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保持住該光源的光源保持座和筒狀的外罩,所述筒狀的外罩上安裝著光源保持座,同時在所述筒狀上的、該光源保持座的前方安裝有聚焦透鏡;光源保持座包括光源托和安裝在光源托上的多片散熱板,光源托把光源保持在前方開口的凹部內,多片散熱板圍住光源托的凹部的后方和側方。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提高照明裝置的散熱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照明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在日本專利(特開2010-061878號)中,公開了一種照明裝置的方案,該照明裝置包括后部開放的前部外罩、前方開放的后部外罩、中部外罩、前部連結機構和后部連接機構,前部外罩的前壁上設置有聚焦透鏡,后部外罩相對于前部外罩被配置在后方,后部外罩在后壁上設置有光源和發散來自該光源的熱的多片散熱板,該光源發射出要經聚焦透鏡投射出來的光,中部外罩配置在前部外罩和后部外罩之間,圍住該前部外罩的后方的部位和該后部外罩的前方的部位,前部連結機構把前部外罩連結在中部外罩上,可使前部外罩沿iu后方向相對中部外罩自如地移動,后部連結機構把后部外罩連結在中部外罩上,可使后部外罩沿前后方向相對中部外罩自如地移動,前部外罩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周壁被配置在后部外罩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周壁的外周側或內軸側,使前部外罩能夠在中部外罩的內部與后部外罩相重合。但是,現有照明裝置中,雖然用被安裝在后部外罩的后方側的面上的多片散熱板能夠發散來自光源的熱,但最好再進一步提高對光源的散熱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散熱效率的照明裝置。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保持住該光源的光源保持座和筒狀的外罩,所述筒狀的外罩上安裝著光源保持座,同時在所述筒狀上的、該光源保持座的前方安裝有聚焦透鏡;光源保持座包括光源托和安裝在光源托上的多片散熱板,光源托把光源保持在前方開口的凹部內,多片散熱板圍住光源托的凹部的后方和側方。下面對進一步技術方案進行說明:多片散熱板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被安裝在光源保持座上,從而形成連通外罩的內部與光源保持座的后方外側的通路。設置有安裝在外罩上的調節機構,用來調節光源保持座在前后方向上相對于聚焦透鏡的相對位置。設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插在聚焦透鏡與光源之間并吸收或透過來自光源的一部分光的濾光片。光源包括發光二極管。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1、本專利技術的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保持住該光源的光源保持座和筒狀的外罩,該筒狀的外罩上安裝著光源保持座,同時在該筒狀的外罩上的、該光源保持座的前方安裝有聚焦透鏡,光源保持座包括光源托和安裝在光源托上的多片散熱板,光源托把光源保持在前方開口的凹部內,多片散熱板圍住光源托的凹部的后方和側方,所以能夠有效地用圍繞在光源周圍的多片散熱板散去來自光源的熱,從而能夠提高散熱效率。2、多片散熱板也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被安裝在光源保持座上,從而形成連通外罩的內部與光源保持座的后方外側的通路,如果采用這種照明裝置,在通路內能夠產生從外罩的內部向光源保持座的后方外側的空氣流,從而能夠進一步提聞散熱效率。3、本專利技術的照明裝置中還可以設置有安裝在外罩上的調節機構,用來調節光源保持座前后方向上相對于聚焦透鏡的相對位置,如果采用這種照明裝置,用調節機構調節光源保持座前后方向上相對于聚焦透鏡的相對位置,就能夠適當地調節來自照明裝置的照射光的焦點。4、本專利技術的照明裝置也可以設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插在聚焦透鏡與光源之間并吸收或透過來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的濾光片,如果采用這種照明裝置,更換濾光片就能夠改變照射光的色彩或圖案,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照明演出。本專利技術所述照明裝置可用于電視演播室、照相工作室、舞臺等內使用的聚光燈、用作帆船燈的照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立體說明圖。圖2是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側視斷面說明圖。圖3是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側視斷面說明圖。圖4是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俯視斷面說明圖。圖5是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俯視斷面說明圖。圖6是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前視斷面說明圖。圖7是有關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可安裝的遮光裝置的說明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實施例的側面說明圖。圖9是圖8所示的其他實施例的局部說明圖。圖10是圖8所示的其他實施例的局部說明圖。附圖標記說明:I...照明裝置,2...光源,3...光源保持座,4...聚焦透鏡,5...外罩,11...凹部,12...光源托,13...散熱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6所示,本例的作為聚光燈的照明裝置I包括光源2、保持住光源2的光源保持座3、筒狀的外罩5和調節機構6,該筒狀的外罩5中安裝了光源保持座3,同時在該筒狀的外罩5中該光源保持座3的前方安裝有由菲涅爾透鏡等構成的聚焦透鏡4,調節機構6被安裝在外罩5上,用來調節光源保持座3前后方向X上相對于聚焦透鏡4的相對位置。光源2包括發光二極管及非球面透鏡,并將發光二極管發出來的光經非球面透鏡照射到前方。這樣的光源2大約60W就能夠進行與白熾燈IkW的照明同等的照明。光源保持座3包括光源托12和安裝在光源托12上的多片散熱板13,光源托12把光源2保持在前方開口的凹部11內,多片散熱板13圍住光源托12的凹部11的后方和側面。如圖3所示,例如,光源托12包括從側面看朝前形成為凹狀的盒托構件15和一對側板17、17a,該對側板17、17a分別固定在與盒托構件15的前后方向X正交的橫方向Y上的一對側面16、16a上。盒托構件15包括在正交于前后方向X和橫方向Y的上下方向Z上相互面對的上板21和下板22以及將上板21和下板22各自的后端面橋接起來的后板23。俯視時上板21和下板22分別是矩形,后板23從前面看是矩形。上板21和下板22形狀相同。上板21的下表面24、下板22的上表面25和后板23的前表面26共同形成凹部11。上板21的上表面27、下板22的下表面28和后板23的后表面29上分別安裝有散熱板13。光源2被安裝在后板23的前表面26上,這樣安裝就能夠將其保持在凹部11內。側板17從側面看是矩形,并用面對上板21、下板22和后板23的各自的側面16的內側面31固定在相應的側面16上。側板17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上緣32相對于上板21位于上方,與側板17的上緣32平行同時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下緣33相對于下板22位于下方。側板17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前緣34與上板21和下板22各自的沿橫方向Y延伸的前緣35和36同一平面。側板17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后緣37相對于上板21和下板22各自的沿橫方向Y延伸的后緣38和39位于后方。側板17沿前后方向X比上板21和下板22延伸長,同時沿上下方向Z比后板23高。側板17a用面對上板21、下板22和后板23的各自的側面16a的內側面31a固定在相應的側面16a上。側板17a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上緣32a相對于上板21位于上方,與側板17a的上緣32a平行同時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下緣33a相對于下板22位于下方。側板17a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前緣34a與前緣35和36同一平面。側板17a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后緣37a相對于后緣38和39位于后方。側板17a沿前后方向X比上板21和下板22長,同時沿上下方向Z比后板23高。側板17和17a各自的內側面31和31a與下表面24、上表面25及前表面26 —起形成凹部11。多片散熱板13由從前面看是矩形的多片側方散熱板41、從前面看是矩形的多片側方散熱板42和從側面看是C形的多片中央散熱板43構成,俯視時多片側方散熱板41沿橫方向Y延伸,被配置在側板17上,沿前后方向X并排且相互具有間隔,多片側方散熱板42與多片側方散熱板41形狀相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保持住該光源的光源保持座和筒狀的外罩,所述筒狀的外罩上安裝著光源保持座,同時在所述筒狀上的、該光源保持座的前方安裝有聚焦透鏡;光源保持座包括光源托和安裝在光源托上的多片散熱板,光源托把光源保持在前方開口的凹部內,多片散熱板圍住光源托的凹部的后方和側方。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2.03 JP 2012-0215801.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保持住該光源的光源保持座和筒狀的外罩,所述筒狀的外罩上安裝著光源保持座,同時在所述筒狀上的、該光源保持座的前方安裝有聚焦透鏡;光源保持座包括光源托和安裝在光源托上的多片散熱板,光源托把光源保持在前方開口的凹部內,多片散熱板圍住光源托的凹部的后方和側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池田喜明,梁志遠,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珠江燈光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