、對正汽缸(8)、撥叉(9)、上料道(10)、下料道(11)、機架(12)、傳動軸(13)、送料機構(14)、退料機構(15)和滾軸(16),支撐座(2)與橫向進給機構(I)固定連接,滾輪(3)與支撐座(2)裝連,料盤(5)經支撐板(17)與機架(12)固定連接,電機(4)與料盤(5)傳動連接,料盤(5)上具有多個周向均布的容納孔(5-1); b、上料機構(6)包括上料安裝架(6-1)、上料汽缸(6-2)和上料套(6-3),上料汽缸(6-2 )經上料安裝架(6-1)裝在機架(12 )上,上料套(6-3 )與上料汽缸(6-2 )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上料道(10)與機架(12)固定連接,且出口靠近上料套(6-3)處;上料道(10)的出口與上料機構(6)均位于料盤(5)的同側; C、下料機構(7)包括下料安裝板(7-1)、下料汽缸(7-2)和下料套(7-3),下料汽缸(7-2 )經下料安裝板(7-1)裝在機架(12 )上,下料套(7-3 )與下料汽缸(7-2 )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下料道(11)與機架(12)固定連接,且入口靠近料盤(5)處,下料道(11)的入口與下料機構(7 )位于料盤(5 )的兩側; d、送料機構(14)包括送料安裝板(14-1)、送料汽缸(14-2)和送料套(14-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建志,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東風軸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