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為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余量為農藥助劑。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重量比為1∶20~20∶1,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為0.1~80%。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單劑有了明顯提高,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降低了用藥成本。組合物的應用能延緩或克服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有利于害蟲的綜合治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
技術介紹
農業害蟲的抗性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一直是農業科技工作者關注的重點課題。隨著害蟲化學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續、農藥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學使用農藥,害蟲抗性日益嚴重,產生抗性的害蟲種類不斷增多。同時,高強度的使用農藥,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環境污染和農民用藥成本增加等,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開發高效、低毒、環保的昆蟲生長調節劑農藥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丁蟲腈,化學名稱:3_氰基_5_甲代烯丙基氨基-1-(2,6- 二氯_4_ 二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亞磺?;吝?,英文名稱=Hufiproledv^S =C16HltlCl2F6N4OS,是吡唑類廣譜性昆蟲生長調節劑,對害蟲以胃毒主為,兼有觸殺和一定的內吸作用,其殺蟲機制在于抑制昆蟲r-氨基丁酸為遞質的神經傳導系統,對雙翅目、鱗目幼蟲、蠅類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蟲有較高活性,對作物安全。氯蟲苯甲酰胺,化學名稱:3_溴-N_-1-(3_氯卩比唳-2-基)-1_氫-卩比唳-5-甲酰胺,英文名稱:chlorantraniliprole,分子式=C18H14N5O2BrCl2,屬鄰甲酰氨基苯甲酰胺類殺蟲劑。主要是激活蘭尼堿受體,釋放平滑肌和橫紋肌細胞內貯存的鈣離子,引起肌肉調節衰弱,麻痹,直至最后害蟲死亡。該有效成分表現出對哺乳動物和害蟲蘭尼堿受體極顯著的選擇性差異,大大提高了對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的安全性。不同農藥品種的混配,是防治農業病蟲草害的常見方法。通過農藥配方篩選,篩選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實際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延緩病蟲草害抗藥性的產生,是農業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專利技術人對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配方篩選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進行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圍對水稻稻縱卷葉螟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經進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專利技術。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組合物及應用目前尚無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低毒且持效期長,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的一種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包括丁蟲腈、氯蟲苯甲酰胺及農藥助劑,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重量份數比為1:20 20:1,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重量總和在農藥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0.1% 80%。所述的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農藥組合物在實際應用時可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配置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顆粒劑中的一種。所述的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還含有配制農藥制劑所需的助劑,助劑是溶劑、乳化劑、潤濕劑、穩定劑、分散劑、增稠劑、PH調節劑、消泡劑、防凍劑、填料劑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均為已知物質,是農藥制劑中常用的各種助劑,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有所變化,并無特別限定。所述的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含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組合物,通常采用噴霧、灌根、撒施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農業上應用的其他使用技術。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1、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圍內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單劑有了明顯提高,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減少了農藥對環境的影響,降低了用藥成本。2、有效成分作用機制各不相同,組合物的應用能延緩或克服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延長使用壽命,有利于害 蟲的綜合治理。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簡潔明了,本專利技術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絕非僅限于這些實施例。以下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描述本專利技術,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實施例中所述的含量均為重量百分比。實施例一: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混配對稻縱卷葉螟室內聯合毒力測定。供試蟲:室內累代飼養健康的稻縱卷葉螟3齡幼蟲。供試藥劑:94% 丁蟲腈原藥和95%氯蟲苯甲酰胺原藥。試驗方法:采用蟲體浸液法進行測定,具體如下。用毛筆將健康的稻縱卷葉螟3齡幼蟲輕輕掃入浸蟲器內,然后將浸蟲器浸入相應的藥液中,輕輕搖動,5S后取出,迅速用吸水紙吸干蟲體及周圍多余的藥液。最后將試蟲置于溫度27± 1°C,相對濕度為70%的智能養蟲室內。每處理設4次重復,每重復20頭試蟲,設空白對照。藥后24h檢查和記錄幼蟲死亡數。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5tl,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5tl/供試藥劑LC5tl) X 100。理論毒力指數(TTI) =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 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 X 100。按照NY/T11547.7 一 2006殺蟲劑聯合作用劃分標準:共毒系數(CTC)彡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 ( 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 <共毒系數(CTC) < 120表現為相加作用。權利要求1.一種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為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余量為農藥助劑,丁蟲腈與氯蟲苯甲酰胺的重量份數比為1:20 20:1,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為0.1% 8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實際使用時可制備成為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顆粒劑的一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水稻稻縱 卷葉螟。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為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余量為農藥助劑。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重量比為1∶20~20∶1,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為0.1~80%。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單劑有了明顯提高,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降低了用藥成本。組合物的應用能延緩或克服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有利于害蟲的綜合治理。文檔編號A01P7/04GK103109823SQ201310016629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7日專利技術者陳佛祥, 劉鵬, 鄒勇, 謝石發, 徐鳳益 申請人: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為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余量為農藥助劑,丁蟲腈與氯蟲苯甲酰胺的重量份數比為1:20~20:1,丁蟲腈和氯蟲苯甲酰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為0.1%~8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佛祥,劉鵬,鄒勇,謝石發,徐鳳益,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