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真空凈油機,其解決了現有離心式凈油機排氣效果差和凈油效率低的技術問題,其設有大葉輪和濾筒,大葉輪與濾筒固定連接,大葉輪設有進油通道;濾筒內設有主軸,主軸的上端設有集油葉輪,主軸的外周套設有碟片支架;碟片支架下端與大葉輪固定連接,碟片支架外周形成有濾筒真空腔;主軸為管狀結構,其內腔中設有中心氣管,中心氣管沿集油葉輪的中心軸線貫穿而出,中心氣管上設有排氣管,排氣管一端與中心氣管的內腔相通,另一端與濾筒真空腔相通,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凈化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離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排氣效果好、凈油效率高的真空凈油機。
技術介紹
現有的離心式凈油機能夠很好的將需要凈化的油液中的密度較大的水和固體雜質過濾出來,但是不能夠徹底的將濁油中的空氣和水蒸氣排出。授權公告號為CN200981826Y的中國技術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離心式凈油機,其排氣的方式是在集油葉輪上設有排氣管,離心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會通過該排氣管進入排氣通道。這種方式離心式凈油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氣體需要沿著離心腔的軸心處上行,穿過內排氣管然后才能進入到外排氣管的排氣通道內,而氣體在穿過內排氣管時,由于內排氣管的兩端管口經常有油膜阻擋,氣體必須克服油膜的阻力才能排出,這樣就導致了氣體不能及時、徹底的排出,影響系統的真空度,使凈油的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現有的離心式凈油機排氣效果差、凈油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排氣效果好、凈油效率高的真空凈油機。為此,本專利技術設有大葉輪和濾筒,大葉輪與濾筒固定連接,大葉輪設有進油通道;濾筒內設有主軸,主軸的上端設有集油葉輪,主軸的外周套設有碟片支架;碟片支架下端與大葉輪固定連接,碟片支架外周形成有濾筒真空腔;主軸為管狀結構,其內腔中設有中心氣管,中心氣管沿集油葉輪的中心軸線貫穿而出,中心氣管上設有排氣管,排氣管一端與中心氣管的內腔相通,另一端與濾筒真空腔相通。優選地,碟片支架設有碟片支架開口和碟片支架內腔,排氣管透過主軸進入到碟片支架內腔中,碟片支架開口一端連通碟片支架內腔,另一端連通濾筒真空腔。優選地,碟片支架的下端設有通氣環,通氣環外側與碟片支架相連接,內側與主軸相連接;通氣環內設有通氣孔,通氣孔的上端與碟片支架內腔相通,下端與進油通道相通。優選地,集油葉輪上設有集油葉輪氣管,集油葉輪氣管一端連通濾筒真空腔,另一端連通集油葉輪上方的氣腔。優選地,排氣管包括水平管和垂直管,水平管內腔與垂直管內腔相連通形成十字形腔,垂直管上下兩端均與中心氣管密封相連。由于本專利技術在中心氣管上設置有排氣管,排氣管直接或間接的將濾筒真空腔與中心氣管的內腔連通起來。在系統抽真空時,若有氣體進入濾筒真空腔,便會直接通過排氣管進入到中心氣管中排出,這樣絕大部分的氣體都能夠按照相對較短而且合理的路徑排出濾筒,排氣效果好,濁油的凈化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碟片支架的內部設有碟片支架內腔,下端設置有通氣環和通氣孔,如果濾筒下端有氣體產生,氣體就會直接通過通氣孔進入到碟片支架內腔中,然后通過排氣管進入到中心氣管中排出,這樣就防止了濾筒下端積氣,使氣 體排出更徹底,進一步提高了濁油的凈化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剖視圖;圖2是圖1的A-A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十字排氣管的立體圖。圖中符號說明:1.大葉輪;2.濾筒;3.碟片支架;4.中心氣管;5.主軸;6.碟片;7.集油葉輪上部氣腔;8.集油葉輪;9.排氣管;10.十字排氣管;11.底座;12.濁油入口 ;13.凈油出口 ;14.進油通道;15.出油通道;16.氣體出口 ;17.通氣環;18.通氣孔;19.碟片支架內腔;20.碟片支架開口 ;21.容易存氣部位;22.濾筒真空腔。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主要設有大葉輪1、濾筒2、碟片支架3、中心氣管4、主軸5、集油葉輪8和底座11。底座11與大葉輪I相互連接,大葉輪I可以相對于底座11進行轉動;大葉輪I與濾筒2固定連接,在大葉輪I進行轉動時,濾筒2也會跟隨其一起轉動。所以,大葉輪I和濾筒2可以一起相對于底座11進行轉動。底座11上設有濁油入口 12,大葉輪I內設有進油通道14,底座11上的濁油入口12與大葉輪I內的進油通道14相通,需要凈化的濁油從底座11的濁油入口 12進入,并通過大葉輪I內的進油通道14進入到濾筒2內。在濾筒2內靠近其頂部的位置設有集油葉輪8,集油葉輪8與主軸5固定連接而且位于主軸5的上端;主軸5位于濾筒2內且處于濾筒2的中心軸線位置,并且從其與集油葉輪8相連接的部位向下延伸至濾筒2的最下端,最終進入到底座11中并從底座11中伸出。主軸5呈管狀結構,其內設有出油通道15,在主軸5的末端還設有凈油出口 13,凈油出口 13與出油通道15相連通;由于大葉輪I與濾筒2不停的旋轉,在濾筒2內經過離心后的油液就會通過集油葉輪8進入到主軸5的出油通道15內,最終從凈油出口 13排出。主軸5的內腔中設有中心氣管4,其沿集油葉輪8的中心軸線貫穿而出,下端透過主軸5和底座11伸出,中心氣管4的末端設有氣體出口 16。在濾筒2內、主軸5的外周還套設有碟片支架3,其外周形成有濾筒真空腔22。碟片支架3的下端與大葉輪I固定連接,當大葉輪I轉動時,碟片支架3也會跟隨其一起轉動;碟片支架3的上端與主軸5相連接,其可以相對于主軸5進行轉動。也就是說,在大葉輪I與濾筒2轉動時,碟片支架3也會跟隨它們一起轉動,而主軸5、集油葉輪8和中心氣管4則不會轉動。碟片支架3上還設有若干碟片6,在大葉輪I和濾筒2旋轉時,碟片6對濾筒2內的油和氣能夠起到導流的作用。碟片支架3的下端還設有通氣環17,其與大葉輪I 一體而成,兩者之間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固定連接。通氣環17的外側與碟片支架3固定連接,內側與主軸5相連接,并可以相對于主軸5轉動,也就是說,當大葉輪I與濾筒2轉動時,通氣環17與碟片支架3會跟隨其一起轉動,而主軸5則不會轉動。通氣環17的內部設有環形的通氣孔18,碟片支架3內設有碟片支架內腔19,通氣孔18的下端與濁油入口 12相通,上端與碟片支架內腔19相通。碟片支架3上設有碟片支架開口 20,碟片支架開口 20上設有排氣管9,排氣管9將濾筒2內的濾筒真空腔22與碟片支架內腔19連通起來。在主軸5與中心氣管4之間設有十字排氣管10,其左右兩端均透過主軸壁進入到碟片支架內腔19中,上下兩端均與中心氣管4相連通。十字排氣管10可以是一個整體,也可以是由水平管和垂直管兩部分固定連接而成。當十字排氣管10由水平管和垂直管兩部分固定連接而成時,水平管內腔與垂直管內腔相連通形成一個密封的十字形腔,垂直管的上端和下端均與中心氣管4密封相連,水平管和垂直管形成的十字形腔與中心氣管4的內腔相連通。十字排氣管10也可以是單獨的一根管,只需要將這根管的一端透過主軸壁進入到碟片支架內腔19中,另一端透過中心氣管壁進入到中心氣管4中,將碟片支架內腔19與中心氣管4的內腔連通起來。十字排氣管10可以在主軸5上下不同的位置設置多個,若為單獨的管,其可以沿同一個圓周的不同方向或者主軸上下不同的位置設置多個。設置通氣環17、通氣孔18、碟片支架內腔19和碟片支架開口 20的原因在于:在大葉輪I的進油通道14的入口處有一個容易存氣部位21,如果沒有上述這些裝置,容易存氣部位21就會積攢氣體,由于大葉輪I持續不停地轉動,強大的離心力使得質量較大的油優先從進油通道14進入到濾筒2中,而空氣和水蒸氣就會停留在容易存氣部位21處,隨著機器運行時間的加長,積攢的氣體就會越來越多,這些氣體就會慢慢地將進油通道14慢慢地的堵死,這樣就會使凈油機工作的效率越來越低,對整個凈油過程帶來很不利的影響。正因為有了這些裝置,容易存氣部位21處若有空氣或者水蒸氣產生,這些空氣或水蒸氣就會沿著通氣孔18進入到碟片支架內腔19中,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真空凈油機,其設有大葉輪和濾筒,所述大葉輪與所述濾筒固定連接,所述大葉輪設有進油通道;所述濾筒內設有主軸,所述主軸的上端設有集油葉輪,主軸的外周套設有碟片支架;所述碟片支架下端與所述大葉輪固定連接,所述碟片支架外周形成有濾筒真空腔;所述主軸為管狀結構,其內腔中設有中心氣管,所述中心氣管沿所述集油葉輪的中心軸線貫穿而出,其特征是所述中心氣管上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一端與所述中心氣管的內腔相通,另一端與所述濾筒真空腔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真空凈油機,其設有大葉輪和濾筒,所述大葉輪與所述濾筒固定連接,所述大葉輪設有進油通道;所述濾筒內設有主軸,所述主軸的上端設有集油葉輪,主軸的外周套設有碟片支架;所述碟片支架下端與所述大葉輪固定連接,所述碟片支架外周形成有濾筒真空腔;所述主軸為管狀結構,其內腔中設有中心氣管,所述中心氣管沿所述集油葉輪的中心軸線貫穿而出,其特征是所述中心氣管上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一端與所述中心氣管的內腔相通,另一端與所述濾筒真空腔相通。2.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真空凈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片支架設有碟片支架開口和碟片支架內腔,所述排氣管透過主軸進入到所述碟片支架內腔中,所述碟片支架開口一端連通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云龍,劉攀,
申請(專利權)人:威海戥同測試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