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梔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15、天花粉12、地龍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天然中藥為原料,各原料藥之間通過協同作用,有效治下肢靜脈曲張且不易復發,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能有效率達99%。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技術介紹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淺表靜脈發生擴張、延長、彎曲成團狀,晚期可并發慢性潰瘍的病變。本病多見中年男性,或長時間負重或站立工作者。本病未破潰前屑中醫“筋瘤”范疇,破潰后屑“臆瘡”范疇。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數病例中,常因靜脈曲張及其合并癥尤其是潰瘍而就。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數病例中,常因靜脈曲張及其合并癥尤其是潰瘍而就醫。臨床研究表明,靜脈曲張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此外,下肢靜脈曲張屬于血管外科診療范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能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確切且不易復發。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桅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 15、天花粉12、地龍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單劑藥量(單位:克):桅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15、天花粉12、地龍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各中藥的藥理作用:桅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功能與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疽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木瓜:酸,溫。歸肝、脾經。功能與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用于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吐瀉轉筋,腳氣水腫。絡石藤:苦,微寒。歸心、肝、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于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撲損傷。雞血藤:苦、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地骨皮:甘,寒。歸肺、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馬齒莧:酸,寒。歸肝、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紫草:甘、咸,寒。歸心、肝經。功能與主治: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班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伸筋草:微苦、辛,溫。歸肝、脾、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黨參:甘,平。歸脾、肺經。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功能與主治: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地龍:咸,寒。歸肝、脾、膀胱經。功能與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于高熱神昏,驚病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痛,腸癰;扁平疣。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于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采用天然中藥為原料,各原料藥之間通過協同作用,有效治下肢靜脈曲張且不 易復發,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能有效率達99%。以下結合臨床試驗及典型病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一、臨床試驗1、臨床資料: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間隨機選取25 75歲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齡為52.5歲。2、診斷標準:(I)、有長期站立和使腹壓升高病史,或下肢靜脈曲張的家族史;(2)、患者下肢靜脈明顯迂曲擴張,站立時更為明顯;(3)、深靜脈通暢,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4)、超聲多普勒或靜脈造影示大隱靜脈迂曲擴張,瓣膜功能不全;(5)、可伴有色素沉著,潰瘍,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血栓性淺靜脈炎,出血,潰瘍等并發癥。3、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專利技術藥物,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4、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膚色正常,曲張的靜脈團消失,行走輕松;顯效:膚色大致正常,曲張靜脈團基本消失,行走較治療前輕松;有效:曲張靜脈團部分消失;無效:體征癥狀未見改善。5、治療結果:在臨床使用本專利技術藥物,服藥的100例患者,服藥10天后,癥狀有所緩解,服藥一個月后,癥狀明顯改善。臨床試驗100例患者中,痊愈81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為99%。二、典型病例病例1:譚某,男,66歲,主因雙下肢血管迂曲近15年,左下肢潰瘍一月余。患者自述此病患了 15余年,15年前自覺雙下肢酸脹不適并伴輕微水腫,同時出現雙下肢淺表血管迂曲增粗呈蚯蚓狀。隨時間延長右下肢不適癥狀加重,血管曲張加重,平臥位休息后可緩解癥狀,但站立走路時會反彈,多年一直未能治愈,后經人介紹開始服用本專利技術藥物,服藥15天后,癥狀明顯好轉,服藥I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繼續服藥10天加以鞏固,病情痊愈。一年后隨訪,病情無復發。病例2:余某,女,33歲,7年前自覺左下肢沉重、酸脹不適并伴水腫,同時出現左下肢淺表血管迂曲增粗呈蚯蚓狀。當時沒有感覺出得了什么病,后來左下肢酸脹不適、迂曲增粗的癥狀日益明顯,就連走路都成困難了,走一步都覺得腿部酸脹不已,服用本專利技術藥物I周后,上述癥狀有所好轉,服藥25天后,癥狀完全消失,繼續服藥5天加以鞏固。一年后隨訪,病情無復發。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配比(單位:克):桅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15、天花粉12、地龍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配制及服用方法:水 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桅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15、天花粉12、地龍 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梔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15、天花粉12、地龍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本專利技術采用天然中藥為原料,各原料藥之間通過協同作用,有效治下肢靜脈曲張且不易復發,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能有效率達99%。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099996SQ20121055899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專利技術者余蘭, 劉登富 申請人:劉登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梔子12、木瓜10、絡石藤12、雞血藤15、地骨皮15、馬齒莧15、紫草12、伸筋草10、黨參15、天花粉12、地龍8、薏苡仁8、桂枝12、桃仁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蘭,劉登富,
申請(專利權)人:劉登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